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是一天早上可以练成的,命运更不是一个晚上可以铸就的,都需要坚持。一个好行为坚持三个月,就练成了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坚持三年,就练成了好性格;一个好性格坚持三十年,就练成了好命运。
让依赖性少一些,再少一些;让独立性多一些,再多一些。如此,人格就走向了成熟。
怎样走出自我封闭
心路迷障:总想回到一个人的空间
明哲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年轻人,最怕的就是与人打交道。他平时喜欢独处,喜欢把自己封闭在屋子里,不愿出门见人,不愿与人交谈,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融入到大家之中,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
如果遇到不得不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明哲也不敢看对方,即便说话也很简短的几句,显得很呆板。一到人多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总想回到一个人的空间。心理咨询中,明哲这样表达自己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走出自我封闭?
心理透析:封闭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所谓自我封闭,就是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自我封闭是一种消极的性格特征,会阻碍人际交往,进而阻碍自我发展。
有封闭性格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自我封闭性格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于是出现自我封闭性格。
自我封闭性格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变的。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主动交往原则。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多接触人,多与人交往,这是改变封闭心理的关键。人只有溶入集体中,才会获得知己,才会心情舒畅开朗。一个人如果闭门不出,不去主动与人交往,别人一般也不会来与你攀亲结友。所以,命令自己的必须走出去,走到同伴群体中去,走进同伴群体的活动中去。
求同存异原则。由于人的成长经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意见不统一,有时甚至会产生矛盾。因此,与人交往,要求同存异,善于宽容。这样,别人也容易接受你,愿意与你交往。这对自己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很有好处的。
乐于助人原则。乐于助人不仅是人的一种美德,而且对自己心理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人是需要温暖需要帮助的,主动去帮助别人,乐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同样给以回报。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建立,你会为此而喜悦,越来越走出封闭的自我。
心灵跨越:坚持训练走出封闭
下面是改变封闭心理的具体行为训练步骤。
第一步,初期阶段。
你可以这样做:一是每天下班后,不要急于马上回家,而是先到百货商场、农贸市场等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段时间,引导自己对周围环境里的人和事情感兴趣。二是刚开始怕人太多的地方,可先从人少或无人的环境里开始。另外,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应遵循由短到长的原则,逐渐延长。三是回家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强化效果。
这一步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将你从个人小世界里拉出来,让你置身于你以前不愿或不敢呆的环境里。
第二步,中期阶段。
你可以这样做:一是阅读一些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了解怎样和人打招呼,怎样和人开始谈话,以及谈话的礼貌等知识。二是到某市场询问一种蔬菜的价格。三是在路上向陌生人问路,其中包括向年长的、年轻的和年龄较小的同性和异性问路。特别是要完成一次向年轻英俊漂亮的异性问路,完成一次向看起来并不和善的人的问路。四是买一种商品,然后退货。退成退不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敢于并能够向店方陈述你的理由。
注意:每完成上述一个步骤,都要写成感想,分析一下自己运用前面所学的沟通技巧的情况,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在以后的行动中坚持下来,对于不足,要通过再一次的“补充练习”来纠正,直至基本克服为止。
第三步,后期阶段。
你可以这样做:一是每天向同伴询问一项有关本单位的问题,直到第二个星期为止。刚开始,可选择那些比较和气的人,然后,再选择那些脾气不太好看起来不好打交道的人询句。询问时要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倾听。眼睛要经常注视着对方,并要有所反应,如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如果可能的话,找一个比较容易接近和耐心的人给你指点一下。二是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同伴们的聊天。刚开始你可能不太会说,没关系,你只需耐心地倾听就够了。等到一段时间后,你也可以适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为了使你自己更能成功,你可以像老师一样“备备课”,如头一天晚上有准备地看一场球赛,或从报刊上记下一个有趣的事例,到第二天你用它来参与聊天。三是约同伴一起出来逛街,吃顿便饭,看个展览之类的。
