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男孩
11074300000012

第12章 吃苦教育:让男孩懂得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价值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能磨练人的意志,让人和善,让人坚强,让人奋斗。经历过苦难的洗礼,人才会懂得生命的价值,才会更加珍爱生活,珍惜生命。因此,要想培养真正的男子汉,让男孩将来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让他们从小经受苦难的洗礼。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爱子心切,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吃一点点苦。于是,在家长这种过度的保护和关爱之下,男孩便成长为自私任性的人。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独自生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不要舍不得让男孩在年少时吃苦。

越是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男孩越需要锻炼吃苦的精神。父母应该制造“打工挫折”、“社会磨练”、“家务锻炼”等种种吃苦的氛围,让男孩甩掉身上的娇气,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造就出男孩卓尔不凡的才能,以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

巴顿是英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1969年,因为“形成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与挪威科学家奥德·哈塞尔教授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巴顿生于富贵人家,自小母亲就对他十分溺爱,家里的仆人也都对他惟命是从,久而久之,小巴顿便养成了任性妄为的性格。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位非常严厉的父亲,使他没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巴顿到了读书的年龄,父亲准备送他去学校。但母亲害怕他受不了苦,便想为他请一位家庭老师。但父亲却严厉地拒绝了:“想想那些请不起家庭教师的孩子吧!我们为什么要给他这样的待遇?”

小巴顿被送到学校后,很快就感觉到了不适应。他就读的学校是当地一所最普通的小学,不但桌椅都很破旧,而且更让小巴顿受不了的是,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不仅不像母亲和仆人那样娇惯他,反而经常批评他、排斥他。小巴顿向母亲求救,于是,心疼儿子的母亲便以学校对小巴顿有偏见为理由再次向小巴顿的父亲请求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儿子。然而,父亲再一次严厉地拒绝了。他说:“他越是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就越是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你难道打算一辈子照顾他,一辈子让他过着寄生虫一般的生活吗?”母亲虽然不甘心,但拗不过父亲,只得作罢。

父亲经过再三思考,认为巴顿骄纵、任性个性的养成与母亲的溺爱有很大关系。所以,为了让他彻底摆脱家庭的负面影响,决定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让他在那里经历一下锻炼。父亲选择了一所执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学校,把巴顿送到了那里。刚开始,小巴顿每次都对来探亲的母亲又哭又闹,希望母亲能把他带走。但是,父亲却对自己的决定没有丝毫的动摇。他对巴顿说:“你越是受不了这里的生活,越证明你有必要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受得了?孩子,你在优裕的生活中过惯了,这样对你的成长非常不利。只有让你吃点儿苦,才能磨炼你的意志,纠正你的坏习惯。”当时,小巴顿对父亲简直恨之入骨。

不过,寄宿生活的确使小巴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后来,巴顿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不无感慨地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严厉的父亲,否则,我很可能一无所成。”

让男孩吃点苦是对他的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练,没吃过苦的男孩很难对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对男孩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是一种“大爱”的表现。古语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让男孩吃点儿苦,免得将来他们会更苦。要培养男孩的吃苦精神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培养男孩的吃苦精神,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男孩在生活的琐事中得到锻炼,可以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从而才能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也才会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营造出幸福的生活。

方法2:让男孩在吃苦中学会基本的生存本领

如果现在舍不得让男孩吃苦,那么他们就不会学到将来独自生存的本领,到时候就会吃更多的苦。所以,家长要及时引导男孩在吃苦中学会适应社会的经验和能力,让他们有信心去独自面对和开拓未来。

方法3:苦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让男孩吃苦虽然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但并不是说吃的苦越多男孩就会越有出息。吃苦教育的本意是希望家长尽量不要刻意地去避免孩子吃苦,把吃苦的机会“剥削”掉。如果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给他们过多的压力,那么很可能会事与愿违。所以,进行吃苦教育时家长也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人生经常要面临选择:安逸或苦难。选择安逸,可能一生将碌碌无为,选择苦难,人生就会熠熠生辉。正如台湾著名作家李敖说的那样:“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所以,家长要让男孩经历一些苦难,这样他们才能勇敢坚定地走好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步。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教育应多推行“苦育”措施,让男孩在雷电交加的雨季自然穿行,在挫折不断的环境中自我适应,在苦累持续的经历中磨练心志,这比什么物质滋养都更有教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