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心眼大智慧
11066600000078

第78章 胆大心细,“小鱼”也能吃“大鱼”

在商战中处劣势的商家,不能与对手硬拼;要善于从细微处找出潜藏的竞争取胜的奇招。

“台塑集团”是王永庆先生自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之后,逐步发展而成的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它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总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如今,它已进人世界化学工业界50强之列,王永庆理所当然在台湾富豪中雄居首席。但王永庆正是在败中求胜才取得了今日的辉煌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虽然战争的浓云笼罩着台湾岛,但其经济已经处于恢复时期,亟须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起初,台湾当局把发展塑胶的希望寄于化学工业基础雄厚的“永丰”身上。其老板何义到国外考察后,看到国际市场塑胶业技术先进,竞争激烈,自己难有立足之地,便打起了退堂鼓。无名小卒的王永庆,“名不见经传”,竟像吃了豹子胆似的,决定投资塑胶业,因而招来了一连串社会非议:“何义都不做的事业,一定难做”,“不懂行情”,“不识时务”。王永庆面对非议并没有退缩。

1954年,他筹借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并于1957年建成投产。当台塑的原料生产出来时,日本等国的同类产品滚滚而来,导致台塑产品严重滞销,王永庆当时陷入了绝境。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放过对细节的关注,真正的商机往往存在于细节当中。

面对着初战失利,细心的王永庆并没有泄气,而是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生产情况;他认为台湾在当时是国际烧碱生产基地之一,而烧碱生产过程有70%的氯气被弃置不用,实在太可惜,氯气是塑胶生产的主要原料,他所具有的优势是充足而廉价的氯气原料。

王永庆采取了两条令人出乎意料的措施。其一,针对供过于求的矛盾,他以常人所没有的胆识,采取了近于“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和售价。对此,台塑的股东一致反对。于是,他毅然购下“台塑”所有股权,独自经营,我行我素。其二,造成当时濒临绝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连锁的加工厂对自己的产品不愿降价销售,致使销售量无法大幅度增加,因而对塑胶原料的需求量不旺。王永庆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这般劝说无效后,他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敢于拼命的勇气,毅然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厂——南亚塑胶厂,从而建立起塑胶原料与加工相连贯的“一体发展体系”。

国外大企业物美价廉的威胁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你胆大心细,善于发现市场“空隙”,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找到生存空间并得到发展。台塑这条“小鱼”就是靠这种策略,不仅没有被“大鱼”一口吞掉,反而更加成长壮大,到目前已成为台湾惟一一家进入“世界化工企业50强”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