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11042100000058

第58章 6 开展“5S”活动

设备改造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既要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如企业改造一条生产线,往往包括制造一些专用设备、改造数量比较多的老设备、采购少量新设备、充分利用原有老设备。因此,设备改造计划工作由企业主管生产部门统一负责,确定设备改造方案,并通过厂部向有关单位下达设备改造计划和安排制造、施工任务。设备改造设计要按设备改造计划提出的设计任务进行,较小单台设备改造,大部分是结合设备修理进行的,一般由设备修理主管部门负责。

每项设备改造工程,无论是进行较大的工程还是结合设备修理进行的较小工程,都必须有改造设计图纸,并将竣工图及修理技术资料整理存档,以备今后查用。设备改造完毕后,对原有设备的技术管理资料要重新整理,对原有设备的专用件要进行妥当处理,以避免浪费。

11.6.1“5S”活动的内容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词在日语中罗马拼音字的首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它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其对象是现场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5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1.整理

将生产现场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实现现场无杂物,行道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减少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提高工作效率。

2.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定量、定位地摆放整齐,明确地标示。其目的是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生产现场物品的合理摆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

整顿活动有以下三个要点:

(1)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寻找,避免因混放而造成差错。

(2)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如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在靠近作业区,不经常使用的应放得远一些,危险品应放在特定的场所内保管。

(3)物品摆放目视化,便于对定期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3.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防止发生污染;设备异常要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切屑、垃圾等而使生产现场变脏。污脏的生产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污脏的生产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消除那些脏物,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生产现场,使其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以清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5.素养

素养即教养。应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使其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养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即使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员的素养。

11.6.2“5S”活动的作用

开展“5S”活动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作用:

1.提升企业形象

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能使顾客对企业产生一种信任感,并可使企业成为其他企业学习的对象,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

2.保障质量

开展“5S”活动,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并促进其自身素养的提高。这体现在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不仅能自觉按要求生产,减少半成品的不合格数,减少问题的发生,而且能正确使用和保养检测用具,保证产品质量要求。

3.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5S”活动能减少库存量,排除过剩生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卡板、叉车等搬运工具的使用费,减少不必要的仓库、货架和设备。同时,物品摆放有序,不用花时间寻找,减少取出、安装、盘点、搬运等无附加价值的活动,员工工作情绪好、工作效率高,最终实现成本降低。

4.推行标准化

开展“5S”活动可使现场工作与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使员工能正确地执行已经规定的事项,在任何岗位都能立即上岗作业。

5.提高现场生产的安全性

保持宽敞、明亮的工作场所,使物流作业一目了然;对货物堆高进行限制;人车分流,道路畅通;“危险”、“注意”等警示标志明确;员工正确使用保护器具,不会违规作业;灭火器放置位置以及逃生路线标志明确,以防万一。这样可大大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这也是“5S”活动的自然结果。而且通过“5S”活动,可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注重职业安全健康,实现全员参与,重视预防,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11.6.3“5S”活动的推行步骤

开展“5S”活动的步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从实践经验来看,一般可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1)成立一个推行的组织,以便工作有人负责。

(2)制定实施规划,形成书面制度。

(3)展开宣传造势,并进行教育培训。

(4)全面实施“5S”活动的规定,实行区域责任制。

(5)制定检查考核制度并组织检查考核。

(6)制定激励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分别给予奖励。

本章小结

企业的设备工具,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劳动手段,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设备的技术状态和工具质量的优劣,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安全、环保、企业经营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科学地管好设备,合理地选择和评价设备,做好对设备投资的经济分析,以及经济合理地使用设备,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修理,做好对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对以上提到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介绍了“5S”活动的内容、作用和实施步骤。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要点。

2.综合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试述设备投资的目的以及应如何正确选择设备。

4.如何对设备投资进行评价?

5.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修理,才能使设备保持正常运转?

6.试述“5S”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7.某一项设备更新改造方案总投资为60万元,该项目完成投产后可使用10年,平均每年收益额为8万元,试计算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

8.某厂购置一台设备需投资12 000元,由此增加年收入10 000元,每年经营费用为6 000元,估计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年利率为6%,试计算分析购置这台设备是否可行。(用现值法计算)

9.假设选择设备的方案有甲、乙两个,现值投资费用甲为6 000元、乙为8 000元,每年维持费用甲为1 720元、乙为1 300元,年利率为6%,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试计算分析甲、乙两个方案哪个好。(用年费用法计算)

10.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的统计资料表明:各种生产运转设备有800台;因故障维修停用设备10台;正在中修、大修的设备20台。试计算该企业2008年年末的设备完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