人的性格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掌握了性格就是掌握了命运。但是,性格不是一天早上可以练成的,命运更不是一个晚上可以铸就的,都需要坚持。一个好行为坚持三个月,就练成了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坚持三年,就练成了好性格;一个好性格坚持三十年,就练成了好命运。因此说,如上的行为训练贵在坚持。如果你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到时候,你必将走出封闭的自我,走向幸福的人生。
莫让宠物成“第三者”
心路迷障:为什么如此过度宠物
晓海是一个26岁的青年,却喜欢自称是个男孩。晓海谈了几个女友,都开始不久就分手了。最近一个女友交往了一年多,好容易经历谈婚论嫁,走进了婚姻。晓海对妻子宠爱有加,可是,妻子新婚不久又要和晓海分手了。
这都是因为晓海的一个爱好。晓海酷爱宠物,家里饲养了几十种宠物,从小鱼到小鸟,从小猫到小狗,可说是应有尽有。晓海对他的宠物钟爱有加,情深意长。一只他最钟情的鸟死去的时候,他竟然泪洒衣襟。妻子知道丈夫对自己的宠爱,也不反对他的爱好,但是,总是感觉在晓海心里宠物比自己还重要,心里常常感到很委屈。一次,晓海把一只蛐蛐挂在了离卧室很近的房间。夜间蛐蛐鸣叫,吵得妻子难以入睡。无奈之下,妻子半夜起来把蛐蛐移到了阳台上。不想第二天蛐蛐死了。这下晓海急了,谁让你把它放到阳台上?你怎么能这样待它!妻子说,在你心里到底是谁重要?晓海冲动之下脱口而出:告诉你,在我心里你就是没有它们重要。于是,两人发生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妻子破门而去,回了娘家。好久两人没有联系了。
晓海平时工作上是把好手。但是,除了和几个养宠物的朋友聊聊宠物,很少有交心的朋友。晓海说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更喜欢家里的宠物。每天在外面工作一天感到很累,回到家里和宠物交流,可以让自己得到放松。逗弄它们,调教它们,它们的都乖乖地任由自己摆布,更不会干预自己。他说自己很爱妻子,但是妻子却对他说三道四,唠唠叨叨。为此,婚姻陷入了危机。
晓海为什么如此过度宠物?
心理透析:人格幼稚而逃避人际交往
人和动物都是这个地球村的成员,关爱动物,是现代人应有的心理素养。大多数人养宠物也是人之常情,有助于调剂生活。可是,如果对动物宠爱过度,让宠物成为特殊的“第三者”,往往就存在心理问题了。
晓海对动物的过度宠爱,反应出他的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存在困难,因此而逃避人际交往。交往需求的不满足是需要补偿的。于是,和宠物的交往便成了很省事的补偿方式,反复强化的结果更加逃避人际交往了。这是因为,现实的人际交往必然是互动的,互相会有各种各样的碰撞,自己不但要影响别人,别人必然也要影响自己。就是说,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不能总是仅仅自己舒服,自己对别人发号施令,还要考虑别人,甚至还要承受别人的影响给自己带来的不快。而和宠物的关系,就不同于和人的关系。他们对宠物完全成了主宰者,可以任意地发号施令,可以一切任由自己的心思来指挥宠物。而宠物是决不会对自己持反对意见的,他们对自己只有服从。晓海在宠物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这样的人际障碍的反应。致于他对妻子的宠爱,有点把妻子也当成宠物了。
这样的人际障碍的实质是什么呢?是幼稚的过度的自我中心意识。如果成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就是一种退化,是人格的不成熟,是人格的幼稚化。大凡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的人,不是经常发生人际冲突,就是回避人际交往。上面案例中的晓海,就是回避了人际交往,退避到了与宠物的关系中,在这里满足了自我中心的需要。由此看,从本质上说,过分宠爱动物的背后,是人格的幼稚化,是一种儿童心理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模式。
过度宠爱动物,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客观上人际交往不足的情况。比如一些独居者,以宠物来填补心理需求的不足,甚至有的以宠物来弥补情爱心理的不足,移情宠物。虽然表现不同,都是人际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至。
心灵跨越: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上面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对动物的宠爱到了过分的程度,影响了现实的生活,就要积极进行心理调节了。
一是认知调节。首先意识到过度“宠”物,是心理出了问题的表现。反思自己心理上存在的情结,是否存在人格不成熟和心理需求不满足。充分认识破除自我中心意识,打开封闭的心灵,促进人格成熟,增进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为增进人际交往做好心理准备。
二是行为调节。光有认识还不行,必须要拿出积极行动。一面是与宠物保持距离,控制宠物的数量,控制与宠物在一起的时间和频率,一面是积极行动起来,增加走出家门的机会,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增加群体活动的机会。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满足自己的人际心理需求。如果自我调节比较困难,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家庭的幸福。
管好你的爆脾气
心路迷障: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个女人,玉霞不仅在职场是一把好手,也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对老公,对孩子,对老人,都很有责任感,勤劳能干。
