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36

第36章 1岁宝宝热衷于探索

宝宝在1岁左右时,有的刚好学会了走路,但较小的宝宝还不会走路,他们还不会急切地探索周围的世界。通常可以将他们放在围栏里,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玩。因此,他们暂时还不会像那些大一些的宝宝那样“插手每一件事情”。事实上,在宝宝一岁左右时就需要拥有更多的技巧了。因为这时,他已经开始感到他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在每一件小事上,他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意愿。他们已经不爱吃以前爱吃的食物了。当你提出,如坐车出去兜风、玩或是去拜访朋友时,即使这原本来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他们现在基本上也都会说“不”。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反对这个提议,而只是不愿意听从你的安排。

1岁的宝宝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尊重父母的权威,即使他们清楚什么是父母不允许的,也不代表他们清楚如何遵从父母的命令。他们会做某些明知道被禁止的事情,会说“不!不!”甚至拍拍自己的手,迅速地再去重复一次被禁止的行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因果关系,清楚某些行为会遭到禁止,但是,他们还不懂得遵守纪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因此,也可以说1岁宝宝是任性和固执的,这也是一岁宝宝让一些父母倍感烦恼的原因。他们担心和害怕当宝宝在一些小问题上违抗他们自己的意愿时,宝宝完全不将他们的权威放在眼里,他们会因此觉得作为大人很没有面子,并且怕失去了对宝宝的控制能力。

我还清楚的记得K一家,当我1933年在曼哈顿开始行医时,他们的第一个宝宝是我的病号。那位母亲心急如焚地打电话给我,说她大约15个月大的儿子公然挑战她的权威,尤其是一直拨弄录音机上的旋钮,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她说“他真是个魔王”,并请求我去她家看看。尽管他们一家住在遥远的布鲁克林,我还是欣然前往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那些经济败落萧条的日子里,只要有任何能够合法地赚取5美元的机会,我都不会轻易放过。此外,我还想去看看这么小的宝宝是如何成为一个“魔王”的。

当这位母亲几乎声泪俱下地向我倾诉那些令人气恼的事迹时,那个“魔王”自己蹒跚着走进了房间。他停下了脚步,用典型的1岁宝宝打量陌生人的眼光盯着我。他的母亲对他摇着手指生气地说:“现在,我看你还敢再去动一下录音机!”尽管宝宝根本就没往录音机的方向去看一眼。他站着没动,盯着母亲的眼睛看,过了足足有一分钟的时间。然后,他开始慢慢、慢慢地向录音机那里靠近。“看到了吧?”他母亲叫道。

K夫人相信,自己必须始终处于领导的地位。她认为宝宝即使是最轻微的违抗命令的行为都是危险的。很多人都抱持这种专制的态度——不管是老师、老板还是父母。尽管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像K夫人那样感到如此的惊慌失措。但是,这种态度是从他们自己的童年时期时遗留下来的,他们的父母辈就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因而他们相信,如果不去严格管教,宝宝就会肆意胡闹。换一种角度来讲,在这种教导下,童年除非在严格的管教之下,父母辈的人就不相信自己能有良好的表现,因此,他们在成年以后也认为自己的宝宝不值得信任。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她是如此的焦虑和不安,以至于在危机还没有到来之前就能看到它们并开始担忧和恐慌。你可能会觉得她的行为太极端,我们无法从中学到任何东西。但是,我认为这非常有价值,因为这清楚地表明,对于宝宝不值得信任以及父母对其控制能力的焦虑,是如何驱使她变得如此专制的。当然,在这些人身上,还存在着某些的敌意,致使他们变得如此富有攻击性,致使这种攻击性,每次都因焦虑而被激发出来。这种敌意在其童年时期时,就已经植根于他们的性格当中了,追根溯源,是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进行了的令人不快的管教所致的。他们无法在童年时表达这种敌意,因为他们太害怕父母了。但是,等到他们自己当了父母以后,这种敌意便会显露出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很多人不是由那样的父母养育成人的,因此,他们的父母对自己宝宝的理性也很有信心,因此,会用友好、温和的语气要求与他们合作。

