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11050700000009

第9章 抢购:预期对通胀的巨大作用

抢购其实是人们在恐慌心理下出现的群发性行为,在通胀预期下,人们似乎已经把抢购当成为了在焦急之中必然选择的应对之策。在当今的通胀预期下,抢购事件也在各地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2010年10月,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人们担心物价上涨,食用油也赶上了一场抢购热潮。不少超市食用油都遭到了抢购,货架上部分品种甚至出现缺货的情景。家乐福、美廉美等大超市出口处拎着一桶桶食用油的市民比比皆是,5升装的金龙鱼、福临门,不少人一买就是一箱四桶,有的餐馆、小店甚至五箱、八箱、十箱的往购物车上搬。抢购食用油的消费者是里三层外三层,眨眼的工夫货架上又空了一片,超市工作人员补货的车子没停,车上整箱整箱的食用油就被抢购一空。人们看到货架上四五十块的金龙鱼、福临门没了,又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品牌,一款价位在66.8元的多力玉米胚芽油很快又被抢购一空。

2010年3月,北京共成交期房商品住宅8642套,除去保障性住房,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房的套数为7031套,环比2月,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房成交套数上涨了75.2%。与新房市场相比,北京二手房交易更为火暴,整个3月份,北京二手房网签量27219套,其中住宅25747套,仅次于2009年的9月、11月、12月,成为有史以来的第四高。

与此同时,不少楼盘再现“千人排号抢购”的场面。位于西四环外的大成郡,销售员称100套房有2000人排队;位于南四环内的首开石榴派,预计推出300多套房,已有3000多人报名参加搜房网团购。然而在通胀预期下,人们似乎不仅对黄金、不动产等保值产品进行抢购,一些生活用品市场也出现了抢购热潮。

自2011年1月14日央行发布新闻决定,从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人们加深了对未来通胀的预期,积极投资于保值增值的实物黄金。2011年春节过后,黄金市场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不仅北京、上海等地出现排队抢购黄金,甚至卖断货的情况,就连中国黄金产能第一的山东省也出现了同样的境况。黄金的批发价格已经上涨到303元/克,接近了2010年的历史新高310元/克。目前在黄金零售市场中有一句话叫:“你根本没有选择余地,你只剩抢购余地。”尽管在通胀预期下,所有人都觉得钱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物资好像永远短缺,只有换成实物才保值,才放心。但实际上,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做出许多不理性的购买行为,而这种行为带来的损失可能比通货膨胀本身还大。因为不是什么商品都紧缺,也不是什么都能保值。因此,人们应理性对待通胀预期,切不可盲目抢购。

阅读点睛:

抢购一旦走向极端,就容易带来许多的负面后果,如正常的市场秩序被打乱,出现犯罪现象等,而对于抢购的人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过度购买。因此,人们应理性对待通胀预期,不要盲目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