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11043200000225

第225章 小私破公

“原文”

初,魏尚书令刘絜,久典机要[1],恃宠自专,魏主心恶之[2]。及将袭柔然[3],絜谏曰:“蠕蠕迁徙无常[4],前者出师,劳而无功;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崔浩固劝魏主行,魏主从之。絜耻其言不用,欲败魏师;魏主与诸将期会鹿浑谷,絜矫诏易其期。帝至鹿浑谷六日,诸将不至,柔然遂远遁,追之不及。军还,经漠中,粮尽,士卒多死。絜阴使人惊魏军,劝帝委军轻还[5],帝不从。絜以军出无功,请治崔浩之罪。帝曰:“诸将失期,遇贼不击,浩何罪也!”浩以絜矫诏事白帝,帝至五原[6],收絜,囚之。帝之北行也,絜私谓所亲曰:“若车驾不返[7],吾当立乐平王[8]。”絜闻尚书右丞张嵩家有图谶[9],问曰:“刘氏应王,继国家后,吾有姓名否?”嵩曰:“有姓无名。”帝闻之,命有司穷冶[10],索嵩家,得谶书。事连南康公狄邻,絜、嵩、邻皆夷三族[11],死者百馀人。絜在势要,好作威福,诸将破敌,所得财物皆与分之。既死,籍其家,财巨万。帝每言之则切齿。

“注释”

[1]典:掌管。[2]魏主:即拓跋焘。后来的魏太武帝。[3]柔然:古族名。政权中心在甘肃敦煌张掖北部。[4]蠕蠕:即柔然。南朝时译为蠕蠕。[5]委:放弃。[6]五原:地名。在今内蒙古五原县。[7]车驾:皇帝。即北魏太武帝。[8]乐平王:即拓跋丕。太武帝之弟。[9]图谶(chèn):预言未来事态的图籍。[10]穷治:彻底追究,严厉处理。[11]三族:所指不一。或指父族、母族、妻族。

“译文”

当初,北魏尚书令刘絜长期掌管机要,他依仗主上的宠信,独断朝政,北魏国主拓跋焘厌恶他。北魏要去袭击柔然时,刘絜劝谏说:“蠕蠕经常迁徙,没有固定居处,上次我们出兵,劳而无功,不如扩大农业生产、广屯粮食,等待他们前来。”司徒崔浩则坚决地主张魏主前往征讨,魏主接受了他的建议。刘絜为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而感到羞愧,打算想办法使北魏军队打败仗。拓跋焘与各位将领约好日期在鹿浑谷会师,刘絜却假传诏令,私改了日期。拓跋焘到达鹿浑谷已经六天,其他将领还未到达,柔然王于是远远逃走,北魏将士追赶而未追上。北魏军队回师,途经沙漠地带,粮食已经吃完,将士死了很多。刘絜又私下派人惊扰魏军军心,刘絜本人力劝拓跋焘抛下军队自己轻装回京,拓跋焘没有接受。刘絜以这次军队出师无功而要求追究崔浩的罪责。太武帝说:“各路将领延误了会师日期,我自己遇上贼兵而没有攻打,崔浩有什么罪呢!”崔浩把刘絜假传诏令之事告诉了太武帝,太武帝抵达五原,将刘絜逮捕囚禁起来。太武帝北征时,刘絜暗中对亲近的人说:“如果车驾回不来,我就拥立乐平王拓跋丕做皇帝。”刘絜听说尚书右丞张嵩家藏有图谶,就问张嵩:“刘氏应该称王,承继国家以后的大业,那里有我的姓名吗?”张嵩说:“有姓而没有名。”拓跋焘听到这件事后,命令有关部门严厉追究查治,搜查张嵩家宅,果然得到了那本谶书。这件事还牵连了南康公狄邻。最终,刘絜、张嵩和狄邻都被屠灭三族,死了一百多人。刘絜在位时,喜欢作威作福,将领们打败了敌人,得到的财宝都要与他同分。刘絜被处死后,查抄他的家,财产千万。太武帝每次谈起这件事都恨得咬牙切齿。

“点评”

因为个人一点小小的私憾,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最后的灭族之祸,也是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