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男孩
11074300000001

第1章 “教子成龙”是一项长期工程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思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常识告诉我们:站在一棵幼苗面前,可以看出它旺盛的长势,却感觉不到它的成长,只有隔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它的变化;另外,农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农田里的秧苗只有通过培土、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劳作,才能茁壮成长直至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些都说明,秧苗虽小,但也有它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季节,是不能被随意打乱的。如果为了追求速度而“拔苗助长”,那么不但会破坏它的生长周期,影响果实的成熟,甚至到最后颗粒无收。这些都说明,培养孩子也像培养秧苗一样需要耐心。

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人中之龙”,所以很多家长从儿子还在襁褓中时就开始起步开发他们的智力,剥夺孩子玩的权力,向孩子灌输知识和技能,任何使孩子可以获取知识的方法都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丝毫都不耽搁。这样一来,无形中便给男孩们带来很多心理压力,正如在农田里“拔苗助长”一样,很可能导致成长出现停顿,甚至毁掉他们的一生。

塞达斯曾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神童。他的父亲原为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荣誉教授,他认为,人的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而不断增强的。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他决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试验。塞达斯出生之后,父亲便在他的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在他耳边不断地发出这些字母的读音。6个月后,父亲的教育初显“神效”,小塞达斯已经能够把26个英文字母全部记住了,而且能够读出声音。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非常的自豪,紧接着,他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了小塞达斯的玩具,让他独自苦读。这样做的结果确实让小塞达斯的智力发展得很快,两岁他就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时他已经发表了4篇文章,6岁的时候还完成了一篇解剖学论文。但是,正当人们对塞达斯父亲的教育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小塞达斯却表现出了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在不该笑的时候傻笑。其实这是因为父亲的过分施压使他的神经系统开始失常的一些初期表现,但父亲却忽视了这个危险信号,继续进行试验。在12岁那年,塞达斯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正当人们艳羡地谈论着这个天才神童的时候,塞达斯却在14岁那年因患病而住进了精神病院。尽管治愈后,他又返回学校继续上学,并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他早已对父亲的“试验”和人们的赞扬深恶痛绝。他热切地渴望过一种正常人的平凡生活。于是,他离家出走,改名换姓,在一家商店做了一个最普通的店员。

这个人造天才“试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过高的期望,过于严格的要求,加上过早过多的知识灌输,给塞达斯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个身心十分稚嫩的孩子来说,如何能够承受得了长期的重压。

不过,有的家长或许会说:世界上最知名的家教先驱,诸如卡尔·威特、塞德兹都是早期教育的拥护者,他们也正是利用这种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天才的,而且他们的家教理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论证,几乎得到了全世界教育界的认可。而塞达斯父亲的教育观念与他们是一致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反差巨大呢?其实,这种所谓的“观念一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家长能够仔细阅读卡尔·威特或者塞德兹的教育法则,就不难找出其中的差别所在:虽然卡尔·威特和塞德兹也提倡早教,但是他们教育理论的基础都是以孩子的天性或者兴趣为出发点,简而言之就是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而绝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硬性地将一些孩子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知识用强迫的方式灌输给他们。虽然目的相同,但操作方法不同,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那么,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才能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塞达斯呢?

方法1:一定要避免机械性地灌输

儿童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脆弱,容易疲劳。过度机械地让儿童学习,会增加他们神经系统的负担,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方法2:不要过分限制男孩的活动

儿童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他们大多好动不好静,男孩的这种表现尤为突出。所以,一味限制他们的活动,势必使他们很少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这样便会造成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导致他们在性格、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

方法3:充分利用男孩自身的学习欲望

其实,男孩子本身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他们渴望认识世界,渴望用自己的行为支配身边的世界。当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促使他们更加热衷学习,即对学习产生兴趣。然而家长的过高要求以及急于求成的心理却会扼杀孩子的这种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用健康的心态和方式去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味地强调知识学习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其实是有违教育的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过早过多地进行知识灌输,过强过重地进行技能训练,却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无异于拔苗助长,而幼苗一旦脱离生活的土壤,结果可想而知。拔苗助长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教育方式,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