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祝酒辞集锦
11058400000030

第30章 千古风流饮中仙,拟把疏狂图一醉——竹林七贤

魏晋是中华酒史上一个异峰突起的辉煌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领数代风骚。竹林七贤是汉魏之际的七个士大夫: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蓉、刘伶,他们都是一时名流,跌宕太行之脊,共同的特点就是嗜酒,相聚后往往肆意酣畅。

阮籍本不屑于做官,但是听说有一个“步兵校尉”的官职空缺,该官职管辖的“厨中有贮酒数百斛”,便想办法谋得了这个职位,所以有人把他叫阮步兵,因酒而得名。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哪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只得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酒瘾最大,可以把酒当水喝。但是他老婆管得严,常常把家里的酒放起来。有一次刘伶口渴得厉害,便向老婆讨要。老婆在神庙前祭祀,向祖宗哭诉:“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意思是说,喝酒不利于健康,求鬼神帮助夫君把酒戒掉。刘伶就跟老婆商量:“这个办法不错,‘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你供酒肉于神前,我亲自向鬼神许愿。”老婆信以为真,按照礼俗将大块肉大碗酒摆在神案上,让刘伶发誓。谁知道刘伶跪下来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我的酒量一次可以喝十斗,平常喝五斗根本没有问题,‘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便引酒进肉,痛饮起来,等他老婆发现时,他已经酩酊大醉了。

刘伶有两个酒习,一个是巡饮,就是一边行走一边喝酒。他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在山林间梭巡,一边饮酒;另一个是裸饮,刘伶裸身于屋中,客人进屋找他,见此便讥讽他。刘伶说: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是我的衣裤,你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

《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经常乘一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死便埋我。”“死便埋我”,这话说得真是坦然。

“七贤”相聚之时,能够敞开心胸,完全不必拘泥于世俗礼数,不必相互设防,饮酒谈笑,妙趣横生,笑傲权贵。

有一次,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酣饮,王戎姗姗来迟,阮籍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戎是“七贤”中比较庸俗的一位,在官职上虽然没有什么建树,家产倒置了不少,却非常抠门。这次他又是来蹭酒的,所以阮籍讽刺他,说他来了就让人扫兴。王戎也不恼,反正有酒喝就中,笑着回答:“你们有这么好的兴致怎么能会让我给扫了呢?”

七贤常以竹林相聚,代表的就是一种气节。竹子“寒风不变终身节”,颇有君子之风。所以魏晋文士对“比德于君子”之竹有特殊的爱好,素有“君子之与友也固宜”之说。据史料记载,司马昭称帝后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不便于固辞,借着酒醉,躺了60多天,使得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实在竹林七贤中也有对自己的酒量相当克制的,向秀对饮酒态度是最平淡的,他的饮酒兼容儒道的名教与自然,但求中和之理,颇得庄子不齐之齐的深意。

山涛借酒交友,酒量大而有节制,颇像他的为人处世,很善于把握分寸。有一次,皇帝要试一试他,宣称给他八斗酒喝,而暗中令人多加了一些,不料,山涛喝足八斗便不再喝了,连皇帝也称奇。

王戎饮酒虽然有时狂如阮籍,但更多的时候又掌握节度似山涛。

竹林七贤超逸的酒风酒德、雅致高量的自由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创造了一种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仍然令人企慕的生活模式。

不过,今天的学者们挖掘和弘扬竹林七贤的文化及其精神,热情不在竹林七贤的嗜酒或者酒量,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