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培养宝典
11046100000006

第6章 智能训练方案

1、1月宝宝无条件反射训练

1月宝宝出现的无条件定向反射,我们只能把它当做一种无意注意的萌芽。1月宝宝存在的无条件反射在新生儿期就已经表现出来,有:觅食反射、吸食反射、拥抱反射、嗅觉反射、握持反射……通过这些反射,给予适当地条件刺激,就可训练出一定的无意注意的能力。

1月的幼儿,刚刚脱离母体来到一个陌生、崭新的世界。这时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孩子第一个智能开发的课堂,就是妈妈的怀抱;孩子第一任理想的教师,就是爸爸妈妈。那么,对于0至30天的宝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发展宝宝的视觉、听觉能力,不断地刺激幼儿,使幼儿能够短暂地凝视鲜艳的物品;针对宝宝的无条件反射,给予宝宝适当的刺激,训练宝宝无意注意的能力。

逗笑反射

大约25天时,宝宝当被搂抱、抚摸并轻柔地呼唤和逗引他时,会报以微笑。

触摸反射

对触摸,宝宝有反应,尤其是哭闹时,他能通过抚触感到别人的关心。

声音反射

当轻轻地呼唤宝宝的乳名时,他会看您。

辨别反射

1月的婴儿能辨别妈妈的声音和气味,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非常兴奋。

贴心小提示

新妈妈不要觉得,新生的宝宝什么能力也没有。其实这是低估了您的宝宝。因为宝宝一出生便具有很多“了不起”的本事,您可以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来试一下自己的宝宝,考察一下他发育是否正常,比如,在本月以后,看看您的宝宝是不是已经能分得清妈妈的奶头了。

2、1月宝宝条件反射训练

在宝宝新生儿阶段我们已经理解了宝宝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把某一动因变为某一非条件反射的信号,即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它是靠我们的后天训练而来的,在宝宝度过新生儿期后,除了继续加强宝宝新生阶段的训练以外,这里有重新介绍如下:

拍手反射训练

当宝宝睡醒后哭闹时,如果在抱起宝宝之前,先向宝宝拍拍手,再把宝宝的小手抓起来,做出要抱的动作,以后宝宝在哭的时候,听到拍手的声音,自己就会张开双臂了。

把大小便训练

大小便是天生的非条件生理反射,新生儿期排尿次数多无规律性。宝宝出生半个月起,开始定时定点培养大小便的习惯。在便盆上方用“呜”声表示大便或用“嘘”声表示小便。通过看便盆,听声音加上姿势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在满月前后婴儿就懂得把大小便了。刚开始时,宝宝不一定配合,没必要每次把的时间过长,慢慢地定时加以训练,使宝宝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婴儿把便既培养了与大人的合作,又能训练膀胱容量扩大,锻炼膀胱括约肌应有的功能,还密切了母婴关系,是一种良好习惯和能力的训练。

贴心小提示

在给宝宝把大小便时应注意,您应该挺胸坐正,不可压迫宝宝胸背而妨碍宝宝呼吸,当宝宝打挺表示不愿意让您把便时,您要马上放下宝宝,停止训练,以免使宝宝疲劳。只要您有耐心,宝宝会很快建立起条件反射,并且很早就不会尿床了。

3、1月宝宝的语言能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与人交往带来的愉悦,又能促进宝宝发展良好的情感,发展语言。母亲是宝宝的第一个语言老师, 1月的宝宝在母亲与自己谈话时,能注视母亲的面孔,停止啼哭,但尚没有直接的注意能力,面部没有表情。

无声的语言训练

从出生第一天起,父母要经常逗宝宝笑。婴儿学会在大人逗乐时报以微笑,与在睡觉时脸部肌肉收缩的笑不同;大人逗乐是一种外界刺激,婴儿以笑来回答,是宝宝第一个学习的条件反射,所以有关专家认为:越早出现逗笑的婴儿越聪明。因此,父母要尽早逗宝宝笑,给宝宝创造模仿学习的条件,宝宝在快乐的情绪中,各感官(眼、耳、口、鼻、舌、身等)最灵敏,接受能力也最好,最灵敏。

有声的语言引导

在宝宝啼哭之后,父母发出与宝宝哭声相同的声音。这时宝宝会试着再发声,几次回声对答,宝宝喜欢上这种游戏似的叫声,渐渐地宝宝学会了叫而不是哭。这时父母可以把口张大一点,用“啊”来代替哭声诱导宝宝对答,渐渐地宝宝发出第一个元音。如果宝宝无意中出现另一个元音,无论是“啊”或“噢”都应以肯定、赞扬的语气用回声给以巩固强化。并且应当记录。

贴心小提示

尽早让您的宝宝记住您的声音,这样,您和宝宝的亲情就会更加深厚,这同时也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基础。必须提醒您的是,千万不要对宝宝大吼大叫,不然宝宝会哭得很厉害,同时,也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您一定要小心哦!

