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网络江湖防骗46招
11056300000032

第32章 答题赚话费,“好戏”在后头

我们可能偶尔晚上睡不着,半夜打开电脑,突然发现某个网站有个答题赢大奖的节目,奖金额度很诱人,而且题目自己正好能猜出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正好砸到自己头上,那为什么不打个电话试试呢?于是网友拿起电话,拨通了电脑屏幕下方的参与电话。可能网友当时正怀着很激动的心情,只想着自己这次很“幸运”,一味急着打通那个电话,根本不可能想到自己正一步一步走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中。

参加调查答题,白赚话费

这些网站一般会给出很简单的题目,也许网友会觉得不是题目简单,而是自己很“聪明”,或者很“幸运”,正好自己会答这道题。这正是骗子用的心里战术。哪有这么巧的事?别人也不比你傻吧?网友还真以为天上会掉下来馅饼,而且偏偏砸到自己吗?这时,网友很多一定会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已经急不可待地拿起了电话。心想:为什么不试试呢?反正半夜人也不会太多,没准儿我真答对了呢,就算花点儿话费,要是能赢个大奖值!圈套已经在网友的脚下了。

“难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骗30元快递费?”昨天,当陈先生交了快递费,最终只拿到一张空白加油卡和无效手机充值卡时,无奈地致电当地报纸的新闻热线,诉说自己遇上的这场骗局。

陈先生是在几天前接到手机短信,邀他参加问卷调查。他按照对方提示,登录提示中的网站,并回答完有关问题,还认真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地址和姓名、联系电话等。

“起先也没在意真的能收到加油卡、电话卡之类的奖品,但没想到,昨天突然有人打电话给我,说是快递公司的,让我到单位楼下拿快递。”陈先生告诉记者,“对方坚持让我先交30元快递费,才能把快递给我。我看看快递单据上地址和姓名都对,就把快递费给了对方。拆开快递一看,里面还真是一张加油卡和一张面值100元的手机充值卡。”

真的有这种好事?陈先生当时也激动了一下,可刮开手机充值卡怎么也充不进话费,再跑到加油站一查,加油卡的金额居然为零。

“这骗子实在太可恶了,现在想想,他们可能就为了骗快递费。”陈先生说,快递上写的寄件地址是广东深圳,快递公司也从没听说过。

陈先生再登陆该网站,发现这个网站没有公司名称、联系电话、ICP备案号等合法网站必备信息,纯粹是个三无网站。

网络有奖竞猜赢大奖以拨打热线电话回答问题最为经典,这类诈骗手段的手法和特点就是:一般这类的骗术奖金额度都很高,多数都在几千元,而且每有一个人答错之后,奖金还会增加,直到增加得让网友一看就会有一点心动。

但是这种节目的电话是不会让网友打进去的,不是人太多,而是骗子本来就想把网友的钱掏出来,自己又怎么可能得奖呢?通常骗子采用的是让网友把电话打进去,通过语音记录下网友的电话号码之后,再由“导播”回拨给网友。

如今社会上各种骗局手段大同小异,都非常拙劣,稍微留个心眼不难发现破绽。然而,还是有不少网友上当,归结原因有下:

1.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给诈骗分子提供了作案条件

受害者一般看到有奖竞猜,心里会自然想:反正回答问题又不用钱,能有什么危险?自然而然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让骗子在背后偷笑。

2.占便宜心理,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什么都不用付出,只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就可以赢得奖品,是每个人会有的占便宜心理。骗子设下的很多网络圈套都是瞄准网友的这种心理,才会使自己的诡计屡屡得逞。

网络诈骗新伎俩,趣味答题有猫腻

在网友们看来这么简单的题目竟然没有人答对,只看见每答错一个人奖金就长一些,看着时不时有电话打进去,可就是答不对,而奖金则翻着翻儿地往上涨,直看得网友心跳加速!这时的网友脑子里希望的只是别人千万别答对,把“大奖”留给自己,哪儿还会想这是个骗局啊!下面几个典型的案例可以更进一步揭开骗子手段的“高明之处”。

1.网络答题拿大奖

郁女士在使用腾讯QQ上网聊天时,突然屏幕上跳出一个“答题中大奖”的页面。郁女士一时好奇,就点击开来浏览了,没想到两条简单的趣味科学题回答完后,页面显示她中了大奖,奖金是58000元,外加一部笔记本电脑。天上掉馅饼了!欣喜若狂的郁女士信以为真,她根据网上提示的“腾讯公司客服热线4006806770”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先是恭喜她获奖了,然后还询问郁女士,笔记本电脑只有两种颜色了,她想要哪一种。之后,对方让郁女士先汇1000元服务费、250元电脑包装费以及5800元个人所得税到中国农业银行一个指定账号。被兴奋冲昏头脑的郁女士想都没想,给对方账号汇去了这笔钱。

