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11050700000011

第11章 如何做好买房预算与资金准备

——跑赢通货膨胀的第一选择面临通胀,投资不动产不需要理由预期加剧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抗风险的投资产品尤为关键。虽然通货膨胀给不动产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不动产却依然是唯一兼具了使用功能和投资功能的产品,而这也使它成为了投资者们防范风险的最佳产品。

虽然通货膨胀给不动产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绝大多数人防通胀时想到的第一条策略就是——买房!投资不动产之所以能在人们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这些年楼市投资行情一路向好是密不可分的。许多的实践和研究也都表明,不动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冲通货膨胀的风险,尤其是在高通胀时期。因为在经过通货膨胀的洗礼后,不动产依然可以恢复到原先的价值,而不会被通货膨胀洗劫。比如,现在花100万元买了房子,经过一定时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存银行200万可能只能当原来的100万来用,但是房子却可能已经值200万了,那时卖掉房子得到200万现金,就相当于个人财富并没有缩水,购买力也没有下降。

加拿大在20世纪70年代处于严重的高通胀时期,年均通胀指数增幅约12%,而此时不动产的年均收益率为20%左右,并且与通胀率呈现高度相关性。而美国的全国不动产投资信托也长期以来保持了显著高于通胀指数的年收益率。

事实上,只要存在更高的通胀预期,资金就会向不动产等实物资产聚集,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这一点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历史上得到了印证,而在中国,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中国的不动产投资能够有效对抗通胀。

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2000~2010年,中国CPI增幅依次为:0.4%、0.7%、-0.8%、1.2%、3.9%、1.8%、1.5%、4.8%、5.9%、-1.9%、3.3%,而全国房价指数增幅依次为:1.1%、2.2%、3.7%、4.8%、9.7%、7.6%、5.5%、7.6%、6.5%、1.5%、8.76%。对比结果一目了然:每年的房价涨幅都大于CPI增幅。

同时,根据国际经验,从长期来看,买房抵御通胀的功效也是很明显的。比如香港,算上房屋增值和租金双重收益,再把通胀因素考虑进去,其近18年私人住宅的年均复合回报率为6.65%,澳大利亚近22年写字楼的年均复合回报率为7.5%,英国近26年零售物业的年均复合回报率为9.9%。

尽管在楼市调控大棒的呵斥下,相比其他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房价上涨的势头变得有些含糊其辞。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房价虽在一定程度上被行政手段遏制住了,但上涨势头到底压不压得住,其实很难说。

于是,一些资金充裕的大开发商们早已选择买地避通胀。而大开发商们大举拿地的举动更为未来房价的上涨留下不小的空间。

无独有偶,开发商疯狂买地的同时,疯狂买房的人也比比皆是。

2010年9月份,南京河西的保利香槟国际就曾有人一次性买走8套面积118平方米的房子,总价至少1600万,随后又有人一口气买了4套,也都是118平方米的户型。差不多同期开盘的仁恒G53公寓也有相当多的购房人选择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据记者了解到,最高记录一位购房人一口气买了5套!可见,抗通胀,不动产仍是投资者们最为热衷的选择。

阅读点睛:

“等别人恐惧时,我们再贪婪吧!”股神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写尽了眼下部分购房人的大胆心态。尽管调控当头,通胀预期仍然逼得不少人频频出手。

一套房子,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是一个相当大的投资,有些购房者初次置业时,常会造成预算一再超支,甚至形成“买得起住不起”的紧张局面。

一般而言,在买房前的资金准备中,“房价”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需要注意一点,买房所涉及的费用不仅仅是房价这一项开支,如果买房之前过于注重“房价”而忽略其他问题,就可能出现整个购房预算超支的情况。因此,购房者应事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符合家庭实际状况的购房预算。

1.预测地价

对于已经打算购房的人们来说,首先,需要参考城市不同区域的地价水准或类似房产价格的水平。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在某一标准地价地区购房。

2.合理选择房屋面积

确定所购房产的区域之后,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未来几年家庭可能出现的人口数量、使用功能等全面考虑将要选购的住房的房间面积、户型等。一定要做到精打细算,合理利用每一平方米的面积。

