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11042300000039

第39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实现领导作用的科学理论。它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研究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运用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它从理论上阐明无产阶级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个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党如何实现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根本条件,因此,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建设的理论就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从总体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的学说方面各自的历史地位作一个评价的话,就是: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中,阐明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规定了党的纲领、策略和组织原则,奠定了党的学说的理论基础;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在十月革命后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建立了完整的新型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一、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诞生

列宁曾经说,《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共产党宣言》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无产阶级在现代社会中起决定作用,它的存在与发展正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但是,无产阶级要实现它的作用,依靠自发、分散的力量是不行的,首先必须组织成为阶级,组织成为政党,这样,才能把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才能使自发的力量变成自觉的力量。

第二,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其一,党的阶级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其二,党的先进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代表,但是,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第三,阐明了共产党的世界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私有制决裂,与传统观念决裂,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将自己的全部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进而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然而,“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者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

第四,关于共产党的纲领和策略。就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第五,提出了共产党的国际主义原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六,确定了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与组织形式。这体现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当中,章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从基层到中央都由选举产生;党的代表大会为全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为中央执行机关,并定期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所有党员一律平等;党员的活动要符合党的目的,要承认党纲,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持与党的支部的联系,接受党的组织的领导。

(二)在帮助欧美各国无产阶级建立独立政党的活动中,进一步论述了坚持党的纲领和党的性质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学说,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

1869年,马克思、恩格斯帮助德国工人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国际时期,在德国存在着两个派别,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这两个派别合并成立社会民主工党时通过了一个叫《哥达纲领》的文件。恩格斯曾经说:“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是应当加以批判的。它是这样一种纲领,一旦它被通过,马克思和我永远不会承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新党,而且我们一定会严肃地考虑,我们将对它采取(而且也要公开采取)什么态度。”这种“态度”主要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文章批判了《哥达纲领》,论述了关于党的纲领问题,所以,文章也叫《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等人的通告信中,谈到了德国党怎样对待来自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等非无产阶级的人的加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问题。他们指出:“在至今的统治阶级中也有人归附斗争着的无产阶级并且向它输送教育者,这是发展过程所决定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这里应当指出两种情况:第一,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这些人必须带来真正的教育者……第二,如果其他阶级出身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就进一步论述了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性。

在建党活动中,马克思曾经在致威·白拉克的信中说:“制定一个原则性的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的信中说:“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关于党内斗争的理论,主要内容有:第一,党内斗争是党发展的规律,只有坚持党内斗争,才能达到党内团结;第二,党内斗争必须坚持以不牺牲运动的无产阶级性质为原则;第三,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第四,组织处理务必慎重。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党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革命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部分;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实行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共产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组织起来,实行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正确进行党内斗争;规定了党员和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共产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原则。

二、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列宁在建党实践过程中创立的,而他的建党活动又是在这个学说思想指导下开展的。之所以用一个“新”字来表述,是因为它是根据新时代(帝国主义时代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战争与革命)、新任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建设党)而提出来的,它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革命党与改良党的界限。

(一)《怎么办》奠定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

1895年12月,列宁把彼得堡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协会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因此,它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1898年3月1日至3日,多个斗争协会的代表共9人,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选出了由工人组成的委员会,批准《工人报》为党的正式机关报。根据大会的决议,各地的社会民主主义者组织从此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委员会。当时,列宁正被流放在西伯利亚,与被流放的同志一起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是,党成立不久,沙皇警察就逮捕了2名中央委员和一些党员,《工人报》也被迫停刊,党的活动遭到削弱,各地党组织仍然处于互不相干的分散状态。因此,“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人就是要竭力使党彻底巩固起来,制定党纲,恢复党的正式机关报”。

正在这时,俄国工人运动内部出现了以马丁诺夫为代表的“经济派”。他们在俄国党成立的前夕,就趁很大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干部在监狱和流放之际,夺取了彼得堡等地“斗争协会”的领导权。1898-1900年,经济派在各个社会民主党委员会中占了优势。列宁看到经济派的宣言后,立即召集被流放在附近的17名马克思主义者开会,通过了由他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以下简称《抗议书》)。《抗议书》号召大家对经济主义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且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只有独立的工人政党,才能成为反专制制度斗争的坚固堡垒;社会民主党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就一定能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抗议书》得到各地党组织的支持,在国外的普列汉诺夫等人也起来进行反对经济派的斗争。

