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
11068700000019

第19章 样品采集地理位置及样品产出地质背景

一、样品采集的地理位置

我们在北京西山的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的沉积类型中共采集了46个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以了解各种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探索黏土矿物的成因和形成条件,为重建北京西山的第四纪环境演变提供依据。这些样品采自东灵山、斋堂、前桑峪、达峪沟村、南口、周口店、上方山、云水洞及石花洞等13个地点,其地理位置。

二、样品产出的地质背景

我们采集的样品中按沉积物成因类型分类,主要是黄土和黄土状土堆积,其次有相当于马兰期的河流冲积、坡积、融冻泥流堆积、狼虎期夷平面上残留红土堆积、洞穴堆积及石灰华等。黄土及黄土状土取样的重点剖面是位于斋堂砖厂和前桑峪砖厂附近。斋堂黄土剖面总厚度为20.22 m。上部4.8 m为马兰黄土,未见层理,大孔和垂直节理均较发育,含白色CaCO3假菌丝,偶见棱角状石块。中间夹含0.85 m厚的棕红色古土壤,CaCO3淀积层比较明显。剖面中、下部为离石黄土,为黄棕色,结构较致密,其中夹含3层古土壤和2层埋藏风化层。岩性不均,发现细砂和小砾石夹层,且越向剖面底部细砂和小砾夹层越多,层理亦较明显。1989年,我们曾发现离石黄土上部含有明显的冰缘卷曲和冰楔构造,因此我们认为斋堂黄土可能为冰缘堆积。在该剖面共采集了7个样品,编号为Z001~Z007.前桑峪马兰期黄土状堆积最大厚度达7m。黄土状土的主要特点是岩性混杂,黄土中夹含较多粗砂和小石块,结构较松散,层理明显,发育有5个砂砾夹层,局部层位还发育有较大型的冰楔和土层弯曲现象。在整个剖面中,无论砂砾夹层或黄土中夹含粗砂小砾,几乎全是来自当地小丘上的辉绿岩碎屑。因此,推论它属于晚更新世前桑峪冰缘期冰缘环境下的融冻泥流堆积。我们在该剖面上采集了10个样品,编号为Y01~Y10.为了研究冰缘期间气候的变化,我们又在该剖面一个冰楔充填物中采集了3个样品,编号为Qi1~Qi3.其岩性分别为黄褐色砂土、灰褐色砂土及灰绿色砾质土。关于其他地点采集的样品,其分布的地层位置和地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