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
11068700000015

第15章 黄土地层与黄土粒度成分

一、黄土地层

斋堂盆地的黄土按时代先后可分为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两部分。

马兰黄土色浅,为灰黄色—淡棕黄色;结构较疏松,质地均匀,无层理,大孔隙和柱状节理较发育,其中夹1~2层浅灰褐色埋藏土壤层,含较多钙结核。在东斋堂剖面上,还见一层胶结良好的钙结核层。

离石黄土色深,为浅棕黄色,结构较细密,质地不太均匀,大孔隙和柱状节理不发育,局部具层理,并含小砾石,含3~4层埋藏土壤层或埋藏风化层。一般厚数米至10 m左右。

二、黄土粒度成分

(一)粒度成分基本特征

粒度分析是采用移液管法。为了便于和其他地区对比,我们选用粒级计算方式,总共分成7个粒组。

斋堂盆地黄土粒度组成以4~5 粒组(0.062 5~0.031 3 mm)含量为最多。其平均含量在马兰黄土中为38.672%,在离石黄土中为33.266%,在埋藏土壤中为31.022%。其次是5~6 粒组(0.031 3~0.015 6 mm),含量在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及埋藏土壤中分别为18.734%、18.618%及22.508%。而其他粒组含量均低于15.860%。平均粒径(M)则以埋藏土为最大,其次是离石黄土,马兰黄土为最小。分选系数(6)以离石黄土为最大,埋藏土次之,马兰黄土为最小。偏倚系数(SK)以马兰黄土为最大,埋藏土次之,离石黄土为最小。峰凸系数(K)以马兰黄土为最大,其次为埋藏土,离石黄土为最小。

(二)粒度成分在剖面上的变化

为了解斋堂剖面黄土粒度成分的分布和变化,现将颗粒分析结果。

斋堂地区黄土粒度成分同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黄土粒度成分极为相似。其主要组分也是4~6粒组,一般含量均超过50%,最高可达68.43%。其他粒组含量都比较少。&;lt;4粒组含量在剖面上变化不大。6~8粒组及8~10 中粒组在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下部含量低,向上含量分别增加。&;gt;10粒组合量变化不大。平均粒径(M)以离石黄土顶部为最大。总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在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之中均有自下而上逐渐增多趋势。分选系数在剖面上变化不大,只是在剖面下部其数值略有增加。偏倚系数与峰凸系数特点是:在离石黄土中变化大数值小;而马兰黄土中则变化小数值大,并有自下向上逐渐减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