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是人体躯干中最长的部分,正好是颈腰长度的相加。与颈、腰的灵活转动、屈伸相比,背则由胸廓固定,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背部受伤的机会略少于颈腰部,这也是对胸廓内的重要脏器保护的需要。然而人40岁以后背痛的几率大增,有的还达到疼痛难忍、痛不欲生的程度。背痛的原因多数是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劳损,胸椎关节、肋椎关节、胸肋关节等的半脱位,由长年伏案、打毛衣、拧东西、抬重物等工作或运动等损伤后逐年积累,年老体弱后出现症状。
背部软组织的损伤常见的有斜方肌、肩胛提肌的劳损,表现为颈肩痛、肩胛骨内上侧痛,可向颈、头部放射,甚至引起头痛,多见于伏案工作的人;大、小菱形肌劳损,表现为肩胛内侧痛,多见于打毛衣、理发员等工作;背阔肌损伤,表现为下背部、肋弓下段疼痛,多见于运动损伤和修理工;肋间肌损伤,表现为胸肋部串通,甚至一呼一吸都疼痛难忍;肋间关节损伤或半脱位,俗称岔气;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多疼痛难忍,上下串通、撕裂样痛。最常见的部位是颈肩交界处,中医称为大椎、风门、肺腧,腰背交界处,中医称为脾腧、胃腧的部位。也有的背痛是内脏病的放射痛,如肺结核、胸膜炎、肺癌的肩背痛;心脏病的后背、肩痛,肝胆结石的中下背痛,根据疼痛的特点和治疗效果由医生加以鉴别。
由于多数内脏的神经由胸椎发出,背部的软组织损伤、痉挛、僵硬,胸椎的关节半脱位会挤压、牵拉、刺激内脏神经,影响内脏的血液循环,造成功能障碍。如上胸椎造成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植物神经紊乱;中胸椎造成肝胆、脾胃功能紊乱;下胸椎造成肾脏、胃肠功能紊乱。因此背部的疼痛往往伴有内脏疾病和症状表现,背痛的积极防治也有益于内脏。多数背痛的人都可以在肩背部触到僵硬的筋结、条索状物,就是这些病灶成为疼痛的发源地,需要通过手法治疗、针刺、功能锻炼将其消除。
背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天气、年龄、性别、环境、工作时间、身体条件等,如驼背、脊柱侧突的人易背痛。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姿势起决定性作用,如许多人喜欢含着胸、驼着背坐着工作、看书,久之背肌劳损,积极的锻炼和治疗会立即改善。
正确的锻炼方式不但可预防背痛,对全身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大有裨益。以下是几式背部保健操,可做休息锻炼时的借鉴:
(1)钻天入地:两脚与肩同宽,松弛站立,两手伸直引领上肢上举,全身尽量往上升举,收腹抬头,头颈上仰看天,然后两手伸直引领向下弯腰触地用力向下抻拉。
(2)举手“头”足:两腿伸直坐在床上,两手伸直同头一起尽量向前够两脚尖。
(3)昂首挺胸:两脚与肩同宽,松弛站立,两手掌向外翻带动两肘、两肩向外旋转,尽量抬头、胸向前挺。
(4)勾肩搭背:一手从肩上勾在同侧肩后,另一手从下往上手背搭在对侧肩胛骨处,两手尽量相接,开始比较困难,可逐渐增加难度,两侧交替做。
(5)大鹏展翅:两手尽量抱紧对侧肩膀,然后像大鹏展翅一样将两上肢尽量向后展开,可重复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