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有趣的东西,幼儿都能记住婴儿刚一出生,不管他们是否明白,人们总是喜欢说一些童话、传说故事、顺口溜给他们听,与孩子进行无回答单方面的对话。由于反反复复地听,幼儿完全把这些故事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当我们一不小心说错了的时候,他们会当即用稚嫩的声音指出来。不要惊讶,因为幼儿已经把这些童话、传说故事、顺口溜作为一个个类型正确完整地记下来了,尽管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个阶段以后,他们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会开始有自己要什么的愿望,这个时期一般认为在3岁前后。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怎样让孩子感兴趣,而不是考虑让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贪婪地吸收、记忆、学习和获取,在此过程中孕育着对于今后大脑的功能、性格的形成具有最重要作用的欲望、愿望、创造性等情商因素。这个时期,很多父母还是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开始对故事感兴趣,会产生自己读故事的愿望。虽然幼儿既不认识平假名,也不认识汉字,但他们能凭借自己记忆中的故事,对照图画,顺利地把童话“读”下来。也正是这个时期,幼儿开始没完没了地问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念之类的问题。他们这样好奇可爱一副要“追究”到底问这问那的架势正是感兴趣的表现。
井深大的一个朋友的母亲正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个时期,让孩子成功地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汉字,并培养了孩子读书的兴趣。井深大是这样讲述这件事情的:
对幼儿来说,汉字比平假名更容易记住,但最近的小人书几乎全是平假名。朋友的母亲就从神田的旧书店给孩子买来带有注音假名的汉字的旧童话书,和孩子一起边看边反复读给孩子听。不久,等到孩子记住了故事自己能读的时候,开始对不认识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孩子问的每一个汉字,母亲都温柔耐心地讲解。后来在父亲读的报纸中发现了自己所认识的汉字,孩子会欣喜若狂和兴奋,如同得到家长的表扬和嘉奖。这样渐渐对报纸产生了兴趣,到了上小学前已基本上能阅读报纸了。
对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是多么需要集中注意力,多么在家长看来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事情,都能轻松地学会。
幼儿以“是否喜欢、感兴趣”来定善恶如果你的孩子弄坏了你的眼镜,你会怎么办?你会狠狠地训孩子吗?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平时会以自己的社会经历及社会道德观念为依据,对事物的善恶进行判断。对于一个出生才一两年的幼儿来说,是不可能懂得弄坏眼镜是好是坏的。你发火之后,孩子基于害怕遭到训斥,以后也许不会再弄坏眼镜,但是,你这样做,会破坏孩子刚刚开始发育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据研究过孩子儿童心理学家青木诚四郎先生说,幼儿认为是“善”的东西必定是“有趣”或“很愉快”的、曾使他获得过快乐的东西。例如,报纸上报道的被拐骗犯骗去的孩子,等孩子被救平安回家之后,问他为什么要跟着去,大部分孩子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因为他是一个很有趣的叔叔,还有很好玩的玩具,所以就跟去了,他并不是坏人。”,拐骗犯似乎对幼儿心理做过很好的研究,一般都用玩具或有趣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对于以愉快为“善”的衡量标准的幼儿来说,只要是愉快又有趣的叔叔,就认为是好人,所以就跟着拐骗犯去了。
在这种把“善”混同于陕乐的初期判断阶段,再积累一点经验之后,幼儿就会开始形成另一个判断标准:表扬就是“善”。当孩子办事并受到表扬时,就会认为做这件事就是“善”。与此相对,“恶”的观念会与遗感、无聊、悔恨等不愉陕的感觉相挂钩混淆,当受到家长的斥责或惩罚时,孩子因为自己觉得不愉快认为是做了坏事。
因此,井深大告诫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把自己的善恶观念强迫让孩子接受并以此作为他们今后判断事物的标准。基本的态度应该是,自己不希望孩子做的就用不喜欢的感觉,希望孩子做的事就用愉快的感觉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批评和表扬的方法运用得当,就可以使孩子更好地发挥他所拥有的潜力和才能。
幼儿喜欢重复听故事成年人如果一天之内三四次听到同样的话,大概都会觉得厌烦和无味。但对于幼儿来说,同样的故事往往听一遍不满足,要父母反复讲给自己听。
这个时期的重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孩子知识的储备有很大的影响。这不是说因为婴儿永不满足,所以要反复讲给他听,而是说,正因为他处于永不满足的时期,通过不断反复才可能完成大脑中盼“硬件连线”。这个时期采取重复方式除了加强完成大脑的硬件连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兴趣。通过重复,婴儿记住了许多音乐和童话,渐渐地他开始要求听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和童话,或者不停地发出疑问:“为什么?为什么?”,通过重复,一方面使孩子记住故事,同时又使婴儿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增加了对于那个故事的兴趣。
兴趣产生追求,追求使人向上。由于婴儿反复地昕故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对画面感兴趣,接着开始接触文字和文章,最终产生了自己读故事的欲望。
井深大了解的一对双职工的夫妇的事迹证实了这一点:
有一对双职工的夫妇,由于工作较为忙碌就把出生不久的婴儿托幼儿园照看了1年2个月,等到把孩子接回到家后,发现这孩子近乎于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可是,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学小提琴和钢琴的异常强烈的愿望。夫妇俩觉得不可思议颇为惊讶,一调查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幼儿园时几乎整天处在一种完全无刺激的状态。只是在睡觉前运动时每次都要听肖邦创作的睡眠曲,另外还放了冰上华尔兹小提琴、钢琴演奏的美妙乐曲。
在无刺激的成长环境中智力发育的迟缓及在反复的音乐下对音乐的高度理解的鲜明直接对比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重复对于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性。
使幼儿的兴趣保持下去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问题是,对于好奇心极强,耐心又比较弱的幼儿来说,要让他们持续保持一种兴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观察大多数孩子的情况时,你会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变化频率是非常快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成长足迹,因为如果强制性地把幼儿感兴趣的对象限定在某一个特定,家长认为“好”的物上,反而使幼儿感到愿望得不到满足,好奇心受到抑制。而且这种旺盛的好奇心,正是幼儿从外界获得大脑和身心成长不可缺少的刺激来源以及获得多样体验的保证。
幼儿在外界许许多多纷繁复杂的事物当中,自然而然能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事情,并自动地持续加深自己的兴趣,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没有任何雕饰和装点的意识,但大部分情况似乎有父母插手的痕迹。因此,父母能否及早发现幼儿有强烈兴趣的东西并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和措施,对于幼儿保持自己的兴趣有重大的意义。
刚才说过,幼儿的“兴趣之芽”是“发芽”快,“凋谢”也很快的。作为父母来说,就有必要和责任及时发现和抓住“发芽”的时机进行培育、助长,做最好的心灵园丁。但尽管如此,要均等地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是不可能的。当然,开始并不知道哪个兴趣会持续地发展,因此,父母们应尽可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有机会选择能持续发展下去的兴趣。
井深大认识一位担任松山市某店铺顾问的一位父亲,他来信说了自己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并使之持续发展的事例。
他的长子1岁2个月时,不知为什么对“0”字非常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0”字时就会用手指着念“0”。到1岁4个月时,由于他记住了英文字母A、B、c,后来利用音阶xYZWwrFlHNM等时他能马上就记住了。到1岁6个月时,由于孩子对电器生产厂的标志感兴趣,于是父亲就给出生产厂让他说出标志或给出标志让他说出生产厂和商标。
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溺爱孩子的表现,其实这位父亲保持了孩子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不断深化的聪明合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