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04

第4章 义士

干大事之人须防备仇人报复,因为做事必然得罪人。你生别人死,你上别人下,你发财别人破产。

赵毋恤得罪了一个人,一个坚毅果敢的人——豫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豫让的名言,也是他毕生信奉的格言。

智瑶是豫让的知己。智瑶死了,豫让要报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豫让做了刺客。

豫让选择厕所作为刺杀地点,伪装成粉刷匠,将瓦刀磨出锋利的刀刃。可是他并非专业杀手,半路出家,经验不足,露出马脚,被赵毋恤发现。一向心狠手辣的赵毋恤却把他放了,释放的理由是:“此人为君报仇,是天下之贤人。

有了前科,豫让不可能再有接近赵毋恤的机会。现实世界与武侠世界的区别在于神话。像豫让这样的侠客在江湖中搞到一张人皮面具不是难事,但在现实世界绝无可能。

世间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儿。豫让不放弃,为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被人们认出来,豫让决定做手术。春秋战国时代没有整容医师,一切只能靠自己。豫让不惜用漆涂抹身体,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割须去眉,毁坏容貌,装扮成乞丐,连结发的妻子都不认识。

为检验化妆后的效果,豫让故意接触妻子。妻子听到眼前乞丐说话之后,奇怪道:“你说话的声音怎么和我的丈夫一模一样。”豫让见效果不佳,又吞食火炭使声音变得沙哑。这一次完完全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谁也不认识。

第二次刺杀,豫让埋伏于赵毋恤必经的一座桥下。然而,他还是被精明的赵毋恤发现。赵毋恤责问道:“智伯不是你第一个主人,你先后服侍范氏和中行氏,才归于智氏门下,为何独独为智氏报仇?”

豫让道:“范氏和中行氏像寻常人一样待我,智氏待我如国士。故而,我用常人方式回报范氏、中行氏,以国土方式回报智氏。”

赵毋恤知道豫让不能容自己,流泪叹息着道出实话:“你为智伯报仇成就忠义大名。我上一次不杀你,也已经成就明君之名。现在,不会放你走了。”

豫让仰天长叹一声,说道:“你前次宽赦我,天下称君贤明。我要死了,希望能满足一个愿望,给一件你穿的衣服,虽死不恨。”

赵毋恤道:“有何不可。”说罢,解衣让人递给豫让。豫让大叫苍天,纵身跃起,拔剑连刺赵毋恤的衣服三剑,剑剑穿洞而过,随即横剑自刎。

这一场较量中,最终赵毋恤大获全胜。他利用豫让不仅赢得贤明君主的名声,还告诉世人,赵毋恤有察奸本能,将坏事变成好事。

赵毋恤发现豫让行踪是偶然的吗?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偶然,一次是,两次绝不是。答案很简单,手下的特务跟踪豫让,恐怕连豫让吃什么东西排什么粪便都调查得一清二楚,唯有豫让这个大傻瓜才蒙在鼓里。

豫让是义士还是蠢材,后人议论不一。有人赞豫让天下义士。也有人不以为然,因为豫让不忠不孝不智无情。豫让忠于智氏,只因为智氏对他好,而忘记大忠,上有周王室,下有晋侯,几时轮到智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岂可自毁容貌,甚至自杀。若豫让果真有大智慧,怎不劝说智瑶和睦世家、保全智氏家族。豫让有妻子,当有儿女,甚至父母在堂,弃父母抛妻儿岂是大丈夫所为。

世人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侠士身上,试看古今历史有多少真正的侠士,水浒好汉大多虚构,不载正史,史书所载侠客又有多少?郭靖、杨过、令狐冲、张无忌等大侠更是子虚乌有。人们决不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到头来一事无成,误了大好青春,白首不见功名与富贵。

世间没有神仙、救世主,命运由自己掌握,不能靠别人,靠谁不如靠自己。权谋不可不知,不可不学。权谋即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一门哲学。精通权谋,则可洞察天下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岂可无。

赵毋恤的厚黑术运用得近乎完美,在黑心之上抹了一层白粉,那层白粉叫做“仁义”。捉放豫让成就“义”名,攻打中牟则成就“仁”名。

中牟系赵国南疆重镇,赵简子刚刚去世的时候中牟守将叛降齐国。安葬父亲五天后赵毋恤率军队包围城池。恰巧一段城墙倒塌,赵毋恤下令鸣金收兵。将士们不理解,赵毋恤解释道:“君子不乘人之危,不在别人危险时刻落井下石。,受赵毋恤仁义感召,中牟城的将士们修理好城墙之后出城投降。

大家感觉非常奇怪,赵毋恤用欺诈手段杀害代王、攻取代国何等残忍,对待中牟将士为什么变得仁义。这正是赵毋恤高明之处。代国是敌国,中牟是臣民。中牟人因为不知道新君是什么样的人而叛变,其心未定,可以展示新君的仁爱之心来打动,否则中牟人即使屈服于武力也不会心悦诚服。

赵毋恤晚年做出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没有立五个儿子中任何一人为家族继承人,而是立哥哥伯鲁的孙子赵浣为世子。这一招用心良苦,凝聚起赵氏家族团结的意志。赵毋恤在位三十三年,凭借权谋忍术奠定赵国近二百年基业,一曲曲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就此唱响。

继赵毋恤后三晋大地又出了一位权谋家,魏文侯魏斯带着赵、韩两位小弟去洛邑拜见周天子,请封诸侯,赵、魏、韩三国正式取得营业执照开张大吉。魏斯之所以当上赵、魏、韩三家的带头大哥,在于有一员绝世干将——吴起。

吴起:永远不做爱情的奴隶

吴起背负一项耻辱的记录——杀妻求将,这一段历史足以让所有用人者心惊肉跳。为求功名不择手段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当我们以为吴起是一个贪图富贵的小人时,他断然拒绝娶魏国公主,不惜再次抛弃家园,从零开始。我们对吴起的认识是不是有些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