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金融审计
11044200000017

第17章 资产业务审计概述

金融企业的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各项贷款、贴现、投资、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各种债券与库存、应收款及其他资产等。

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它可以是实物形态,也可以是非实物形态。对这些资产项目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检查监督,就是资产业务的审计。

资产的内容复杂,范围广泛,而在金融企业,最主要的资产是各项贷款,故本章主要讲述信贷资产业务的审计,并兼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业务的审计。

一、资产业务审计的意义

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赢利能力。其中信贷资产是金融部门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运用资金的渠道和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资产业务的管理,有利于金融机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赢利性目标。对信贷资产等资产业务进行审计,对于保证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资金需要,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及金融业稳健经营,促进金融机构和借款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监督,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对资产业务进行审计对于保证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安全性、赢利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产业务审计的内容

(一)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实现其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的重要保证。在审计时主要审查金融机构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执行情况,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资产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是否有效地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等。

(二)信贷资产的审计

信贷资产是金融机构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信贷资产业务的审计,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正确贯彻国家的信贷政策,提高其信贷资产质量,增强赢利能力,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在审计时主要应注意检查其信贷政策、信贷原则、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

固定资产是保证金融机构业务正常经营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妥善管理好各项固定资产,维护其资产的完整无缺。在审计时应着重检查固定资产增减是否正常,计价是否准确,保管是否得当。

(四)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审计

除信贷资产外,金融机构的资产还包括无形资产、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放同业等,在审计时应根据有关资产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对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对其他资产经营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和监督。

三、资产业务审计的依据

资产业务审计的依据主要包括:《银行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票据法》《贷款通则》《担保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及有关规定,对金融机构资产营运的合规性、安全性、资产管理制度及资产质量状况进行审计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