4、1月宝宝感官能力训练

1个月时,宝宝的感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视觉特点是仰卧时能注意视线范围内的物体。当眼受到光的作用时,瞳孔会缩小,触及眼睛时,会眨眼或眯眼。

视觉能力训练

看光亮 用一块红布蒙住手电筒的上端,开亮

手电。将手电置于距婴儿双眼约30厘米远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后方向慢慢移动几次,吸引婴儿注视灯光。最好隔天进行一次,每次1~2分钟,不可不蒙红布用电筒直照婴儿眼睛。

看红球 在孩子仰卧位时,可用一红绒球悬吊于他的眼睛正前方20~25公分位置,当婴儿视线固定到红绒球上时,左右缓慢移动红绒球,使其眼睛能跟着红绒球移动,在追视的基础上,有时会四肢舞动,向家长发出微笑。通过训练视觉,启发探索和交往的能力。

看明暗 将一张与书大小差不多的白纸对折,将一边涂黑,另一边空白。婴儿清醒时,将这张纸举在他眼前30厘米处。可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进行。观察婴儿的眼球是否在黑白两个画面上转来转去。将房间的窗帘反复几次开合,也可以反复将房间的台灯打开关上,看看宝宝是否将头转向光线的方向,通过这种活动可以锻炼宝宝对光的刺激的反应。

听觉能力训练

1月宝宝不仅具有听力,还具有声音的定向能力,能够分辨母亲和旁人的声音。所以,对宝宝进行听觉能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响铃 在婴儿头部两侧摇铃,节奏时快时慢,音量时大时小。边摇边说:“铃!铃!铃儿响叮当!”先不要让婴儿看到摇铃,而要观察其对铃声有无反应(如听到铃声停止哭闹或动作减少等),再训练婴儿根据铃声用眼睛寻找声源,每天2~3次。这种方法可以检验宝宝听力,并能促进宝宝视力。

音乐 用胎教时的音乐来训练宝宝的听觉,声音比人说话的声音稍大点。

说话 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里同宝宝说话,当宝宝寻找您的时候,宝宝是在把声音和景物联系起来。

触觉能力训练

1月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触觉能力。婴儿对触摸和包裹的方法十分敏感,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不喜欢被粗鲁的摸抱。触觉训练可以提高宝宝的反应能力。

触摸面颊或口唇 可以用手指触及他的面颊或口唇,观察婴儿的反应,刺激婴儿的触觉发展。

触摸宝宝掌心 还可以把手指放入宝宝的掌心,观察他会不会立即握住。

触摸宝宝足心 用手去刺激宝宝的足底,观察他是否把小脚缩回去。

触摸宝宝身体 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用手轻轻拍拍他或者抚摸他,也可以轻轻握住他的双手,使宝宝从父母的触觉中得到安慰。

触摸冷热物品 让婴儿触及冷热的物品,观察其反应,刺激婴儿的触觉功能。

嗅觉能力训练

宝宝在胎儿时期就具有闻气味的能力。出生后对香味、酸味等相当敏感。而对于刺激性较强的气味宝宝还会做出本能的排斥反应。通过对1月宝宝的嗅觉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宝宝分辨和寻觅长期闻到的味道,建立起食物性条件反射,并且可以尽早地建立嗅觉空间定位能力。

闻醋味 拿醋瓶盖让宝宝闻一闻,观察宝宝的表情,以刺激宝宝的嗅觉功能。

闻香臭 让婴儿闻香、臭及刺鼻的味道,观察其反应,刺激宝宝的嗅觉功能。

闻奶味 在宝宝饿了时候让爸爸抱抱,观察宝宝会不会往爸爸身上找奶头。

味觉能力训练

味觉与生俱来,舌头上的味蕾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宝宝在经过味觉的接触与训练后,会慢慢增加接受的程度。

