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食品资源营养与功能评价
11056700000007

第7章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认识味、形、气、精、五脏相关学说

《内经》中记载:“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这里的“味”指饮食五味之泛称,“形”指人的形体,“气”指真元之气及其所产生的作用和功能,“精”则指食物化生的精微及精气(亦称阴精)。以人而言,五味可充实形体,形体充盛强壮,则真元之气旺盛,真元之气能化生阴精,阴精又可促使生化不断。

《素问》谓:“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灵枢》谓:“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均论述了饮食五味对五脏及筋、气、血、骨、肉等生理病理的影响。由于五味对五脏各有其亲和与排斥作用,如其味久服或偏嗜,就会引起某一脏气的增加而偏胜。人体某一脏气由于五味偏嗜或长期服用而发生偏胜,导致五脏之间失去平衡,往往成为疾病的根源。

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味、形、气、精相关学说是机体各部在人的生命中所起的功能和作用(气),与食物化生阴精是密切相关的理论。有机体从环境中获得食物,食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产生能量来维持生命及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现代营养学上,食物在机体内许多酶及递氢体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之为代谢。代谢包括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切合成和分解作用,合成为分解准备了物质前提,分解为合成提供必需的能量,也为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放出其所含的化学能,此化学能若用以维持体温则变为热能,若用以支持动作则变为机械能,若用以发生电流则变为电能。这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与古人所讲的味与形、气、精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