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1044400000117

第117章 专家分析 孩子追求名牌是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有的时候,这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不会太明显的,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而且,对于这方面的教育也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这样的。

现在不少孩子样样都要和同学攀比,尤其在一些所谓的名牌学校、贵族学校,攀比现象更是突出。在小学里,比谁的书包漂亮、谁的文具盒好看。在中学里,比谁的手机最新潮。而到了高中、大学阶段性校时,孩子们则要求家长为他们提供带卫生间和空调的宿舍,穿衣服则指定要穿名牌,这种攀比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不断上升。

事实上,攀比的心理大多数人都会拥有,只是轻重的问题。合理的欲望是需要的,也算不上什么攀比。

如果孩子是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能够以对方为榜样,向别人学习,那自然也是件好事。通过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完善和改正,这样的比倒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问题是,孩子往往看到别人物质优越的一方面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人比人并不要紧,和优秀的人相比,可以找差距,激发自己的斗志,但不可盲目攀比——什么都比,这样比不但没有意义,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曾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

★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是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很多人都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当然无师自通了。

★ 孩子性格过于敏感。当周围的同学吃、穿、用等方面都比他强,那么即便孩子本身很优秀,他还是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并且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的东西来弥补。

★ 家长有时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攀比的风气。一些家长觉得自己从小吃了很多苦,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生子女,应该给孩子穿好、用好、住好、吃好,让孩子有幸福感。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孩子形成不懂节约、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

★ 有些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能会说:“看看人家多要强,看看你,有人家一半就不错。”“人家跟你差不多大,人家的书是怎么念的?你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某某多懂事,该干什么都干得好,你看你,就知道疯玩,我是倒霉到家了,生了你这个不上进的东西。”……

家长的一番好心,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当家长拿别人的孩子横比的时候,孩子就开始拿别人的父母与自己的父母作比较,说什么“你看某某的爸爸妈妈给某某买什么?家里有电脑、有自己的书房、还有专门用来听英语的随身听。而我呢?我什么也没有,你叫我如何安心学习?”等等。所以,家长应该理性地分析孩子,理性地评价孩子。

找到了孩子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就不难解决孩子不切实际的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