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给你一个做人心态
11047400000112

第112章 放弃与跳槽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职业的突变,他的人生就不会取得很大成功。那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跳槽。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句话对现代的打工一族而言似乎又有了另一番诠释,那就是不安于眼前的职位,渴望拥有另外一片天空:

每当年关将近,就是喜欢跳槽的“跳蚤”们蠢蠢欲动的时候,一来该拿的年终奖已经进了荷包,二来也是做完年终总结,可以重新思考工作的定位与个人的人牛理想的矛盾,三来所在的公司也正是“吐故纳新”之际,也许会被人请开路,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了。可是在跳槽之前,你能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出你放弃的理由吗?说得出,你不妨选择潇洒地离去,说不出的话,那就证明你其实并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

如果你想选择放弃,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下面的这几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无疑是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

1.“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晓雯曾经是南方某城市一家知名报社的记者,她是——一家著名大学的中文系硕士,可是在这家报社却只能当个“娱记”,这与她当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显然差距甚远,于是她放弃这个收入很高的工作,毅然北上,去了某家电视台搞新闻焦点调查工作,该台的新闻焦点栏目中可谓高手如云,她一去就有些失望了,因为留给她的发展空间实在太少了,按她的推算,一年顶多能上六次节目,而作为一名白领女性,青春实在有限,于是她又跳到该台另外一个经济节目部,虽然这个节目没有什么重头戏,还要大江南北地跑新闻,可是自我成就感却大多了。对晓雯而言,报酬不是最重要的,她就是想在自我表现中获得那种成功的感觉。在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举行的一次高级人才面试会上,向每位面试人员发放了个人间卷调查。其中一项关于跳槽原因中,70%的人回答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因此,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想攀高枝的你,也就大可坦然了。

2.“用银子说话”

志强是一家著名网站的编辑,大概也是互联网的第一批拥护者,他原本是一所学校的老师,过着清贫的生活,业余时间也舞文弄墨挣点小钱糊口,后来眼瞅着一批海归派回国搞起点COM,大把烧钱,他也放弃了当名公务员的志愿,离妻别子之后成为弄潮儿,当然在互联网红火的时候,钱也没有少挣,不过现在,各大门户网站都在风雨飘摇地苦撑着,每月5000元的收入也是朝不保夕,而且工作还十分辛苦,不分昼夜,现在他又想跳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媒体,按他的话来讲,“媒体永远都是最后一个暴利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得到承认的最直接方式是人才的价格,即待遇。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又是同待遇分不开的,当一个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时,自然就会出现“人往高处走”的情况。

3.“讨厌僵化的管理制度”

阿明是某国有企业研究所旗下的一名工程设计师。在南方一座小城市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月近两千元的收入加上年终颇丰的奖金,足以让他过上“小康”生活了,然而眼瞅着同学们纷纷去深圳、广州打工,他的心也有点儿动了,再加上单位僵化的管理体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讲究论资排辈,终于他也走进跳槽E族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实,相信国有企业只有加大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改革,才可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4.“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伟杰一直都很喜欢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他尽心尽力地和客户搞好关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绩,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比不上其他销售员,按照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他很有自知之明,肯定要被裁了,不过他很自信地认为“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公司还没有表态时,就先提了辞呈,避免了被炒的尴尬。

如果将跳槽比喻成一个运动项目,那么它是像跳高,还是跳远呢?其实无论是跳高,还是跳远,你都不知道你这一跳之后,是比过去好,还是比过去更差。虽然跳槽存在风险,但诱惑更是难以抗拒,于是跳槽成为时尚,牛群不是说相声的吗?人家现在是县长,吴立宏在微软中国不是干得还可以吗?人家现在到了TCL挑大梁,李响在《足球报》干得不错,一跳之后,以150万身价转会到《体坛周报》,还推出了自己的新书:《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职业的突变,他的人生就不会取得很大成功。那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跳槽。

当你的新工作已经有些眉目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辞职了,其实辞职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可以选择跟老板面谈或者写信,当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避免了正面交锋,也给彼此下台阶的机会。你可以在信中将辞职的原因解释清楚(当然要委婉地),并提出要离开公司的日期,还要对老板和公司的帮助及得到的机会表示感谢。

另外,切记不能够拿走公司的任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