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毒不分家
药物是帮助人们驱赶疾病的朋友,怎么会有毒呢?药物的毒性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中国古代文献《尚书》中曾经提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意思就是只有药性发作,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疾病才能治愈。现代的医学研究显示,长期不恰当地用药,其产生的副作用比疾病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要大得多。
药物对身体所产生的效果是多种多样的,是很多不同的药物小分子与人体内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通过直接、间接地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甚至通过影响人体生理程序的正常运作来发挥疗效。但是,人体所包含的生命物质与进入人体的药物是截然不同的,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杀死病原体,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也可能跟体内的生理物质产生激烈的冲突,引起显著的副作用。
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所有存在于人体内的毒素中,药物毒素的危害是首当其冲的,如果不及时清理或者长期不当用药,药毒就会在体内积累,进而引发各种后遗症,甚至是令人色变的癌症。
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关键是要在用药的过程中找对方式,千万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警惕药物致癌
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治疗疾病离不开药物,药物治疗疾病的功劳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在治病的同时,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对,或泛用某些药物,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还可能导致许多种疾病,包括危险的癌症。
药物引发的癌症称为医源性肿瘤,约占肿瘤发病总例数的万分之一。但是近些年来一些药物的大量普及和人们对药物使用常识的匮乏,这一比例有显著增高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国际癌症研究所的专家鉴定了可能对人类有致癌危险的化学物质368个,其中有8个药物被认为是致癌性药物。天然药物(包括中草药)中也可能会有致癌物质,如野百合属、天芥菜等植物中,含有致癌作用的生物碱;苏铁、松雪草等植物,也有致癌作用;樟脑油、土荆芥、肉豆蔻、胡椒等,含有致癌作用的挥发油。此外,药物贮存过程中,如果发生变质也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皮肤需要用“对”药
不少人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必定是好药,于是不管什么情况总是优先选择所谓的“好药”,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面对众多皮肤病患者滥用药物,使药毒经皮吸收产生积累,形成长期危害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舍弃所谓的“好药”观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方式,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症下药
如果想尽快治好皮肤病,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敏感性的皮肤应该选用性质温和、浓度相对较低的药物,最好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由于细菌和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则应该使用抗菌药物。
2.认清个体差异
人与人的体质是有差别的,即使同一个人不同的身体部位也不一样,因此不同条件下药物会有不同的反应。相对来说,面部、颈部、四肢屈侧的皮肤比较细嫩脆弱,应选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
3.正确使用药物
为了在治疗皮肤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应该注意控制总量和疗程,连续使用皮肤药物的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此外,还可与其他外用药如维甲酸、焦油类药物、维生素类等联合或交替使用,这样能够提高疗效并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
发生接触性皮炎常与药物的基质有关,可换用另外的品种,最好先在一个小的范围试用1~2天以明确是否有过敏反应。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副作用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就诊进行对症处理。
4.慎用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并不是治疗皮肤病的万能药,如果使用不当,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常用的肤轻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很有效,特别是由发炎引起的皮肤瘙痒,但是某些感染性皮肤病却绝对不能用此类药物,否则不但无效,还会使人体局部抵抗力降低,令病情加重。
警惕外用激素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只要哪里痒,就会买一些软膏来擦一擦。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如果用错了药,反而会加重病情。再者,这些激素类的外用药,长期使用会经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残存在皮下组织或者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类似于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从专家长期的观察研究中得知,长期使用一些外用激素药会造成皮肤萎缩变薄、色素沉淀、痤疮、紫癜等症,部分病人还会诱发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出现青光眼、白内障等。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激素成分的违规化妆品或者外用皮肤保健药物,加之生产厂家刻意地宣传,许多消费者忽略了其中的副作用,深受其害。
有许多爱美的年轻女性,脸上偶尔过敏出现小红斑的时候,并不是去咨询医生,而是徘徊于名目繁多的所谓“抗过敏”化妆品和皮肤保健药物。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初期,的确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皮肤变得水嫩光滑,然而使用一段时间或者更换品牌时,却常常出现皮炎或者水肿的现象,这就是外用激素长期使用后积累产生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