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98

第98章 如何面对宝宝的恐惧心理

父母是宝宝最直接、最亲密的成长与生活伙伴,父母的生活行为对宝宝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健康发育。是宝宝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宝宝的榜样和标杆,是宝宝心理发育的影响指南。研究表明,父母情绪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宝宝经常处于恐惧和紧张之中,对于宝宝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从各个方面来关注宝宝的心理成长与健康。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勇敢一些,但总有些宝宝胆量真的很小。比如有些宝宝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会感到害怕,有的宝宝怕黑,有的宝宝怕“鬼怪”等等。长期下去,会影响到宝宝的个性发展,使宝宝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甚至会导致宝宝某些性格及心理障碍病态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父母们的一些反应。

每位父母都曾遇到过宝宝向自己诉说害怕的事情,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宝宝第一次滑滑梯时两腿发软,怎么都不敢爬上去,结果有些父母当众训斥宝宝是个胆小鬼,臊得他面红耳赤;还有些宝宝不敢独自一个人去睡觉,母亲也笑他是个胆小鬼,结果导致宝宝的胆子更小了;也有些父母对宝宝的害怕心理采用不承认的态度,说他们的这些恐惧心理都是他们凭空虚构和想像出来的,宝宝面对父母们的这些不理解,无助的情绪就格外突出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父母们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不管大人还是宝宝,有时候都是会感到恐惧的,只是大人们的经验较为丰富,懂得如何去面对,可对经验甚少的宝宝而言,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所以,他们都要经历一个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6~9个月的期间里,对于新奇的刺激,特别是陌生人对他的刺激,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的因素。比如,宝宝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的亲密程度,所处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多少等相关的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宝宝的方式和方法等。宝宝对陌生人普遍都会有恐惧感,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宝宝们的表现各不相同。也许在某个环境时,宝宝见到陌生人会回避或是哭泣,而在另外的一种环境情况下,却有可能会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表情和姿势。

因此,在这一时期里,父母要对宝宝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宝宝们提供较为安全的环境。在宝宝出现不安的情绪时,父母应当及时对宝宝进行安慰。在同一时期里,宝宝可能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宝宝在这一时期里,已经对高度产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宝宝到了9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爬行和翻身了,但是,宝宝对于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于较高的高度产生的恐惧,宝宝们对于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宝宝年龄地增长,他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在增强,这种恐惧的心理就会慢慢的消失。

12~24个月时,宝宝与父母会产生分离的焦虑,而且高峰期是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非常普遍的反应。宝宝对分离所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他的年龄,过去的分离经历,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性格特点,认知水平,母亲与宝宝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等。当宝宝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他熟悉的人是否在场,对这个环境是否熟悉,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

通常,与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宝宝,在母亲离开时,他所表现出的分离性焦虑就会明显地轻很多。他们很清楚母亲一会儿就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他就会选择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非常的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应当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在短时间内与宝宝进行分离,之后再慢慢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若看护者是母亲,那么,母亲就一定要在向宝宝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宝宝心里有个底。

宝宝2岁以后,他们的恐惧心理就会变得更加个人化。对于比较具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反应,就会让位于他想像出来的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求知状况所产生的预想性的恐惧,比如死亡、独处、黑暗、抢劫者及绑架者等。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宝宝4岁时,会达到高峰期,并且在4~6岁这一年龄段里会维持高峰,此后的高峰便开始逐步的下降。

正确面对宝宝的恐惧心理

当宝宝们对某种事物或东西,感到恐惧时,父母首先就是要接受宝宝感到害怕的东西,不要掩盖他们的恐惧感。我认为,只有当宝宝感到父母承认他们害怕的东西客观存在时,他才会相信大人们能够帮他解除他的害怕。如果父母都不相信,也不认同宝宝的恐惧心理,宝宝便不会相信父母能理解自己,也不可能接受父母的任何解释。

若要正确对待宝宝所害怕的事物。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教给宝宝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如有的宝宝害怕狗、猫等小动物,你就可以给宝宝讲一些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动物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伤害人,所需要的是学会与它们相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助宝宝们增强安全感。

2.要按照宝宝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宝宝们从小就从童话故事里知道了一些鬼怪的故事,因而害怕鬼怪,此时,给他们讲唯物主意论是毫无用处的。有效的办法是:对他说他是勇敢的孩子,当他在屋子里时,鬼怪就不敢出来,或是说鬼怪怕好孩子等。这样,他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他惧怕的心理。

3.告诉宝宝你也曾经害怕过。宝宝特别爱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他的影响极大,父母应当以自己无所畏惧的形象来影响宝宝。另外,父母还应当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只是现在不再害怕了。这样,宝宝便会明白,他并不是世界上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从父母的身上他可以明白,这些事物其实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被征服的。

斯波克博士箴言:

当宝宝害怕时,他第一时间便会向自己的父母来倾诉,哪怕宝宝的“恐惧对象”再可笑荒诞,父母都不可以说宝宝是胆小鬼,生硬地勒令宝宝不许哭,或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听话就以此来吓唬他。正确的做法应是耐心地安抚他,向他解释一些生活里的科学常识,而不是简单地用“世界上没有鬼”之类的语言来敷衍他。取得宝宝的信服十分重要,一则可以让宝宝接受科学原理,二来也可以让他相信父母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随即宝宝的恐惧感自然便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