见郁女士已进入圈套,对方随后又问她是否愿意就此事接受记者的采访,郁女士马上表示同意。这时,对方又叫郁女士汇3000元钱的记者直升飞机费用和2000元钱的采访费等,郁女士又将这笔钱汇出,前后共汇了12050元钱。当对方紧接着又叫郁女士再汇2800元钱的公证费时,她才如梦方醒。

2.电台借网络进行虚假竞猜广告

随着网络的普及,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借助网络力量,在网站里以“12590”开头的特服号码进行有奖竞猜广告,涉嫌欺诈。表现形式是网上提出有奖竞猜题目后,反复提示听众、观众拨打12590特服电话,一旦拨通此电话即被收取高额资费。

一天,小王在网上看到一个广播电台的有奖竞猜广告题目:什么东西名字有红有绿,用的时候泡在水里面,用完就扔掉。还强调这种东西是南方特有的,用来招待客人。奖品高额人民币。小王想了大概一分钟,答案就是茶叶,于是马上拨打网站上提供的热线电话12590899769.等小王打入电话,奖金已经升到了4200元。奇怪的是每个电话号码都是电脑程序在抽取。小王打了不止50次,一次资费2块钱,但每次语音提示都是:“很遗憾,您的手机号码这次没有被电脑选中。没关系,好事多磨,继续按1键进入,拨打的次数越多,您中奖的几率就越高。”

如此循环了好久,小王的号码还是没有被选中。最后一次语音提示:“对不起,为了避免您产生高额话费,拨打本号码有次数限制。您本次拨打的次数已经超过规定次数,欢迎下个月再次拨打。”语音结束两天后马上来了短信,手机欠费×××。小王愕然。

3.借世博名义设骗局

兰溪网友陈先生收到一封邮件,对方称为感谢陈先生参加游世博活动,可以参加他们组织开展的有奖答题活动。只需回复手机号码,参加问题解答,就有机会赢大奖。于是陈先生把手机号码发过去了。很快,对方就来电话了。

陈先生说,这个电话尾号为“4451”,显示是贵州贵阳的号码。对方先问他有否参观过上海世博会,陈先生回答去过,对方便称他们正在开展有奖答题活动,只要陈先生答对题目,有机会得到上海世博局为回馈游客准备的大奖。随后在对方的提示下,陈先生回答了几道与世博会有关的题目。对方说:“陈先生,由于您回答全部正确,可以以688元的价格购得3G手机,还有机会抽奖赢大奖。”随后,陈先生拨打了对方给他的客服热线咨询。一位自称是徐经理的人表示,陈先生答完题后,抽到了二等奖,奖金是6.6万元,加上之前的奖品,需要交1万多元的税,让陈先生尽快汇款。陈先生在汇款后,对方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锦囊妙计:电台有奖竞猜被明令禁止,网友需谨慎

现在网络中悄然兴起一档节目:网络购物、网络答题,这些节目其实国外早就盛行。网络答题,在国外并不新鲜,而且有的还很火爆。但不要忘记,那些运行在国外的网络购物,是在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和一些视诚信为生命的商家和网站中开展的,在那样的环境中也许网络答题只是一种消遣方式。但现在由于我们国家网络监管不够规范,所谓的网络答题赢大奖,骗子在后头往往会上演让人无奈的骗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新骗局呢?

1.消除贪便宜的心理

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消除侥幸心理,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如果遇到此类“好事”,要保持头脑冷静,千万不可盲目按对方要求行事,防止上当受骗。

2.多用心思考一下

网络上竞答出的题非常简单,但刚开始打进电话的人没有一个答对的,网友们的智商真的那么低吗?而且主持人会不停的提示大家题的答案,无非是为了诱惑网友打电话。网友若注意听的话,会发现打进电话的那些人总是那几个人,他们答错题无非为了提高奖金来诱惑网友们打电话。只要多花点精力去思考一下,还会陷入这类骗局吗?

3.电台有奖竞猜是明令禁止的

有法律强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通过网络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导听众、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而早在2007年8月,原信息产业部曾发出严厉通知,全面清查除广播、电视外,更重要的是借网络渠道宣传的互动节目的信息服务,内容包括解析姓名、测星运、姻缘、占卜、猜谜、博彩等,所以对这类信息都不要轻易相信。

4.善于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广大网友在看到网站上有奖竞猜的时候要多加小心,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应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通信管理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