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女性篇
11060000000067

第67章 摆脱内异症困扰的方法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是以下方法可能会帮助摆脱内异症的困扰:

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健康身体的基础,千万不要因为患了内异症而有思想包袱。人体对痛苦的忍受能力和一个人的意志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能够战胜的。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正气存内即指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可以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和锻炼强度。只要能够接受和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治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益的,最方便的是散步或慢跑。每天坚持锻炼可以增加体内的内啡肽水平,对止痛和维持正常的神经内分泌有益。

注意饮食的选择如果平时非常喜欢喝咖啡,要改变这一习惯,并尽量减少食糖的摄入。因为咖啡会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提高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控制糖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能量代谢,提高耐痛性,有利于克服疼痛。同时可以多吃些香蕉和牛奶,因为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色氨酸,色氨酸是大脑合成血清素的主要原料,血清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神经介质,有助于睡眠。

夫妻共同来参与在必要的时候把病情告诉丈夫,夫妻双方共同参与非常重要。如果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即使不孕也能互相理解,那么对于心理健康和疾病恢复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有性交痛的话,丈夫的理解就能帮助妻子摆脱痛苦,可以选择症状不严重时性交或改变性交的体位。

针灸止痛针刺疗法是一种古老的镇痛和放松疗法。人体有一些特殊的穴位与镇痛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疼痛严重,不妨拜访一下针灸医生,他们可能会设法帮助解除疼痛。

造成乳头出水的原因

若在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出现乳头出水,或用手挤压乳头后流水,往往提示乳房存在某种疾病。尤其是乳头出血水,一般认为是乳腺癌早期的表现。其实,乳头出水虽然有乳癌的可能,但大多数属于乳腺良性疾病。据统计,乳腺癌伴有乳头出水者约占1.3%~7%,以出水为初发症状的乳腺癌在1%以下。因此,乳头出水并非是乳腺癌的“专利”,但必须高度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乳头出水多与脑垂体分泌的催乳素水平过高有关,所以乳头出水是表现体内催乳素水平的“晴雨表”。催乳素增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垂体自身发生了肿瘤,一种是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使催乳素抑制因子产生过少或分泌停止。如常用氯丙嗪的精神病病人,服利血平高血压患者,常服吗丁啉胃病患者,常服安定以及口服避孕药、抗痨药物的失眠患者等,其血中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导致乳头出水。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功能不全、支气管癌、糖尿病、乳房外伤、乳房炎症等亦可导致乳头出水。

中医称乳头出水为“乳泣”,认为乳汁为气血化生,依赖气的调节和控制,乳头出水与气血不足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热迫水外出有关。

出水是乳房病的常见表现,多由良性病变引起,但它亦可是乳腺癌的先兆。故对年龄在40岁以上,特别是在59岁以后有乳头出血,或单侧或单孔乳头出水,或可触到肿块者应首先排除癌变可能。须鉴别以下几种疾病:

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30岁以上妇女。双侧式多孔乳头出水是早期首发表现,水液多透明粘稠,量比较多,颜色多为淡黄色,少数为血性。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40~50岁妇女。乳头出水多为血性,可为鲜红、暗红或棕黄色,有时可在乳晕部触到肿块,按压肿块有血水流出。

乳腺增生病:好发于20~45岁妇女,多为双侧、多孔乳头出水,颜色为黄色、棕色、乳汁样、无色浆液样或血性,多有与月经有关的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肿块。

乳腺癌:多发于45~49岁和60~64岁妇女。多为单侧、单孔乳头出血水,色鲜红或暗红,可摸到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一般认为,年轻妇女的乳头出水,癌发生率在5%以下,50岁以上的妇女乳头出水,尤其是出血水,癌发生率可达64%,男性乳头出血水一般是由乳腺癌引起。那么,发现乳头出水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区分真性和假性乳头出水。真性乳头出水是由乳腺导管经乳头开口处排出,假性乳头出水是由乳头糜烂或炎症等刺激乳头皮肤引起的渗出。

