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食品资源营养与功能评价
11056700000021

第21章 三萜酸类

三萜酸中的熊果酸及齐墩果酸在植物界中较广泛地存在。前者在栀子、芦笋、车钱草、女贞子、泽兰等中草药中存在;后者在女贞子、甜菜、木、木瓜等中草药中存在。它们具有抗突变、预防癌症、护肝降酶、抗炎等多方面的活性。它们又可与糖结合形成多种三萜皂苷。

甘草中所含的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其苷即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物质基础,也具有甘草次酸相似的作用。

灵芝中含有一系列三萜酸,是灵芝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如灵芝酸A、B、C、D等具有明显的保护肝脏作用,灵芝酸F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活性。

淡竹叶中三萜类成分主要有芦竹素和白茅素。淡竹叶的主要药理作用有解热、抑菌、利尿作用。白茅根中也含有芦竹素和白茅素,具有止血和利尿的作用。

药食两用的紫苏叶、高良姜、姜、益智仁、丁香、薄荷、小茴香、八角茴香、砂仁、肉桂以及一些调香料中均有存在。小茴香挥发油中所含的反式茴香脑可以升高白细胞;薄荷中的薄荷醇(薄荷脑)具有抗炎、清凉、止痛、祛痰等多种作用;紫苏叶中的紫苏醛具有镇静、抗真菌等方面的作用;八角中的茴香醛也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富含挥发油的品种还有玫瑰花、代代花、金银花、藿香、香薷等。

萜类挥发油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体现在延长肿瘤潜伏期、减少癌变发生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在柠檬、柑橘、豆蔻、花椒、芹菜子、茴香、佛手、杜鹃、莳萝、薄荷、代代花等植物中存在;桉树脑:在橄榄、迷迭香、麝香草、罗勒、薰衣草等植物以及桉树油中存在;左旋葛缕酮:在薄荷、莳萝、茵陈篙、白豆蔻等植物中存在。

香薷全草含挥发油2%,其中香荆芥酚的含量达到70%。香薷含挥发油含量可达2%,其中主要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广藿香烯。广藿香挥发油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刺激肠胃运动、促进肠胃分泌解除痉挛等。对病源微生物广藿香挥发油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菊花传统上具有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功效。

菊花的挥发油含量约为1.5%,主要成分有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野菊花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在0.55%~2%之间,主要成分有侧柏酮、龙脑、樟脑等。野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降低血压、降血脂等方面的作用。

丁香花的挥发油含量很高,一般在16%以上,其中丁香酚的含量在70%~85%之间,其他主要成分还有乙酰丁香酯和草烯等。丁香具有健胃、抗溃疡、镇痛、抗炎、抗缺氧、抗菌等作用。

母菊又称洋甘菊为欧洲常用草药,多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此品种现在国内上海、江苏等地有栽培,已成为生长良好的归化植物。其药用部位头状花序含挥发油可高达1.9%。挥发油呈蓝色,其中主要成分为蓝香油奥和α-甜没药萜醇。蓝香油奥并不是植物本身所含的成分,它是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无色母菊素转化过来的。母菊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溃疡作用。由于母菊挥发油具有消炎、抗组织胺、抗透明质酸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被广泛用于化妆品特别是婴幼儿护肤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