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有方:父母给孩子的幸福人生书
11051400000033

第33章 步骤规范孩子的言行从父母自身开始

路易莎是个5岁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可就是粗鲁霸道、爱说脏话,连老师的批评教导都不放在心上。实在没办法,老师决定找路易莎的母亲谈谈,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让路易莎学会讲文明、懂礼貌的问题。老师见到路易莎的母亲后,把路易莎在学校的情况向她详细介绍了一下。路易莎的母亲听完后非常生气,对老师说:“就为这倒霉孩子的这些臭毛病,我平时也没少打骂她,可她就是他妈的改不了。老师您来得好,您帮我好好管教一下她。只要能让她学好,哪怕您狠狠地揍她一顿也行。”

听了路易莎母亲的话,老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严肃地对这位母亲说:“打是亲、骂是爱的家教方式已成为过去,现在要想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谈吐行为,要身体力行地给孩子树立一个明确的榜样。不知您有没有想过,孩子的很多粗鲁的行为和脏话其实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以最关键的不是揍孩子,而是您和孩子的父亲以后说话做事应该文明一点。”听了老师的话,路易莎的母亲恍然大悟。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时是一张白纸,头脑中一片空白,随后的生活中,孩子在一点一滴地观察、模仿中收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装进自己的头脑,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或者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最早、最大的信息源就是与自己接触最亲密的父母。父母既照顾着孩子的衣食住行,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言谈举止,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以求知的眼光注视着父母的言行,并从父母的身上获得行为的榜样和模式,然后再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说如果做父母的举止文明,在他们熏陶下的孩子就会懂礼貌,反之,孩子就可能行为粗鲁、脏话连篇。

写给父母

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文明礼貌的榜样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他们。你们怎样穿着、怎样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一切都对孩子有着教育意义。”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明懂事、好学上进,有的父母甚至为此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的行为令父母既烦恼又无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从婴儿期开始,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心中,父母不知不觉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范例。如果做父母的只知道教训孩子,却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势必调教不出文明礼貌的孩子。

一位知名作家向人们讲述了发生在自己童年中的一件事。

这位作家小时候随父母定居在加拿大,他们邻居家的太太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不满8岁的小男孩,村中一位好心的妇女收留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这个妇女既穷又没有文化,但却将自己的爱心全部奉献在这个孩子身上,全心全意地照顾这个孩子,所以孩子生活得也算幸福。但村中的孩子们都看不起这个孩子,这使他很自卑。

一天,村中的孩子们都在一起玩,谁也不邀请这个孩子参加游戏,他就站在一边哭了,哭得很是伤心。作家的母亲路过这里,正好看到这一情况,就走过去对那些玩得兴致勃勃的孩子们说:“亲爱的,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他虽然没有妈妈,但也像你们一样需要爱、需要快乐,你们都是既可爱又善良的孩子,那么你们就应该伸出友爱的双手拉他一把,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让他勇敢、快乐地生活下去。”

许多年过去了,这位作家一直忘不了这件事,是母亲的教诲使他懂得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帮助他人能使人向上,而互相抱怨会使人裹足不前。

母亲短短的几句话改变了这位作家小时候对别人的看法,同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的种子,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知道爱护、鼓励他人。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他们的为人处事标示了行为准则。但是,生活中也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小孩子离不开母亲,因此不希望母亲出去应酬。有电话找母亲出去,孩子恳求母亲不要去,母亲在回电话时说:“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觉得不舒服,所以想呆在家里。”母亲这样说是无意的,但这种说谎的行为让孩子习以为常之后,他也会信手拈来、大胆应用,因此做父母的无形中将说谎的坏习惯教给了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心理机制之一就是所谓认同作用,而这种认同,首先是在子女与父母双方的相互关系中起作用的,即孩子模仿成年人的言谈举止,并且奉为楷模。作为父母,与其煞费苦心地、不停地对孩子说教,不如把功夫下在约束自己、检点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素质所做的努力上。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身教重于说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道理,并以自己的优良品质来感染孩子、影响孩子时,我们在教育孩子上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因此说,父母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貌意识,如果不重视自己的修养,就不可能提高孩子的品位。礼貌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父母的能够重视起来,以身作则,随时说明要求,按要求坚持训练孩子,发现孩子有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及时指出并予纠正,这样就能逐步培养起孩子的文明礼貌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