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22

第22章 都不要苛求自己

对于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他们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你如果想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求,就要学会读懂他们。他们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出生后的最初的几周里,他们饿了就会哭,再大一些时,尿布湿了,或是哪里不舒服都会哭闹起来。宝宝可能没到喂奶的时间就饿也是可能的,这时喂宝宝并没有什么不妥,并不会惯坏他。宝宝吃奶的时间可能有规律,也可能无规律可循。父母要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宝宝自己会告诉你多久该给他喂一次奶。

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宝宝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时不时得总会向父母问这或是问那的,他一开始又只有从父母那里寻找答案。无论宝宝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不合理、多么没有逻辑,或者这个问题父母多么的没有能力回答,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不要对宝宝表现出厌烦的态度。如果知道就认真回答,如果不知道,就诚实地告诉宝宝说不知道。在这个时候,父母除了要认真对待宝宝的提问,做宝宝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以外,对宝宝也不要过于认真,只要做出适当的努力便可以了。也就是说既不要对宝宝过度的认真,也不要让宝宝养成过度认真的习惯。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过于认真仔细的宝宝,可能会患有精神疾病。自我要求高,认真仔细,学习也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目前,此种现象也很多。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968名儿童做了统计,发现有56.3%的儿童患有各类心理疾病,其中神经症占到有34.70%,排在前四位的是:强迫症36.67%,抑郁症27.57%,恐怖症18.79%,焦虑症9.39%。由此可见,强迫症是患病率较高、影响面最广的一类精神疾病。

强迫性神经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宝宝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点,就是过分的追求完美。表现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做事不仅需要反复检查、反复思索、反复核对,惟恐疏漏,而且常常还有一套特定的程序,漏了哪一道他心里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同时,他们行为循规蹈矩,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他们的这种过分“兢兢业业”的态度,有时会被误认为“认真、仔细”而备受他人的称赞。但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个性,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这种个性行为性便很容易在宝宝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被不断强化、重复而得以巩固,进而形成强迫神经症。

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形成,和家庭教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在个体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的重要的作用。父母通常犯的错误是:以自己对人生、社会和他人的态度为准则教育宝宝,在对宝宝进行赏罚褒贬的过程中影响宝宝性格的形成。因此,父母必须要不断学习科学的家庭知识,从改善自身的素质做起,努力按家庭正确的教育观念去教育、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

如果宝宝问问题。父母能够认真回答宝宝提问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是耐心。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怎样使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不让宝宝表现地过度的认真,父母的确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父母不仅要身体力行,而且还要对宝宝有足够的耐心。这对宝宝的发展大有好处。”由于耐心是一个人认真对待一切事情的根本,所以,一个人要是没有耐心,不仅不能回答他人的问题,而且连听对方提出问题都觉得麻烦。所以,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锻炼自己的耐心,当任何大事小事都让您感到急躁时,要尽快地平静下来一步步地解决,比如洗衣、做饭、购物都慢慢来,不知不觉就能提升你的耐心。

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宝宝的问题,但不要过于认真。因为你一旦过于认真,宝宝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适度就好。遇到宝宝问问题的时候,不在于回答得多与少、对与错,也不在于父母是笑着说还是很严肃地说,只在于你的态度认真与否。认真是对宝宝的尊重,是对宝宝提出问题的重视。因为认真的言语很可能给宝宝启发,也是被宝宝信赖的基础。当然,面部表情和蔼可亲也很重要。当被他人请教时,很可能会由于自己懂得而产生傲慢。你的心里一旦有他人不如自己的想法,可能回答的语气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即使你的答案很正确,但是,很可能已拒人千里之外了,对宝宝也是同样如此。所以,要以探讨的心态,柔和的语气,适度的音量,和蔼可亲地回应他人的问题。

当宝宝问父母问题的时候。还有一点父母一定要注意,除了认真对待宝宝的问题外,当宝宝问你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嘲笑宝宝的幼稚,更不要推开宝宝说:“烦死了。”在面对宝宝一个接一个问题时,不要因为觉得麻烦而敷衍。如果时间确实空闲,不妨认认真真地给他回答,在解答宝宝疑问的同时,你也很可能得到人生的启发。当确实有事情要忙使,请认真告诉宝宝:“对不起,母亲现在很忙,等一会儿一定回答你。”当然,之后一定要告诉宝宝答案。

引导宝宝自主寻找答案。当宝宝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父母的知识和经验时,父母千万不要因为面子而回避,更不要以否定宝宝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无知。而是大大方方地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这种认真的回答,不会让宝宝觉得父母无能,反倒是诚实的表现。然后,父母引导宝宝利用字典、书籍或者网络找到答案。同时,还可以激发宝宝去思考。无论宝宝提出的问题,父母是否有能力回答,都要将宝宝引入积极思考的方向。特别是和宝宝对话时可以反问,比如:“说说你的想法吧!”“你觉得呢?”或者“哦,母亲真的不知道,你觉得该怎么寻找答案呢?”这个过程,你一定要放下自己作为大人的强大,和宝宝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去讨论。

针对过于认真的宝宝,你不要误认为是他的优点而去盲目地加以表扬;对于一些问题,父母要及时找出原因,及时与宝宝沟通,了解宝宝的想法,发现宝宝潜在的问题。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心平气和,尤其不要向他发无明火。心情不好也许来自其他原因,回家看到宝宝的一点儿问题就将怒火撒到了宝宝的身上,这只能产生与宝宝的矛盾,加重宝宝的心理压力,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

如果发现宝宝磨蹭,要从自己身上寻找他磨蹭的原因。你在教育宝宝时,如在生活中对待宝宝的一些态度,有时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错误的引导,使得宝宝的磨蹭问题渐渐形成。如对宝宝的过分关心,代替行为、无私的包办等等,恰恰都剥夺了宝宝发展自身能力的权利,而这正是宝宝成长最珍贵的要素,因此,要给宝宝更多思考的空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因为凡是具有强迫症倾向的宝宝,一般自我意识发展都比较弱,有时会有胆小、顺从、自信心不足的倾向和表现。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父母要多肯定宝宝独立的见解,让宝宝看到自己的优势,产生自信。鼓励宝宝经常与朋友们交往,交往的过程就是锻炼宝宝独立判断、思考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时机。

斯波克博士箴言:

尊重宝宝,允许宝宝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教育宝宝凡事只求尽力,不求完美。你首先自己要做到:对宝宝宽容,不苛求不指责,在宝宝的面前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教育宝宝要做到:学会宽容自己,宽容他人,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