但是,玉霞是个脾气不好性情暴躁的人,有点事就爱发火。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时常与人发生冲突,甚至和丈夫有两次大打出手,造成很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在外面和同事也有过这样的冲突。这可就不像夫妻之间过去也就过去了。真遇上有的同事耿耿于怀,那影响可就大了。其实,每次事后玉霞自己也很后悔,可是,不久却又会旧病复发。玉霞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玉霞自己也感到心理不大对劲,这一天预约后前来求助了。
心理透析:存在明显的爆发型人格
经过沟通,发现玉霞存在明显的爆发型人格障碍。
爆发型人格障碍,是指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的人格。具体表现为:
一是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
二是情绪和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性,因而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生活角色,但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就导致变化无常的生活态度,形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
三是情绪和行为具有反复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能与人正常相处。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呈现出明显的反复性。
四是挫折耐受力差。这种人遇到刺激强度即使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小题大作,这是因为挫折阈限低,挫折耐受力差。
心灵跨越:自我调控来改善
爆发型人格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得到改善的。
首先是在间歇期里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是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二是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三是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四是学会运用“制怒”等座右铭来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五是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六是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其次是学会在激情爆发时自我调控的方法。
一是警醒法。当怒火即将爆发的瞬间,立刻卷起舌头不讲话,闭上眼睛,脑子里默念“忍”字警醒自己。二是回避法。迅速离开产生激情的现场,去从事别的事情,如去跑,去跳。三是暗示法。如果一时离不开现场,在脑子中迅速默念:“大发脾气有什么用?发火会使自己失态的,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上一次发火自己已懊悔极了。这次千万不要再发火了……”四是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严重后果,尽量把自己激情爆发后的后果想象得严重些,以使自己息怒。五是宣泄法。实在怒火难耐,你赶紧对准一堵墙,挥舞你的拳头。这样,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了造成人员财务的伤害。
从性格看成功方向
心路迷障:为什么我们发展有很大不同
心理咨询中,一个女孩诉说了这样一个困惑:
我有一个好姐妹,两年前一同出来到这个城市打拼。由于我们是同学,还是同乡,所以,我们来到同一家酒店打工,做的是同样的迎宾工作。
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两个人发展却有很大不同。我的那个好姐妹本来就活泼热情,在这里很快上上下下混得都很好,特别是很受部门经理的赏识,听说还要给她提职呢。可是我呢,发展却非常不好,也没有人缘,更不用说受到经理的赏识了。眼下,我真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我敢说,自己是个对工作认真的人,可是,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别人可以成功,我却不行?为什么同样的职业,别人干得挺好,我却眼看就要失败了?我知道我和她的性格不同,她比较外向,我比较内向。难道性格的不同,对人的发展真的影响很大吗?究竟为什么我们的发展有很大不同?
心理透析:性格类型影响成功方向
这个女孩说的对,性格确实会影响到人的成功方向。心理学家从生活态度和成功方向角度,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活泼型、完美型、力量型与和平型。
活泼型的人,情感外露而奔放,懂得把学习和工作变为乐趣,乐于与人交往,可以从任何事情中挖掘出兴奋,在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尽情地回味其中的欢乐。如果说其他性格类型的人在讲话,活泼型的人就是在讲故事。他们通常记不住名字、日期、地点或者事情的经过,但他们能记住丰富多彩的生活花絮。他们热情直率,习惯于拥抱或拍打自己的朋友。然而,当他们张开双臂时,却不曾注意到完美型的人正一步步地退向墙角。活泼型的人很天真,到年迈时也会表现出孩子般的单纯。
完美型的人,性情内向,善于分析,有思想深度。在活泼型的人试图成为注意力的中心时,完美型的人却在观察别人,体谅他人的困难。当活泼型的人欣赏田野中的鲜花时,完美型的人目光却落在一片杂草上。他们文静随和,喜欢独处。对待目标严肃认真,做事有秩序有组织,崇尚美感和才智。他们不会一时冲动,寻找刺激,对自己的生活有长远的和最好的安排。他们把清单、表格和图示看做生命的重要部分,喜欢很有条理地分析数据,对细节特别留神。他们是活泼型最好的旅伴,因为他们能保管好机票、行李,并清楚地知道从几号门进去。完美型的人追求有条不紊,干净整洁,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准时无误地完成任务。他们从不浪费,喜欢讨价还价,对别人关怀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