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1044400000018

第18章 专家分析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

孩子的个性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孩子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强的孩子,也常常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本上看到陶是用泥巴烧成的,就会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形状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就要告诉孩子,精美的陶器是在高温条件下烧制而成的,一般的火焰温度达不到。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专门带孩子去制陶的作坊参观,让他了解制陶的有关原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当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新鲜好奇的东西,做父母的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例子中的馨馨觉得自己是个粉刷匠,这时妈妈如果认为她把化妆品弄得到处都是,是犯错误而加以批评,甚至打骂,就扼杀了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孩子的探索欲得不到保护和开发,很可能会因压抑而枯死,这样孩子的智能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无意识地扼杀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抑制孩子创造性的形成。

保持孩子好奇心的诀窍是大人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很多大人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都知道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没什么可问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允许他提问。

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冲破父母的知识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对孩子的发问一时答不上来,可以通过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就你能!”“就你话多!”或者饭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经意地说:“怎么连这也不懂啊!”父母知道,敢于质疑,是孩子好奇心的萌芽。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不可动手打孩子。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时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 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给儿子建立自信心,她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被母亲进一步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可见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周围人们的赏识。做父母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如果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一些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