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40

第40章 画饼可充饥

战争打完,故事远未结束,大骗子张仪是楚怀王心中永远的痛。骗术的最高境界在于骗过你之后,还能若无其事地站在你面前再来一次。

有这么一说么?不可能。

世界上绝对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请记住,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张仪来了,又一次来到郢都。

“来得好!”楚怀王咬着牙恶狠狠道:“把张仪关起来,选个好日子砍头来祭奠阵亡的将士们。”

真正不可揭穿的骗术是连环骗术。一个骗局揭开,新的骗局诞生。张仪给楚怀王带来新的画饼,汉中的土地。

这一次张仪真心归还楚国土地吗?答案是肯定的。

张仪之所以主持秦政十九年,在于他能把自身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成功结合一起。张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连横,为了秦国,为秦国谋利的同时谋取个人利益。这条经验适用于每个人,公司和个人是不可分的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秦国占领楚国大片领土,与楚国结下深仇大恨。如果不妥善解决,楚国永远是秦国的敌人。张仪必须尽快与楚国恢复外交关系,重修旧好。因此张仪向秦王建议归还楚国汉中之地,当然不是全部土地,而是汉中一半的土地。

人们总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好了伤疤忘了疼,楚怀王也不例外。张仪抓住人性的弱点,拿着半个汉中来见楚怀王。但是,楚怀王正在气头上,不肯见张仪,任你有天花乱坠的口才,见不着面施展不出。

张仪早料到这一层,派人去见楚王的宠臣靳尚。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包括人的良心。

靳尚聪明,或许出于张仪的指点,找到郑袖。此时的郑袖徐娘半老,更加害怕失去楚王的宠信。靳尚径直往她的疼处说:“大王拘禁张仪,听说秦王为换回张仪,答应把爱女嫁给大王,随行的佳丽如云,且把半个汉中作为嫁妆。公主嫁到楚国,恃秦国之强,财物之多,定是后官主人,您地位难保,恩宠定然一去不复回。

郑袖听得心惊肉跳,已然没有十七年前的从容自若,急忙问道:“我该怎么办?”靳尚笑道:“这件事情容易搞定,只需让大王把张仪放出来。”

郑袖之力,外加楚国主和派支持,楚怀王把张仪放了。很简单,两个此前反目的狼友再次把酒言欢。

张仪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席间对楚怀王说:“如果大王想得到汉中的土地,您必须帮我做一件事。”

楚王问道:“什么事?”

张仪道:“过一段时间樗里疾出使楚国,您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秦王’盛赞樗里疾,请秦王任命樗里疾为相邦,就这么简单。”

楚怀王猜不透张仪的心思,问道:“他做相邦,你怎么办?”

张仪微微一笑,“大王尽管去做,汉中土地定然奉还。”

每一次连横成功之后张仪都要清除异己,借为国家谋利巩固自身地位,借自身权力再为国家谋利,这是张仪成功的一个秘诀。上一次是陈轸和公孙衍,这一次轮到樗里疾。

樗里疾是秦惠王的弟弟,精于军事和权谋,两人曾共同搞掉公孙衍。此时樗里疾取得丹阳和濮上会战的胜利,战功赫赫,成为张仪的威胁。

楚怀王的话又怎么会帮助张仪除掉樗里疾呢?有时计谋很简单。

樗里疾来了,楚怀王盛情款待。这位秦国人誉为智囊的人物在楚地过得十分惬意,听小木槌敲击编钟的美妙悠扬,欣赏细腰巫舞的袅娜翩翩。无论如何他都不曾料到,张仪的大闷棍在数百里之外的咸阳高高举起。

临行,楚怀王送了好些礼物,黄金珠玑那些俗物不算,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香茅之酒,满满载了几大车。楚怀王临别拉着樗里疾手,笑盈盈说道:“前些日子寡人给秦王写过一封国书,若日后先生得到重用,莫忘秦、楚两国谊。”楚怀王语重心长强调道:“只有好话,没有坏话。”

确实只有好话,没有坏话。这些肉麻的溢美之词听在秦惠王耳朵里怎么那么别扭,竟然推荐樗里疾做秦国相邦,秦国相邦何时轮到楚王说三道四?秦惠王找来张仪。张仪笑道:“显而易见。楚王为樗里疾谋相位,定是樗里疾许诺过好处。如果大王真的任命他做相邦,恐怕秦国的利益受到损害。”

一听此言,秦惠王勃然大怒。樗里疾宫中有耳目,消息飞一般传出来。樗里疾不敢回咸阳,径直回封地去了。樗里疾一走,秦国另一位重臣甘茂也被张仪排挤到国外去了。

张仪大权独揽。楚怀王又一次如梦方醒,赶紧派大臣昭睢去找张仪协调归还汉中土地。张仪再次提出条件,秦国国内不少人反对归还土地,楚国必须将主战派将领昭滑和合纵派头头陈轸驱逐出境表明与秦国连横的诚意。

跟张仪玩了几趟拳脚下来,楚怀王学聪明了。陈轸非楚国人,赶走就赶走。大司马昭滑出自楚国大族,实力派将领,赶出去岂不是自折臂膀。楚怀王思来想去,既然西面讨不到便宜,不如打东面的主意。越国吞吴,江东三千里土地。能把越国搞到手,也能消一消心头恶气,弥补秦、楚战败丢失的土地和威望。

于是,楚怀王与昭滑定下一出苦肉计,表面楚王将昭滑驱逐出境,实际派昭滑去越国做卧底,长期潜伏下来。陈轸则离开郢都,继续云游列国,四处流浪是他的宿命。

张仪画饼诱惑下,秦、楚关系有所缓和,魏、韩、楚加入连横队伍,听从老大秦国吩咐。连横的胜利使张仪的威望与权力达到顶点。盛极而衰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张仪的人生到达鼎盛,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转折点到了,公元311年,秦惠王病死。张仪几乎扫清所有的对手,却漏掉一个致命的敌人,老对手公孙衍。

