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1044400000141

第141章 专家分析 所谓的早恋,只是孩子的情感演习

家庭教育,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孩子早恋。小树多杈难结果,小路多岔易丢羊。“早恋”无疑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轻则影响学业,重则导致孩子陷入误区。因此,家长必须了解青春期的特点,对孩子加强教育,未雨绸缪,以预防为主。

现在的孩子很小就知道“爱情”这个词了,再加上影视剧里男女演员形象表演的诱导,孩子们心中的爱情枝芽也悄悄地萌发。可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他们出于一时的好奇,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这样在成人看来,他们就是在搞对象谈恋爱了。

青春期孩子早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为了寻找精神依托。激烈的竞争使大家神经高度紧张,异性间或许能得到少许安慰,互相倾诉,逃避现实。二是受某些爱情小说和影视的影响,甚至课本中的爱情故事……这些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无疑是有诱惑力的。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性意识开始觉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以及释放性心理能量。正常的男女间的交往有利于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起到智力上互渗、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和学习中互激的作用。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开朗、活泼的,心理不受压抑。但一定要区分开友情和爱情,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大多数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情窦初开,要么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要么旁敲侧击地去劝阻,要么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很少与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但是在茫茫人海中,除了男人就是女人,异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还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所以,如果父母真的关注孩子的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就必须让孩子具备与异性相处的本领,教会孩子正确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青少年的交往往往是凭直觉进行的,是纯洁和美好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与异性自然交往,告诉他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交谈、接触,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

其实,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按照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学习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性交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但是与异性交往时,要掌握好尺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不要把青春期孩子与异性的交往看做是“早恋”,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想办法去“制止”、“拆散”。即便孩子真的早恋了,作为家长,也不应把早恋看作十分邪恶的事,不应把早恋和品质恶劣、不求上进画上等号。

诚然,早恋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利少弊多,但家长切不可强堵硬拆,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适当进行疏导,在尊重孩子感情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处理好理智与冲动、友情与爱情、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才是适当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