其次要确定出水方式。自动排出,发现内衣上有水渍,说明导管内积存的水较多,并且在不断分泌,多提示有疾病存在;在挤压乳晕或乳头时才有排出,说明导管内积存的水比较少,挤压导致出水的部位多是病变部位;单孔出水,说明某一导管发生病变,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多个孔出水,可见于正常生理性或说明病变涉及到多个导管,如乳腺增生病;双侧乳头出水,可见于生理性或全身性病变;单侧乳头出水多见于局部发生疾病。

第三要确定水液性质。乳汁样液体:多见于乳腺增生病、垂体腺瘤、乳房外伤、甲状腺功能低下;水样液体:乳头流出无色透明、稀薄淡如水的液体,多见于乳腺增生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脓性液体:乳头流出微黄脓液,多见于乳腺炎;粉刺样分泌物:乳头有粉刺状的带有臭味的分泌物,多见于浆细胞乳腺炎;浆液性液体:乳头流出淡黄稍带粘性的液体,或粉红色、暗红色、棕褐色的浆液血性液体;大多见于乳腺增生病,少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极少数见于乳腺癌;血性液体:乳头流出鲜红、暗红或咖啡色液体,多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少数见于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

进一步可到医院作乳头溢液涂片、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导管镜、肿块细针穿刺、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卵巢肿瘤的防治

卵巢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卵巢恶性肿瘤约占卵巢所有肿瘤的1%~l0%,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多,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肿瘤种类多、扩散快,治疗效果也差,发病高峰多在40~50岁年龄组。因此,卵巢恶性肿瘤给中年中期的妇女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办法,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可以尽快地得到治疗,也间接地具有预防意义。

卵巢恶性肿瘤常与卵巢良性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后肿瘤、肠系膜恶性肿瘤、直肠癌等疾病相混淆,要注意区分,尤其是与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表说明了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良性肿瘤的鉴别。

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

项目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病程长短肿块性质单侧多,囊性,光滑,活动度大双侧多,实质性,有结节,

不活动腹水多无腹水常见血性腹水,多可找到癌细胞消瘦无有低热无有血沉正常增快超声波检查进出波多为平段波或有稀疏小波异常波形较多提倡定期妇科普查也是预防卵巢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通过妇科普查,可以尽早地发现腹部包块,即使为卵巢良性肿瘤,也应该及时予以治疗,防止恶性变的发生。普查时应做仔细的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发现可疑体征,及时考虑其他实验室检查。发现腹腔有可疑肿块,且已确诊为增大的卵巢时,慎重处理肿块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发现卵巢增大,既不必心惊胆战,也不能熟视无睹。如果卵巢肿块是实质性的,表面也不光滑,应及早手术治疗,如果卵巢肿块为囊性的,直径大于5厘米,经1个月的观察,无增大或缩小,说明不是赘生性的囊肿,也要及时处理。

绝经期后的卵巢趋向萎缩,妇科检查时,往往不易摸到,如果能触到,说明已经增大,应定期随访,如果继续增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在作卵巢肿瘤手术时,恶性肿瘤的外观可以因光滑、平整而被误诊为卵巢良性肿瘤,因此,都应将手术标本剖开仔细检查,必要时,作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再送标本作病理检查以求确诊。

现有人认为,更年期妇女的在因病需要切除子宫的同时,作两侧卵巢预防性切除,可以防止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但对年龄还不到50岁的妇女,考虑保留健侧卵巢也是有好处的。

卵巢恶性肿瘤生长快,容易扩散,患者早期症状很不明显。然而,近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尽早、尽快地明确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提供了帮助。关键是病人要及时就医,医生要想到排除卵巢癌的诊断方法。目前型超声、CT、磁共振等影像诊断较为先进,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的应用,都是值得考虑的检查方法。

外阴癌的预防

外阴癌是妇女生殖器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的肿瘤。女性外阴癌不但生长缓慢,而且病人多有癌前病变,如果能够经常仔细检查,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严重的外阴瘙痒症可能发展成为外阴癌,外阴白斑很可能是外阴癌的前期表现,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大阴唇、阴蒂、会阴等处发现小的结节,尤其是无痛性的小结节,有时小结节可能破溃、出血,也可呈菜花状,这些应该怀疑有外阴癌的可能。只要病人具有这些基本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注意癌前病变的特点,早期发现外阴癌并不困难。

外阴部的良性肿瘤亦为少见,早期发现更非难事,关键是自己对外阴癌有一定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