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1044400000144

第144章 专家分析 冷静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偷钱

小孩子偷东西,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小时候都偷过家里的钱。一般的孩子偷钱只是偶尔行为,带有父母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与“学坏”、“犯罪”无必然联系。三毛在她的《倾城》专辑里收录的《胆小鬼》一文,文章记叙她小时候偷钱的一段往事。“说着说着,发觉姐姐弟弟们在笑,原来都偷过钱,也都感觉不好过,这一段往事,就过去了。”

孩子有这种行为,若不及时教育,就会使孩子养成习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父母一定要防微杜渐,严肃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犯了“偷窃”的过错,要求家长严厉体罚,把孩子打个皮开肉绽。事实正好相反。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孩子犯了错误,由于害怕被惩罚,往往不敢吐露真言,结果就会变得更加不诚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行为判断力,因此,不要使用过分的手段,以免伤害孩子那幼小的自尊心。

按理说,现在的家庭条件好多了,人们再也不会为吃穿发愁,孩子偷东西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家里生活条件很好,孩子也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玩的,但孩子还是时常会偷拿别人的东西。

这时,家长就要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偷钱,是孩子零用钱不够,是受人指使或胁迫,是物欲诱惑,还是有恶癖?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大致是由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引起的:

★ 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没有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 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

★ 自觉花钱的理由不“正当”。上网玩游戏,买零食吃,买豪华的文具、玩具,给同学送生日礼物,跟同学出去玩等等,需要很多钱。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孩子如果不能以正当方式从家长那里要到钱,就只好“私拿”。

★ 虚荣心强。为了满足虚荣心,一些孩子从家里拿来钱买东西分给同学摆阔气。而有些家长的钱到处乱放,孩子拿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己拿钱的习惯。

这些都是形成孩子偷拿家里东西的原因,家长应该引起注意。其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孩子偷东西的情形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已形成习惯?而在事情发生后,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只会大吼:“你偷东西了!别的我什么也不想知道!”那这就是最蠢的家长了。

家长应控制过激反应情绪,冷静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分析出真正原因才有利于解决因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而产生的偷钱后果。

做父母的应当从孩子的需求做起,如果孩子的要求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是合理自然的,那么家里就应当尽可能给予满足。应让孩子觉得成人在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愿望。这样,他就不会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这种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