殊不知1岁的宝宝属于一个特殊类别的人群,因为他们对于与人合作还毫无概念和经验,还由于他们刚刚出现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决心。也就是说,你应付1岁的宝宝的关键是“技巧”。当然,作为父母,你必须对宝宝的某些状况加以合理的控制,以保护他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以及保证他的安逸和舒适。但是,你没有必要过于感到紧张和不快,因为,你的宝宝要灵敏和聪明得多,你可以找到许多种方式和方法,使事情按照你的意愿进行,同时,还能使你的宝宝感觉到他的独立性。

周岁幼儿的古怪行为

1周岁可以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年龄。在许多方面,他们都在发生着变化:走动方式、吃饭、想做的事情、对世界的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感觉等等。而在1周岁以前不能自己行走时,他们只可以受人摆布。比如我们将他们放在想放的位置;给他们玩认为适宜的玩具;喂他们认为是最好的食物等。大部分时间他们愿意受人摆弄,并且很乐意接受这一切。可是,当幼儿1周岁左右时,一切就变了。他们似乎开始懂得,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不再是大人玩耍的娃娃了——他们是有独立意愿和思想的人。

宝宝在1岁~1岁半时,他的行为可以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正朝着所谓的“可怕的2周岁”的方向发展,因为2岁与其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不如说是令人激动和惊叹的年龄。当你提出一个并不能吸引他的问题时,他就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他本性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的开始,他开始变成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且与你之间和谐的时期也要结束了。因为他开始具有自我意识,开始反感对你对他的控制了。

这个时期,宝宝开始用行动或者语言表示反抗,甚至对他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如此。有人称之为“拗症”。但是,我们来想一下,如果幼儿从不说“不”字,情况会怎样呢?现在的宝宝越发的聪明,可以做出的决定越来越多,尽管那些决定在你看来是错误的。如果宝宝真的从来不与大人们作对的话,那么,他就只好做一个顺从的“机器人”了。这样一来,尽管宝宝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从错误和尝试中不断吸取经验,然而,他却失去了这种机会。他可以做的只剩下了记住父母对他的教导。因此,从这个阶段开始,宝宝就想离开父母独立去行动。虽然父母感到难过,并产生一种被他疏远的感觉,同时在心理上,又难以做到不去管他,但是,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对他今后的成长是绝对必要的。因此,你只能告别宝宝以前曾与你建立的那种无条件、真实的特殊纽带关系,而去迎接与这个“新人”之间的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

热衷于探索

l周岁的宝宝是调皮的“探险家”。他会去搜索每条裂缝,甚至每个角落;去摇动桌子或是任何没有被钉住的其他物品;用手去拨弄家具上的花纹雕刻;爬到他所能上得去的任何家具上面;从书架上将书一本本地抽出来;将小东西装进大东西里,然后,又试图将大东西装到小东西里。总之,他想将什么事情都弄个明白。

对宝宝的好奇心也要像看待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从一方面来讲,这是他们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在到达一个发展阶段之前,他们必须弄清楚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活动性,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验证。就如同宝宝在上学以前,首先要通过幼儿阶段的各个年级一样。这种不断“探索”行为,证明他们在智力上灵敏,在精神上的愉快。从另一方面讲,宝宝的探险行为,在体力上使父母感到疲劳。但是,父母还是要时刻提高警惕。既要让宝宝去“探索”,又要确保他们的安全,还要确保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他的发展和成长均有益处。

斯波克博士箴言:

当你带宝宝出去散步时,他可能很想要走有沿和每栋房子前面的步行道。如果房前有台阶,可能想要全部爬上去,甚至爬上好几次。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台阶对他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如果你一直喊他“快过来”,他就可能不会理你。他的独立欲望和好奇心会一起驱使他做出反抗。因此,你要允许他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但是要做好半小时换个地方的准备。即使如此,你也需要沿着街区慢慢走,而不要叫住他。当他觉得离你太远时,他自己会主动跟上来。这个年龄的宝宝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跟在父母的身后,不希望走出父母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