3.了解物业管理、购房手续等费用

在进行买房预算时,计划购房者一定要将房屋的一切开支都计算在内,如房屋的修缮、水电、取暖、电梯、保安、物业费等。此外,还有在购房时办理一些相关证明的手续费等。

4.考虑还贷能力

购房前,千万不要忘记核算将来的资产是否能够支付月供以外的生活费用,不至于出现十分拮据的情况。因此,计划购房者一定要考虑贷款偿还能力。

5.不可忽略其他费用

在购房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购置家居用品费用、咨询服务费、律师费等,否则会对购房预算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做好预算工作后,接下来就需要在买房资金上做好准备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一次性付款或贷款

如果您为一次性付款,即买房时付全款。如果具有贷款买房资格(贷款买房资格要求:目前,各银行对贷款对象的要求虽有所不同,但都要求贷款对象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本地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的自然人、持有本地的暂住证或本地的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持有特别行政区护照或身份证的香港人和澳门人,以及持有中国护照的其他人;

(2)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用良好,即有按期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在一些城市,对购房采取了一定的调控政策:对已经拥有1套住房的本地户籍居民家庭,在购买第二套房时按“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政策执行;

(4)有银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有银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物(一般是指借款申请人申请按揭贷款的房屋),还要由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一般是指将商品房出卖给借款申请人的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

(5)具有预售备案登记购房合同或协议,购房合同已做完预售备案登记,且所购住房价格基本符合银行或该行认可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的评估价值;

(6)符合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初期的最大支出就是首付款。所以,一定要算好手中可动用的资金,不仅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付首付款,还必须保证日常生活开支不受影响。另外,各城市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以北京为例,对已经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均暂停在本市购房。

2.每月固定数额的贷款本金

为了尽快买到房子,很多购房者不重视银行要求提供的“家庭收入证明”,往往多开月收入以便多贷款。可是一旦还款开始,购房者就会感觉还款吃力,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还不起贷款的现象,不管最终出现了什么结果,责任只能由购房者自己来承担。因此,购房者应当切记,每月的还款额应该在家庭月收入的30%内,同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主要是月还款额和还款年限)。建议购房者可以到各银行咨询房贷方面的服务。

3.各种税费

(1)契税

房子不同,其金额也各不相同,90平方米以下且唯一住房,契税按1%收取;90~144平方米的,契税按2%收取;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及别墅,契税则按4%收取。

(2)保险费

金额在总房款的2%以下。如果提前还清贷款,可到保险公司办理退还保险费手续。当然,这须根据原购房屋是现房还是期房、期房的投保变费实际期限(半年以上期房的投保期限一般是将借款期限再减去1年计算)、原一次性交付保费的贴现利率与速算系数等因素,其计算公式为:

提前还清贷款退还保险费=已交保险费在提前归还时的现值-提前归还前占用保险费在提前归还时的现值。

此外,还有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手续费等。

4.维修基金

普通工薪族在购房时,一般按照当年出售新建公有住房成交价的2%缴纳公共维修基金。购房者情况不同,维修基金也不同,有的楼盘的维修基金已经计算在房款之内。相比较而言,别墅等高档房屋的维修基金较高。

5.物业管理费

不同档次的住房,物业管理费的收取标准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按房屋的建筑面积收取。

6.初装费

入住新房的时候,其内的生活必需设施肯定要是要完备的,例如,煤气管道、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这些同样需要费用支出。一般物业管理公司会在小区内公示初装费价格并协助业主进行安装。

7.面积补差费

面积补差费,即在收房时,房屋面积大于合同签订面积,多出的部分按照合同签订时的房屋均价进行计算,然后将费用补齐。反之,房屋面积小于合同签订面积,开发商需按同样的方式将费用退还给购房者。简言之,多退少补。

8.其他杂费

除了上述所说的各个款项外,不同的楼盘还有许多不同的杂费,这也需要在购房前了解清楚,并做好财务预算。

阅读点睛:

购买房产,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相当大的投资,因此购房前有必要做好买房预算和资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