张仪和公孙衍斗了十九年,从他到秦国那一刻开始,两人因争权而结怨,张仪搞连横,公孙衍搞合纵。两人纵横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每次总是张仪站到上风,张仪VS公孙衍,数据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公孙衍哭了十九年,最后笑一场。

岸门之战后公孙衍回到秦国。战国时代人才流动,今天是敌人,明天可能是朋友。公孙衍和秦国打了十多年的仗,来到秦国仍然可以做官,因为公孙衍是人才。

十九岁的秦武王赢荡长得高大强壮,孔武有力,不喜欢权谋,喜欢角斗,喜欢大力士,基本属于拳大无脑型。战国时代虽然不分文武,但张仪生得柔弱,公孙衍体格强壮,肌肉发达。秦武王喜欢谁不言自明。

公孙衍看到扳倒张仪的机会,不求坐上张仪的位子,但求一解胸中的愤懑。公孙衍没有傻到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足以撼动权倾秦国的张仪。公孙衍懂一个道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在公孙衍怂恿下,受张仪排挤的樗里疾、甘茂等人纷纷回到秦国政坛。

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张仪明显感到危机。他毕竟是有大智慧的人,没有像商鞅那样贪恋荣华富贵死撑下去,而是机敏地脱身而去。

庸碌无为者会说“什么都是浮云”,功成名就者会说“富贵于我如浮云”。但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古往今来,功成身退者无非张良、范蠡、王翦等少数人而已,绝大多数人放不下。石守信等人要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生唯谨慎的儒学大师曾国藩老来受辱。

比干、岳飞死抱忠心不放,文种、白起执著于功业,更莫要说那些贪恋权势富贵的人,李斯临死前哀叹,牵黄犬出东门逐狡兔不可得。生动,形象啊’怎奈人们前赴后继走上断头台。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张仪懂,为秦国做了那么多事儿,秦国也给了富贵,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啦。

辞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挑子一撂,老子不干啦,不伺候啦。这样做得罪人,也不利于下一步发展。辞职也要辞得领导满意,辞得领导开心。

劝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方心底深处的想法。所以想做大事的人不要轻易显露出内心的愿望,不能表现出爱好与憎恶,否则会被察言观色、揣摩心意的人利用。故而“喜怒不形于色”是领导者和老板优秀的品德。秦武王做不到,而张仪却是此道的高手。张仪看到秦武王内心深处最大的秘密:荡平天下,一窥周室。

张仪对秦武王说:“只有东方战乱,秦国才有机会拓土开疆。我坏了齐国伐燕的大事,齐王憎恨张仪。我在哪里,齐军打到哪里。我愿意去魏国,这样齐国会攻打魏国,齐魏开仗,大王举兵攻韩国,入三川,临周室,挟天子,成霸业。”

秦武王非常高兴,他不喜欢张仪,反对连横。连横的精髓不是兼并,而是称霸,拉拢盟国打击每一个敢于崛起的国家。秦武王想挟天子令诸侯,必须攻打韩国,攻打韩国,连横必然散架。张仪主动提出攻打韩国的策略,秦武王怎么会不答应,当即送张仪去魏国。

列国得知张仪在秦国失势,齐宣王果然发兵攻打魏国,意图报濮上兵败、从燕国撤兵的耻辱。

接收张仪的魏襄王恐惧不安,张仪笑着安慰道:“我让齐国罢兵。”

张仪的说客来向齐宣王说:“大王出兵攻打魏国正中张仪下怀,张仪到魏国的目的就是想引起关东诸国的战争,秦国从中谋利。’

简简单单一句话,齐军退走。魏襄王领略到张仪的绝世风采,立即拜张仪为相邦。张仪老了,担任魏国相邦一年后溘然长逝。

张仪一介平民,入秦执政十九年,辅佐秦惠王称王,使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破六国合纵,外连横而斗诸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功的秘诀无非两个字,骗人。骗人是一宝,但不可轻易尝试。本事不高的人骗人叫做骗子;本事高的人骗人叫名人。试看待在庙里吃冷猪肉的孔孟圣人,鲁迅先生斥之为“吃人的礼教”;世人崇尚的资本,马克思先生斥之为“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的怪物”。

只有脸皮厚心黑才能做到骗人,骗人,再骗人。

§§第九章 宣太后:权术的妙用

宣太后是女人,柔弱的女人。千万不要瞧不起女人,万物有阴阳,男人属阳,女人属阴,阳属刚,阴属柔。老子说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什么意思呢?老子先生让我们看活人与死人,生长的万物和死去的万物。看出什么区别没有?很显然,活人柔弱,死尸坚硬;生长的植物繁茂,死去的植物干枯。结论就是,柔弱的东西生机勃勃,坚硬的东西奄奄一息。

宣太后的权谋不亚于那些纵横战国的男儿汉,故而她能够管理秦国长达41年。宣太后姓芈,楚国贵族女儿,秦惠王八子。八子不是八儿子,八子是后妃的一个等级,秦国后官分八个级别: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子正数第四,倒数也是第四,可见宫中地位不高。宣太后上位靠心黑,杀害皇后和诸公子;掌握秦国靠一张厚脸皮,甚至堂而皇之当着外国使臣的面讨论床上术。当然,若非一个偶然的机缘,她一辈子休想当上秦国的太后。这一章,我们主讲宣太后,讲宣太后之前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秦武王,一个甘茂。秦武王死了,宣太后才有机会执政,没有甘茂这个人,秦武王不会死,三者关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