列宁认为,要改变各地党组织互不联系、组织涣散的状态,使党集中统一起来,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经济派及伯恩施坦主义划清界限。1900年,列宁流放期满后到德国莱比锡,和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等人创办了《火星报》。《火星报》的代办员和通讯员同时也是各个地方组织的代表。这就把涣散的地方组织联成一体,为党的集中统一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火星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揭露和批判伯恩施坦主义和经济派,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列宁的《怎么办》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写成的。它写于1901年秋至1902年,是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进行系统批判的一部光辉著作。这都著作集中批判了经济主义,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从而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南。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第二,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党必须把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我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这个论述以及有关的一系列思想,被后人称为列宁的“灌输”理论。

第三,阐明了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关系,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通过革命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论证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必要性。

(二)《进一步,退两步》奠定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秘密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43名代表,共代表26个组织。大会由普列汉诺夫主持,主要议程是制定党纲、党章和选举中央领导机构。原经济派分子要求在纲领中去掉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他们还反对工农联盟,反对把土地问题列入纲领,反对在纲领中提出民族自决权。经过激烈的斗争,大会通过了《火星报》编辑部提出的党纲草案。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通过的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革命纲领。这就是“进了一步”。但是,在大会讨论党章的时候,围绕党章第一条党员条件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提出:“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党员。”而马尔托夫却认为党员不一定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他甚至主张不管什么人,只要他表示承认党纲,就可以自行宣布入党;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约束。这实际上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不定型的、成分复杂的、没有组织纪律的、没有战斗力的、一切知情者都可以参加的俱乐部。列宁等反对马尔托夫的主张,但由于马尔托夫得到多数代表的支持,大会通过了他提出的条文。这就是“退了两步”。

为此,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文章彻底揭露和批判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遵循的组织原则,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他写道:“每一个罢工者都应当有权宣布自己是党员吗?马尔托夫同志的这个论点一下子就把他的错误弄到了荒谬的地步。”“究竟有什么理由,按照什么逻辑,可以根据我们是阶级的党这一事实,就作出结论说不必把加入党的人和靠近党的人区分开来呢?恰恰相反:正因为人们的觉悟程度和积极程度有差别,所以必须区别他们同党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忘记先进部队和倾向于它的所有群众之间的区别,忘记先进部队的经常责任是把愈益广大的阶层提高到这个先进的水平,那只是自己骗自己,无视我们的巨大的任务,缩小这些任务。抹杀靠近党的分子和加入党的分子之间的区别,抹杀自觉、积极的分子和帮助党的分子之间的区别,正是这种无视和遗忘的表现。”

该文的意义就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组织原则,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党是工人阶级组织的最终形式;党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党必须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党必须有共同遵守的纪律。

(三)《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进一步丰富了列宁的建党学说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在彼得格勒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37个国家的217名代表。大会的任务,就是在各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增长、革命斗争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克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危险,确定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原则、行动纲领和战略策略。在此之前,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种“左倾”思潮,他们虽然拥护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但是坚持无政府工团主义的错误,因此,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这种毛病有以下表现:其一,在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问题上,把党、阶级、领袖同群众对立起来,甚至提出是党专政还是阶级专政,是领袖专政还是群众专政等问题,实际上将导致否定党和领袖的作用,最终否定无产阶级政党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其二,在议会斗争的问题上,完全否定议会斗争,否定把议会内斗争同议会外群众斗争结合起来的正确策略方针。其三,在工会问题上否定工会和工会工作,实际上是否定了共产党人在工会中对工人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争取工作的必要性。

为此,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召开之前,即1920年4月25日,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在二大召开前夕出版,并译成德文、法文和英文,分发给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成为指导大会的一个重要文件。该书是列宁建党著作中最光辉的篇章,它全面地总结了布尔什维克的历史经验,详尽地阐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为各国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进一步丰富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制和纪律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取得胜利的经验向那些不善于思索或不曾思索过这一问题的人清楚地表明,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左倾”和“右倾”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第三,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第四,论述了无产阶级如何看待民主革命、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方式方法。

第五,民主革命的前途——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他在文章的“几点结论”中写道:“共产党人要竭尽全力来指导工人运动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沿着最直最快的道路走向苏维埃政权在全世界的胜利,走向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

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的是,列宁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体会,有过无产阶级执政的经验,因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反映在以下著作中:《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关于党纲的报告》、《伟大的创举》、《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其内容主要有:执政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执政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必须实行党政分工的原则;执政党必须同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党才能健康发展;执政党必须特别注意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纪律,发扬民主;执政党必须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