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11062900000011

第11章 父母对宝宝的感情

当宝宝急匆匆地来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家庭新生活的开始。此时,父母通常是带着一种强烈而又复杂的心情,看着自己的宝宝发育成长。既为他感到骄傲,又为自己生育了他而感到自豪。但是,如果有迹象表明宝宝的发育速度不是那样的快,或是不如自己认识的某个宝宝看起来那样健壮,自己便可能不知不觉地着急起来,或是担心或是感到内疚,似乎总是会觉得是不是由于自己做得不周到所导致。甚至会怀疑是自己给宝宝的遗传因子不够好,或者怀疑自己过去做过的某件亏心事而对宝宝造成了不良影响等等焦虑的心情,这些初期的种种焦虑应当如何避免呢?

我们都知道每个宝宝生来个性有别,有的天生活泼可爱,有的则羞于见人;有的带起来轻轻松松,有的却非常的累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不可能预订你想要的哪种宝宝。你只能生下什么样的就养什么样的,或者在后天按照你喜欢的样子去塑造他们。

如果你生的宝宝和自己想要的宝宝不一样,这种现象很正常。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它将成为令你和宝宝双方都伤脑筋的主要问题。由于父母的个性已经形成,不可能改变什么,只能去适应眼前的宝宝。一对个性温柔的父母也许适合养育一个喜欢耍小性子的宝宝,但是不一定会适合养育一个精力旺盛而又武断的宝宝。不管他们如何爱这个宝宝,他们都会觉得他爱招惹是非,不可理解。有的夫妇能够轻松愉快地应付一个易怒的宝宝,但是,却没有信心带好一个既文静而又善于思考的宝宝。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父母都大概都知道,自己不可能预测出自己就能生出想要的那种宝宝。父母们也是人,有了不理智的欲望之后就难免情不自禁地产生一些失落感。另外,当宝宝长大一些的时候,便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想起,曾经常常使自己不愉快的哥哥、姐姐、母亲或者父亲。比如,女宝宝可能会像她的小姨小时候那样总是战战兢兢的,而她母亲却一点儿也意识不到,这是由于自己总是对宝宝发脾气所导致。当父亲的可能会特别为男宝宝的胆怯伤脑筋,但是,却从来没有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克服害羞心理的艰难过程。

有些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可塑性”。也就是说,你们对宝宝的期望、寄托、抱负和理想能实现多少,取决于宝宝们生来具有的气质和智慧。正是这种可塑性在父母们培养宝宝的过程当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父母们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以及宝宝们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和进步。

根据我的经验,在教育幼儿方面和其他方面给大人带来最多的烦恼,就是可塑性的问题。比如,你们为宝宝不是数学天才,或者不聪明伶俐而经常感到失望;或者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试图将宝宝培养成一个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的人,由于他不具备成为那种人的先天因素和条件,所以我敢保证大人和宝宝都将产生烦恼。反过来,如果能够学会接受现实中的宝宝,而不是理想中的宝宝,并且爱他,那么你们的日子就可以过得很舒心。大人们要做到平等地爱所有的宝宝,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有心的父母,因为他们怀疑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平等对待自己的宝宝。他们对每个宝宝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而感到自责。我认为,他们是在期望自己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善良的父母可以做到平等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宝宝。他们关心每一个宝宝,给每个宝宝同样的吃的穿的和用的,最主要的是对宝宝心灵上的慰藉,让宝宝体会到自己的父母是喜欢和爱自己的。但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性情都是那样的不同,以至于哪位父母也不可能做到对其中任意两个宝宝的感情是完全一样的。对不同性情的宝宝要使用自己不同的感情,对某些宝宝的某种特点感到不耐烦,而对另一些宝宝感到骄傲,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人类在所难免的。我认为,正是接受并且理解了这些不同的性情和感情,才不至于感到内疚,才使得大人能用每个宝宝所需要的爱心和特殊关注,来对待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位宝宝。

父母除了是普通人以外,也是宝宝们的好伙伴。在市面上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太多,强调的东西也太多,以至于当父母的在阅读关于应当如何去做的过程中,不仅在身体上会感到疲惫,情绪上也会感到低落。诸如宝宝需要爱,需要理解,耐心,持之以恒的对待,需要言而有信,需要友谊等等,可结果看过那些书以后,给他们的印象却是,除了宝宝们的需要以外,做父母的似乎就没有什么生活需要了。因此,父母们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只要是维护幼儿利益的书籍总是将任何的差错都归罪于父母。其实父母家里家外都会有许多的烦心事,父母的辛劳,以及父母们作为普通人所需要听到的对自己养育工作的赞扬之语等等。养育孩子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准备合宜的饮食、换尿布、清理屎尿、洗衣服、听宝宝们讲述难以听懂的故事或事情、一起做游戏、逛博物馆和动物园、看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在宝宝们做作业时随叫随到的给予帮助、父母们忙着做家务或者在院子里忙活时,要随时放下手中的活儿来满足他们迫不及待的求助、有时晚上父母们会感到非常的疲劳,但还是得去参加会议等等。

另外,在家庭开支中,宝宝们的花费占很大的比例,他们的需要似乎总是优于父母的需要。比如为了使住房面积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而付出的昂贵押金或者房租;又比如,宝宝没过几天就将鞋子给弄坏了,要么,就是鞋子很快就不合脚了,因此,就需要经常花钱给他们买鞋等等。由于宝宝的拖累,大人不能参加相关的宴会和聚会,不可以去旅行,不能去看场电影,参加不了文艺活动,也不能和朋友见面——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事实上,尽管很多父母怀念过去的自由,但是,还是甘愿有宝宝也决不愿意做一对无儿无女的夫妻。然而,实际上做父母的和他们的宝宝都是同样的脆弱。养育宝宝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任务,这是个铁定的事实——它不能即刻就得到回报,而且还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当然,做父母的不是因为自己想当英雄才养育宝宝的。养育宝宝是因为他们爱他,尤其是想到小时候得到父母疼爱的情景时,他们就更是希望养育自己的孩子。尽管很辛苦,也无怨无悔,看着他们长大成人,便能给许多的父母人生当中带来巨大的满足。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看,它都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成就感的行为。无论其他什么样的成就感带来的自豪感与之相比都会黯然失色。

许多知道自己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都会觉得,他们将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所有乐趣和自由。这不仅是因为现实使他们务必这么做,而且可以说,原则上他们也只可以这么做。另一些人的心思则已经完全投入到了其中,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即使他们偶尔抽空出去轻松一下,内心里面对宝宝的愧疚感也使他们难以尽兴。他们开始令朋友们感到厌烦,朋友们也使他们感到不愉快。久而久之,这些父母们就会厌倦这种囚徒似的生活,并且开始下意识地抱怨起自己的宝宝来。这些可以说都是父母不必要的自我牺牲和多余的劳神。

斯波克博士箴言:

应该避免将心思全部花在宝宝的身上,需要注意保持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当你们在时间和精力上为宝宝做出了必要的牺牲后,应该抽出一些有质量的时间来共享。由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宝宝学会如何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最有效的榜样,是宝宝成人以后与他人建立关系时最有可能效仿的例子,所以,要尽量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继续共同的夫妻生活,互相看看对方,笑一笑,以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努力使你们夫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宝宝的印象里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