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开朗是孩子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体现。对于女孩来说,开朗活泼中自有一种别样的风采,而快乐活泼的家庭气氛是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关键。
志纯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某研究所的副所长,妈妈是一位知名作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小志纯在无忧无虑、快乐活泼的气氛中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夫妇俩十分留心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孩子出生之后,他们在精心抚养的同时,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爸爸就从商店里买来各种彩色气球、小摇铃、一捏能发出声响的梅花鹿和大公鸡等,并把气球挂在蚊帐上,把小摇铃、梅花鹿、大公鸡等放在孩子的枕头边。几天后,他们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彩色气球,训练她的视力;不时地摇动小摇铃,捏梅花鹿、大公鸡,训练她的听力。由于孩子出生时身体十分结实,小眼睛特别灵活,不到20天她就能把脸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还能直盯着蚊帐顶上的彩色气球看个不停;当把她轻轻抱起来时,她竟能有意识地用小手去指气球了。
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夫妇经常把满月后的孩子抱出室外。这时,志纯已能注意风吹树叶发出的"哗哗"声、小鸟的"喳喳"叫声,甚至能被红花绿草吸引住。阳光一照,她就眨巴小眼睛,好像是在欣赏大自然的美,分享人间的欢乐。
志纯两岁时,每当妈妈下班回来,她就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总是强打精神,放下家务活给她讲上一段。她总是问:"后来呢?后来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妈妈趁机引导她:"要能认识字该有多好呀,这样就能自己看书,节省爸爸、妈妈的时间了。"就这样,她在妈妈的引导下,不到两岁她就迷上了识字。3岁时就能认识800多个字,能看一些不带图画的纯文字的幼儿读物。
当时他们夫妇俩工资收入很低,生活比较清苦,但给孩子买书却毫不吝啬,宁肯吃咸菜过上十几天,也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给她买成套的《世界著名童话故事》、《世界著名神话故事》、《世界著名寓言故事》等书籍,还订了许多画刊。正是由于志纯早期对于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才使她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取得了令同龄孩子羡慕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
志纯虽然进入了哈佛大学,但她并非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埋头苦读的书呆子,实际上她是非常爱玩的,至今仍然如此。集邮、下棋、画画、欣赏音乐等,她的爱好非常广泛,有时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对她的这些爱好,妈妈从来不限制,只是在必要时给予适当调控。
志纯的活泼天性,使她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而这些都是成才的关键。真正能够挖掘出孩子潜力的,是在她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
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一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容易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父母可以做好如下几点:
1要多和孩子交流
父母要多注意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一定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说出她的忧虑。但父母也不能强迫孩子说出心中的秘密,可以努力让孩子明白,她不高兴,父母也会难过,父母永远都是愿意帮助孩子的。当孩子自愿说出不快乐的原因时,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述,然后尽量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有些忧虑一旦讲出来后,就会舒畅很多,而且有些忧虑会随之消失。
2鼓励孩子和同伴交往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和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朋友家里做客,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她所感兴趣的社区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外出游玩、参加同伴的游戏中获得很多乐趣。这些对于改变孩子孤僻的性格,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3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
孩子个性不同,表达悲伤情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父母应该允许她们自由表现悲伤。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不能粗暴地要求孩子憋回去,可以不去劝阻。等孩子尽情哭过以后,感情自然就会恢复平衡。当孩子砸玩具时,父母不要去指责,而应该设法通过言语或行动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孩子得到父母的暗示,自然会停止"耍赖"。如果这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尽量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可以留出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单独思考。
孩子一般都是活泼的,父母不能为了孩子将来成才,就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因为孩子在不自由的氛围中很难有智能的增长,甚至还会变得呆滞木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