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1071700000041

第41章 洛克菲勒:对孩子的“苛求”

“洛克菲勒简介”

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以石油工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他坚信的人生目的是:“从其他恶性竞争的商人们身上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而用此金钱发展有益人类的事业。”他以各种手段成就了空前绝后的巨富,但他不烟不酒不赌不色,一生可谓勤俭自持,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与研究事业,开启美国富豪行善之先河,给今天如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等富豪写下了先例,让他成为美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与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家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翁,财富总值折合今日之4000亿美元以上。他的家族至今亦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约翰。他尽管那么有钱,却从不娇惯儿子,从小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

约翰·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约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学以前,约翰从不给孩子零用钱,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用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3岁以上,每周2元,每周发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账本,把零用钱的开支情况随时记录在本子上,每逢向父亲领取零用钱时都要给父亲检查,凡是账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5分。此外,凡孩子主动从事家务劳动,也可获得报酬,例如打死100只苍蝇,奖励1角;消灭1只老鼠,给酬5分;给家里人擦皮鞋,每双付劳务费5分。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珍惜每一分零用钱

约翰·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贪图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进天堂比骆驼钻针眼还困难”。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了使洛氏家庭后继有人,不断发达,一直严格要求孩子,使其从小就懂得每一分钱来之不易,绝不容许轻易浪费。

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也是如此“苛求”孩子的。约瑟夫曾担任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和驻英大使,是美国最大的五大企业家之一。他给每个孩子存了1000万美元的委托金,但是他决不允许金钱腐蚀孩子,不许孩子谈论钱,尤其不允许在餐桌上谈论钱。肯尼迪成为总统以后,曾回忆起他在10岁时的一件往事,那时他向父亲递交了一份申请,请求父亲将他的零用钱从每周4角提高到6角,但是父亲断然拒绝了他。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及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

“教育心得”

洛克菲勒家规奖励措施,传授给了孩子正确的金钱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怎样明智地花钱。同时,在金钱的激励下,孩子学会了节制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一个目标而自律。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从中也得到教诲:要为有价值的事情而奋斗。其实,即使在我们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不少有识之士,包括一些贤明的帝王将相,也都崇尚节俭,主张自小培养孩子以奢靡为耻、以俭素为荣的美德。奋斗是一种价值追求,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两者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