品尝各味 将甜、酸、苦等各种味道的水放入婴儿口中,观察婴儿作出的不同反应。

品尝奶粉 奶水不足的妈妈可以给宝宝品尝一定的奶粉,但注意调配,以口味淡为主,因为奶粉中含有大量的糖,吃糖太多会产生很多不良作用,如引起肥胖症、诱发糖尿病、促使龋齿发生等,所以在奶粉调配上一定要以糖淡为主。

贴心小提示

宝宝的妈妈在对1月的婴儿进行感官训练时,首先要注意不能对宝宝造成伤害,因为宝宝刚出生不久,各种器官以及皮肤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如果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损伤。

5、1月宝宝智能发育水平

大运动

把宝宝拉坐起来时,头可自行竖直约2秒钟。

精细动作

触碰手掌会紧握拳。宝宝仰卧,家长将笔杆放在其手中,可握笔杆2~3秒。

语言能力

宝宝清醒时,能发出除哭以外的任何一种细小柔和的声音。

社交行为

宝宝清醒时能与父亲或母亲对视,看到走动的人会视线跟踪。

贴心小提示

根据1月宝宝智能发育的特点,建议您着手进行“抬头”,“眼跟红绒球”,“学听声音”,和“握持反射”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始锻炼宝宝的行为能力。

6、1月宝宝智力测试方法

满月宝宝智力测试方法如下:

第一题

第一次注视离眼20厘米模拟母亲脸面的黑白图画,不眨眼连续注视的秒数,每秒记1分,10分为及格:

A。10秒以上(10分);B。7秒以上(7分);C。5秒以上(7分);D。3秒以上(3分)。

第二题

离耳15厘米摇动内装20粒黄豆的塑料瓶时动作,以10分为及格:

A。转头眨眼(10分);B。皱眉(8分);C。纵鼻张口(6分);D。不动(0分)。

第三题

大人将手突然从远处移至婴儿眼前时动作,以5分这及格:

A。 转头眨眼(6分);B。 眨眼(5分);C。 不动(记0分)。

第四题

手的动作,以5分为及格:

A。双手可达胸前,可吸吮任一侧手指(6分);B。单手达胸前只吸一侧手指(5分);C。吸单侧拳头(3分);D。双手在体侧不动(l分)。

第五题

放笔杆入婴儿手心时动作,以10分为及格:

A。紧握10秒以上(10分);B。握住5秒以上(7分);C。握住3秒(5分);D。不握或握后马上放开(0分)。

第六题

啼哭时大人发出同样哭声回应,以10分为及格:

A。回应性发音二次(10分);B。回应性发音一次(8分);C。停止啼哭等待(7分);D。仍继续啼哭(2分)。

第七题

大人同他讲话时回应,以10分为及格:

A。发出喉音回答(12分);B。小嘴模仿(10分);C。停哭注视(8分);D。不理(0分)。

第八题

逗笑:大人用手指挠胸脯发出回应性微笑,以12分为及格(睡前脸部皱缩不经逗弄的笑不能算分)。出现在:

A。5天前(16分);B。10天前(14分);C。15天前(12分);D。20天前(10分);E。满月前(8分)。

第九题

识把,二周后用声音、姿势、便盆作条件出现的排便及排尿, 10分为及格:A。15~20天(12分);B。20~25天(10分);C。25~30天(8分);D。不会(2分)。

第十题

10天后俯卧时动作,以10分为及格:

A。头能抬起下巴贴床(12分);B。眼睛抬起观看(10分);C。头转一侧脸贴枕上(8分);D。头不能动埋入枕上,由大人转动(4分)。

第十一题

持腋站在硬板上能迈步数,以10分为及格:

A。10步;B。8步;C。6步;D。3步(每迈一步记1分)。

第十二题

俯卧时大人双手从胸部两侧将婴儿托起时动作,以8分为及格:

A。头与躯干平,下肢下垂(8分);B。头与下肢均下垂(4分)。

贴心小提示

分析结果:1、2、3题测宝宝的认知能力,应得25分;4、5题测宝宝的精细动作,应得15分;6、7题测宝宝的语言能力,应得20分;8题测宝宝的社交能力,应得12分;9题测宝宝的自理能力,应得10分;10、11、12题测宝宝的大肌肉运动,应得28分,共计110分,得分在90~110分的宝宝为正常,120分以上的宝宝为优秀,70分以下的宝宝暂时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