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1044400000042

第42章 专家分析 孩子打架,大人不要卷入太深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进而打架的事时有发生。那么,为什么孩子爱打人呢?一般来说,孩子打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对方,只是心中需要有人注意他。攻击行为是最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父母的一顿责骂,也无关紧要,被注意了才是他心中所需的感觉。

★ 为了试探别人的反应。有时候孩子打人,看不出有任何的理由,他们常常怀有一种玩的心理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打完人,他们就等着看下面将发生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打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试验。

★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于是就用拳头来代替语言。而且,很多孩子也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即使大人告诉他别人会疼,小孩子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 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我们再来看看父母对待孩子打人的不同态度吧。父母的态度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 用商量的口吻制止:当孩子打了别人,妈妈用商量的口气说:“宝宝,咱别再打小朋友了好吗?”这样的语气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

● 显而易见的明贬暗褒:“我家阳阳总被告状,整个幼儿园谁也打不过他,真拿他没办法。”

● 不恰当的玩笑:“冉冉,打这个臭哥哥。”

● 口头制止没有行动:看到孩子打别人,家长只是呵斥孩子一句“不要打人”,但没有用行动去拉开孩子。

● 有制止的行动没有批评:只是拉开了打人的孩子,但没有告诉孩子他的错误所在。

● 过激的反应强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识:面对其他家长的告状,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再打人!”孩子也会学着把打人视作发泄情绪的手段。

以上这些方法对孩子“打人”的行为没有十分明确的善恶观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面对孩子打人,家长的态度应十分明确,首先要及时制止,郑重告之“不许打人”,然后允许孩子申诉打人的原因,父母要明确地表示对此事的态度,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是其他小朋友引起的,应告诉孩子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如果孩子情绪激动,听不进道理,可以暂时“冷处理”,待孩子平静以后,进一步讲清。

一般说,对孩子打架,大人不要卷入太深。因为孩子们通常并不把打架的事情看得有多严重,不少孩子待在一起就打架,而打过之后又照样在一起玩耍。所以,孩子们一般的打打闹闹,或拉拉扯扯,只要不是太过分,而且没有受到伤害,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去停止打架。

打架开始时,多是开玩笑的打闹,但如果打闹中一个孩子受到伤害,他为了防卫而进攻,于是,打闹可能转化为打架。这个过程告诉我们:孩子打架,大多没有明显的开始,倘若一定要追查这一场争斗中谁是谁非、谁先谁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事后要让孩子明白:以武力征服人并不光彩,打架是错误的行为。

打架停止或被平息后,家长要耐心听取孩子的分辩,问他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用什么办法解决?”孩子们想通了这些问题,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当然,有些孩子互相不喜欢,经常打架。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要让他们在一起玩,除非他们能够保证和睦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