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女性篇
11060000000058

第58章 中年女性的心理卫生

中年女性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中年是人的生理功能与动理功能成熟的时期,是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时期。中年女性搞好心理卫生有助于充分发挥智力效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中年女性在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下工作,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在心理健康不良状态下工作,将降低工作效率。

中年女性的年龄与身份决定了她们与各种人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注意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在工作上不仅要处理好同级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与上下级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不仅要处理好与丈夫的人际关系,而且还要处理好与上辈、同辈和下一辈人的人际关系。中年女性讲究心理卫生,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中年后期逐渐向老年期发展,人的身体功能从旺盛时期逐渐向衰退时期发展。中年人心身疾病的发生率开始增多,还要经历更年期的“多事之秋”。因此,中年女性讲究心理卫生,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延缓身体功能的衰退,防止与减少心身疾病,顺利地度过更年期都颇为重要。

中年女性心理卫生的内容

中年女性的心理卫生内容极其丰富,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要特别注意下列几方面的心理卫生:

l。对子女升学与就业心理负担的心理卫生。子女的升学与就业对中年妇女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中年妇女要正确对待子女升学与就业问题,从而正确指导子女的升学与就业,使子女的升学与就业问题较顺利地解决,消除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防止与减少心身疾病。

2.母子分离的心理卫生。母爱是最无私的。母子(女)的感情是最深厚的。中年女性的子女逐渐长大成人,有的去外地大学学习,有的在外地工作。子女离开母亲,对中年妇女是一个生活事件的刺激。中年妇女对子女离开身边,感情上难舍难分,对子女充满着担心和忧虑,这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防止与避免母子分离的不佳情绪过于强烈或持续过久,否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心身疾病。有的中年妇女对子女到外地去工作或学习表现很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抱头痛哭,几天不吃,夜不成眠,等等,这都对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3.对子女恋爱与婚姻心理负担的心理卫生。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的恋爱与结婚十分惦念。中年妇女常常思虑着自己子女的恋爱与婚姻情况,特别对高龄未婚的子女操心。母亲关怀与指导子女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婚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对子女的恋爱与婚姻问题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包办。否则可能造成与子女的人际关系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4.晋升、提级的心理卫生。中年妇女经常面临着晋升、提级、奖金等问题的心理考验。晋升、提级、奖金等是中年妇女的一个敏感问题,不仅涉及到物质利益,而且也涉及到个人的荣誉。在这些问题上,中年妇女较易与人发生意见分歧,与领导、同事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焦虑、烦恼。极个别妇女不能正确处理这类问题不仅影响了心理健康,甚至欲寻短见,这是不应该也是不值得的。

5.改革对中年妇女心理冲击的心理卫生。改革对人们心理是一个考验。改革与中年妇女的利益息息相关。尽管中年妇女大都赞成改革,但偶有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时,难免会想不通甚至有抵触情绪。例如中年妇女将在55岁退休,一些妇女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对此就有意见。一些接近55岁的中年妇女,心理负担很重,甚至惶惶不安,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6.工作紧迫感与力不从心矛盾的心理卫生。中年妇女中年初期由于照顾子女以及繁重的家务劳动,往往会引起工作的紧迫感与力不从心的矛盾。在中年后期,由于身体功能逐步衰退,也会引起工作的紧迫感与力不从心的矛盾。中年妇女要从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逐步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

中年女性心理卫生要则

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人的心理特征中最受欢迎的,它是人适应环境,讲究心理卫生最好的武器,是一种高层次的自我保护策略。古希腊的名医、哲学家希波格拉底斯说:“一个小丑对社会的贡献胜于二十头驴所载运的药品。”幽默能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消除心理上的困窘。中年女性经历比较丰富,应善于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以缓冲生活事件对自己的心理压力。

量力而行

中年女性既要有充分的信心,把工作、学习与生活安排好。同时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搞突击,不要经常开夜车,否则心理负荷过重,将影响心理健康。

保持心理上的青春

虽然中年女性生理上的青春已经过去了,但仍要保持心理上的青春,使自己充满活力。不要人未老而心先老,造成未老先衰。中年女性特别要注意不可倚老卖老,故扮老态,造成生理与心理的过早衰退。要注意适当修饰,使自己仍然富有女性的魅力。

学会一、二种身心保健方法

中年女性要学会一、二种身心保健方法。例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锻炼,必有成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每天要坚持锻炼半小时。

注意调整情绪

在生活事件的刺激下,人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但要注意调整情绪,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减少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女性更年期心理卫生

所谓更年期,指的是由中年进老年的一个过渡时期。因为女性的更年期往往是月经逐渐停止的过程,所以又称绝经期。多数人平稳地度过了更年期,也有少数人原来身心健康,可是到了更年期,心情突变,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疾病。

女性绝经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主要是脑垂体与卵巢的内分泌平衡失调。更年期表现的主要生理特征是月经紊乱和绝经,生殖能力丧失与生殖器官的逐渐萎缩。

大多数妇女更年期发生在45岁到50岁之间。据我国对929名退休女工的调查,她们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5岁。

一般说来,初潮来临早的女性,更年期来的比较晚;初潮迟来的女性,更年期来的比较早。没有生育过孩子的女性,更年期来的较早,生育孩子较多的妇女,更年期来的较晚。女性更年期的早晚,与种族、家庭、气候、营养、文化、风俗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妇女更年期出现向后推延的趋势。

更年期的心理特点

绝经期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使更年期的心理发生某些变化。更年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情绪不够稳定,心理敏感性增强,容易焦虑、紧张,有一种“多事之秋”的心理感受。更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可引起下列症状:潮热感,偶发性枕部或其他部位的疼痛、出汗、血压波动、阵发性眩晕、精神容易缺乏、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感觉过敏或迟钝、易怒、焦虑、忧郁、猜疑、记忆力减弱、精力不集中、耳鸣等。这些症状都是暂时的功能性紊乱。

大多数女性更年期的症状都可以自然缓解,安然度过,只有10%~15%的女性难以适应更年期的症状。女性更年期症状与女性的心理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地位、忍受力等因素有关。不同职业的女性,更年期的心理反应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农村女性更年期的症状出现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条件优越、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比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