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96

第96章 认知发育从感觉运动开始

宝宝是怎样学会认识事物的呢?这是研究认知发育的科学家们所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每个人的发育过程都是一样的。宝宝一开始没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后来才学会了对事物的逻辑推理和发展的进行,并且产生了自己以前从没有听到过的新想法,和做出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新举动。宝宝处于婴儿期和学步早期的几个月时,主要是通过观看、触摸、听觉和操作来感受外部的世界。但是,现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成分更多了,掌握语言的能力也逐渐地增强,开始形成动作、事件和概念的精神图像。

宝宝是天生的“小科学家”,宝宝生来就具有想去认识事物的动力,比如一个4个月的宝宝会不停地扔东西,然后又到处去寻找。这就是宝宝在检验自己感觉物质不灭的想法。他可能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我将这块吃的东西丢掉了,是不是以后就再也看不见它了?它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在宝宝进行这种“看不见就等于是忘记了”的实验之前,除了他当时能听到、看到和摸到的东西以外,他的脑海里实际上什么也都不存在。可想而知,宝宝确实需要跨越一个信念上的飞跃才可以明白,即使一样东西自己看不见了,它仍然是存在的。宝宝在前几个月里,通过一次次的验证,他开始知道了这个概念。在3个月的时候,宝宝可能偶然将奶瓶或者哄他用的橡皮乳头掉到了地上,但是,在几秒钟之后他惊讶地发现,他掉的东西就在不远处的地上。这种事情可能一次次地发生,并且逐渐在宝宝脑子里留下了印象,地上的那个东西就是他原来手里拿着的那个东西。

这时他便开始实践了,他开始故意将东西丢在了地板上,并且发现低头就可以看见它们。接着大人们帮他捡起来,然后,他将东西再一次丢到地上,这时他发现还可以听到和亲眼看到,这东西丢在地上的响声和样子。就这样,宝宝就一次次地将东西扔到了地上。宝宝喜欢玩“躲猫猫”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一张脸忽隐忽现,真是有趣极了。宝宝继续这种游戏的兴趣是无限的,因为这正是宝宝在发育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他确信,即使看不见这张脸时它仍然存在,他便会放弃玩“躲猫猫”这个游戏,并开始玩一个新的游戏,即一个正符合宝宝该发育阶段的游戏。

我将2岁称为宝宝的感觉运动阶段,也就是说,宝宝和学步宝宝的知识,都是在运用他们手去感觉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学到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以周围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为基础的,因此,他们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是很有限。但是到了宝宝2周岁末的时候,他们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能力去理解事物就有很大的进步了。比如,此时宝宝已经知道,不管他能否摸到或者看见那样的东西,它都依然存在。

斯波克博士箴言:

此时的宝宝,也可以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一些问题,在他头脑中想像一次失败,而不必亲自去实践。他的智力和记忆力也有所发展,开始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例如“吃完饭后再去玩耍”。这时宝宝也开始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你让宝宝玩形状分类的玩具时,他能够匹配相似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