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34

第34章 欲望无罪

大多数官员总有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他们要做人民的表率。这一切归功于“存天理、灭人欲”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注重气节,注重道德,人们往往把宋明理学与真正的儒学混淆,因为宋明理学供着孔、孟两位夫子的牌位。

没有哪位官员敢于站出来说:“同志们,我喜欢官,我喜欢钱,我喜欢女人。”最起码到现在没有听过此类的言语。不喜欢官,做官干吗?不喜欢钱,领工资干吗?不喜欢女人,娶老婆作甚?这是“厚黑学”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厚黑学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只要追求钱财地位难免成为厚黑子弟,由商及官,莫不如此,没有一个商人是活雷锋。

人们开始埋怨儒学,把好好的官员变成伪君子。不是儒学的错,这是人们对儒学肤浅的理解,儒教大师孟子便不这样看。

齐宣王田辟疆全面继承父亲的厚黑基因,又滑稽任情,为表示自己没有做仁君的素质’公然宣称“喜欢听流行音乐、喜欢打架、喜欢钱、喜欢女人。”换作宋、明、清的儒学老夫子指定吹胡子瞪眼拿起戒尺拍打掌心,门口罚站晒太阳,或者骂句:“孺子不可教也。”记得宋哲宗有一天游园,顺手折了一枝柳条,身为讲官的程颐大师立即板着脸奏道:“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

折柳不可以,心动不可以,儒者之心只能静如一泓秋水。是这样吗?看看孟子大师对齐宣王说过的话。

孟子说,喜欢音乐好,喜欢流行音乐也不错,陶冶性情。喜欢打架好,不喜欢打架怎么能打赢战争呢?爱财好,没有钱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靠什么出兵打仗呢?喜欢女人更好,难道你想让世界上的女人嫁不出去吗?

这才是儒学,真正的儒学。在回答齐宣王四个缺点的谈话里,孟子大师反复提到一句话:“与百姓同之。”明白这句话,我们就能理解孟子为何不仅仅是儒教大师,而且是厚黑教绝顶高手。

和百姓共享音乐带来的快乐,而不能独享声乐;与百姓共享财富带来的物质享受,而不是一个人敛财,更不能造成社会贫富分化;为老百姓出兵打仗,战争获利与百姓共享;不能自己包养情人却禁止老百姓寻花问柳。

齐宣王听不进孟子大师的话,那样做国君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区别,权力何在?孟子就是主张把权力交给人民。儒学提倡民主,民为贵,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只有为人民的国君才能够永保江山。英国的君主立宪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因为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力。不争是争,无为而无不为。秦始皇一统天下,试看秦二世何在?赢氏子孙何在?换句话说,如果秦始皇像英国皇室那样将权力交给人民,别说二世、三世,二百世、三百世或许都将存在。

很多人不懂为别人即是为自己的道理。做官者拍领导的马屁,送钱送礼。经商者不论办工厂,搞加工,做酒店,开商场等等,都是为别人服务从而达到挣钱的目的。

为别人服务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最深奥的道理。只要你工作,每时每刻都在为别人活着。越明显的东西人们反而看不到,这就是大象无形,宇宙够大吧,你知道什么形状吗?不知道。空气够多吧,知道多少公斤吗?不知道。国君要做天下的王,必须为天下百姓做事。

孟子讲民主,战国各国君主讲专制。孟子四处碰壁,有志不能伸展,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正确,经得起时间考验。现在世界各国保留下来的王族都是讲民主的,让权的,专制和独裁的王族无不灰飞烟灭。孟子倡导的民主社会已经在西方国家牢牢生根、茁壮成长。

儒士永远抱定仁慈之心,儒学反对战争,儒教调教下的国度像一只懦弱的羔羊,这是世人对儒学的误解。仁慈只是披在狼身上的一张皮,以便于实现目标,世间不可能没有战争,有动物的地方就有战争,别忘记人也是动物。儒教中国与游牧民族打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结果呢?成败输赢,如烟飘散,那些被今人仍然极度推崇的具有狼性的民族在哪里呢?

齐宣王坐在堂上,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头瑟瑟发抖的牛从下面经过,问道:“做什么去?”牵牛人答道:“回大王,取牛血涂新钟。”齐宣王心中一动,说道:“放了吧!牛没有犯罪却要被杀,太可怜了。”牵牛人忙应道:“是,新钟不再需要涂血吗?”齐宣王道:“当然要涂,换一只羊吧!”

孟子大师对齐宣王的做法大加表扬,称之为仁术,此仁术用之于天下即为仁政。第一,齐宣王有同情心,爱牛即可以爱人。第二,齐宣王不是妇人之仁,不杀牛,但是杀羊,目标不变。

儒教正符合厚黑学第三层标准,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杀牛杀羊其实是一样的,无论牛羊都是动物,都是生灵。但是,齐宣王无意中为杀戮蒙上一层“仁义道德”,即杀出了“仁”,杀出了一层“欺骗”。牛羊可以杀,人也可以杀,但要杀得“仁义道德”,故而孟子大师击节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