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网络江湖防骗46招
11056300000021

第21章 手机监听器,忽悠用户汇款

“想知道你的老公(老婆)在干什么吗?”“想知道你的对手的商业秘密吗?”“只需输入对方手机号码,就能立即查到对方具体方位,并能对该手机的通话内容实行监听和录音……”看到这些短信,如果你以为这是在推销窃听器,动了邪念,想买一部监听手机来玩玩,那么你错了,这其实是巧妙伪装的一种新诈骗手段。

窃听手机纯属诈财陷阱,只见汇款不见送货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电影《窃听风云》里的那段台词,让不少有窃听欲望或者需求的用户动了心思。但花几百块钱,就能在被监听对象完全不知觉的情况下,随时定位他所在的地理位置,监听他与别人的语音通话,拦截他的短信?这事儿到底靠谱不靠谱?

莫先生收到一条推销可监听手机的短信,有这样的内容:“克隆对你所关心的手机号码卡,可全方位监控,短信拦截。网址www.pt×××.com,有意者可联系4006758503.”

上网了解情况后,莫先生觉得这玩意还不错,于是想买一部玩玩。莫先生输入网址后,看到了一个关于“鹏天电子”的网站。在该公司的网站上,窃听器的大小形状都和手机差不多,但价钱较昂贵,从9800元到3200元不等。在网页左侧,还有“手机监听器原理”、“承诺三年免费保修”等内容。

接着莫先生就拨通了网站上给的电话,提出了购买此手机的要求。接电话的是一个自称姓王的男子:“使用我们的产品后,只要在窃听器上输入你要窃听的人的手机号,他的通话内容、短信,都会发送到你的监听手机上。”

莫先生表示需要一款名为K-8的监听手机(网上号称是美国原装进口,可同时监控20部手机)。王某便说:“因为这种手机是国家禁止销售的产品,顾客必须预付40%的款项,这部手机7800元,你先汇40%款过来。有了汇款,我们才能向总部申请注册码。一个小时后,会有专门的服务员将你的手机送到你指定拿货的地点。”

莫先生就把40%的汇款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里,一个小时过去了,手机并没有到来,莫先生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监听手机的设备比较复杂,个人买的监听手机很难监听其他手机或拦截短信,同时监听十几部手机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对方手机里没有被安装监听软件,是不可能被实施定位和监听的,更不要说同时监听多部手机等功能。即使是通信公司内部的网络管理中心,正常情况下也无法对手机用户定位。

但为什么还是有人掉进这个陷阱里呢?原因有三:

1.抓住网友的好奇心

一些违法物品将网络作为销售渠道,但采用“先付款后送货”方式的多是假借根本不存在的商品,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进而进行诈骗。网友汇款后,对方就会杳无音讯。

2.买家内心惭愧,不会举报

由于这些买家的动机不纯,在上当受骗后,很少有人会去举报。这也就助长了一些行骗者的气焰,由于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相应制裁,这些手机窃听器的经销者游荡于网络之中,伺机寻找一个又一个敲诈目标。

3.使用假证件逍遥法外

骗子们使用的电话多是一次性的;银行账号多是外地小城镇的,使用的身份证也有可能不是自己的。

手机卡不可能被复制,所谓窃听多属骗局

销售手机监听器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方法,商家的直接目标是吸引消费者上钩,将钱汇到商家账户,然后发假货或者不发货。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手机窃听器根本不具备窃听功能,如果没有得到相关部门许可,任何设备都不可能通过SIM卡或者其他软件窃听用户电话。那么骗子借销售手机监听器之名行骗的手段又有哪些呢?

1.先付定金后发货

现在很多人出于其他目的,想通过非法手段有窃听别人电话及通信信息。这些人通过网络结识手机窃听器的经销商,希望能够购买相关产品。而这些非法经销商往往会做一个演示,向客户证实其设备具有监听功能,同时,要求买方提前支付10%~20%的定金,在得到定金后,经销商或推迟发货,或根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白领小李因好奇手机监听器的功能,所以按照网站上面提供的电话号码拨打网页上的全国统一销售电话,一南方口音男子说:“监听功能其实是手机上的一个软件,只要买我们销售的手机,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不限距离地监听和拦截短信。我们卖这个是违法的,所以不能告诉你我的具体地点,不过只要你先付50%的定金,1小时后,我派人在中央大街和你见面!”之后男子告诉小李一个农行的账号。小李汇款之后,对方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2.套钱借口环环相扣

当双方谈好交易谈好价钱然后汇款之后,骗子声明第二天天到货。可到了第二天会借口说为了安全,怕被抓,又说还得交“安全风险金”。网友由于急于看到产品,就会乖乖地再汇钱过去。当网友让他把货送过来,骗子还是有借口让网友再交“货物风险金”。总之,让网友一步一步上当套尽兜里的钱为止。

网友张先生详细介绍了其受骗经过。他在某网站,看中了一款“美国原装窃听手机”,价格5200元。他拨通网站上所留的公司联系电话,一个自称“邓经理”的男子让他付1500元定金。当天下午“邓经理”又来电,让张先生付清余款3700元,然后在某地交货。张先生立即将余款汇入指定账户,然后在约定地点等待交货。但“邓经理”又打来电话,让他再付3500元网络开通费。张先生也照办了,可一直等到晚上8点也不见人影。等到的却是“邓经理”的来电,声称自己有急事要到杭州去,让张先生赶去杭州提货。张先生如约赶到杭州,却又扑了个空……张先生连忙报警,最终警方将骗子一网打尽。

3.瞄准妇女消费群体

手机监听器更多时候是吸引着已婚妇女的目光。一旦丈夫有什么异常状况,妻子就担心、不安。而手机监听器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妇女想要监控丈夫行为的需求。

“我丈夫最近总是早出晚归,而且每次让他陪我他都说自己忙,我怀疑他有外遇。”赵女士说,正当她猜测丈夫有外遇之时,她收到了一条卖“手机窃听器”的短信。经联系,她相中了一款5600元的手机窃听器。几经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4000元“成交”。她将4000元汇入对方提供的账号后,却一直未等来期盼已久的东西。

锦囊妙计:使用手机监听器犯法,远离为上

销售手机监听器的商家花几百块钱做个网页,或者直接克隆一些知名公司网站,就开始行骗,有的更省钱,以发帖的方式招揽顾客。一旦有人上钩,就采用连环诈骗的方法:交定金;交货费;交开通费;交保证金……一环一环地让受骗人陷入深渊。

其实,手机监听器不仅仅涉及到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还涉及消费者的法律意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1.付款发货不可信

先放下购买手机监听器事关道德问题的争论,就网络交易这方面,买家购买的时候都不要轻易选择先付款后到货的交易方式,因为先付款往往是对自己的金钱交易没有保障的。

2.销售和购买这种手机监听设备是违法的

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器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使用这类工具,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网友使用监听器,根据《民法》规定,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在司法实践中,确因使用监听器侵犯他人通信秘密,造成的后果如果没能构成《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对被侵害者也要承担侵权法律责任。

3.远离网络销售的诱惑

要是你正用手机和别人通话,而通话的内容同时也被第三人监听并全程录音。想一想,这一幕有多么可怕!所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应该远离对手机监听器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