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1044400000024

第24章 专家分析 别忽视孩子入园早期的离别恐惧

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还小,他无法使自己马上适应幼儿园,又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想通适应过程中的困难与将来目标之间的关系。当离开熟悉的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孩子感受到的只有不适合恐惧。由于孩子没有能力消除自己的痛苦,这就要求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度过这一艰难时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心理成长、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孩子们在成长阶段有很多烦恼,需要家长倾听与疏导。可眼下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面前,身为业务骨干、单位中坚的家长们往往顾不上这一点,他们习惯于把孩子交给老人,交给全托幼儿园,交给寄宿学校。这样就加重了孩子因离开父母而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

在孩子入园之初,父母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吃、喝、睡等方面的问题,而是孩子对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后者才是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心理诱因。孩子与新环境建立起了依恋关系,分离焦虑自然会消除。

家庭成员相对比较固定,且现在的家庭大都是全家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全家关注的焦点。孩子入园后,其交往的对象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孩子建立在固定关系基础上安全感、信任感受到强烈的冲击。这就成为孩子产生分离恐惧的诱因之一。

孩子的性格也是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活泼外向的孩子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内向、文静的孩子较慢。语言、动作能力较强者容易适应,反之则慢。活泼外向的孩子易与环境中的人交流,也易用外露的方式舒解内心的不安;语言、动作不仅是智力发展的评价指标,也是孩子日常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工具,拥有较强的语言、动作能力的孩子就拥有了与新环境主动交往的能力基础,因而就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

总的来说,孩子入园前,家长一定先要做好舆论上的导向工作,尤其是对妈妈黏得厉害的孩子。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对幼儿园有一种渴望,要告诉他,只有好孩子才能去幼儿园。主观上做好这些工作,客观上还要让孩子在家学些自理能力,比如尿尿、提裤子、吃饭等。别让他去了幼儿园再学,那样他会感觉自己和幼儿园格格不入,园里不如家里好。

相信父母能做到上述这些,孩子也能顺利通过“入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