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11042100000036

第36章 3 物料储备定额

工具消耗定额,一般是根据工具的使用时间和耐用期限来规定的。

以上所提到的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应用。

8.3.1 物料储备定额及其作用

物资供应与消耗之间或生产与需求之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确定物料储备定额。物料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为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的标准。

工业企业的物料储备定额,通常包括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此外,某些企业由于某种物料的供应受季节性影响,还需要有季节储备定额。

企业在确定物料供应计划时,不仅要正确地确定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各种物料需用量,而且要确定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料的合理储备量。因为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消耗各种物料的,而各种物料的供应却总是间断地、分批地进行的,所以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物料储备。物料储备定额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物料储备定额,是编制物料供应计划和组织采购订货的主要依据。物料供应计划中的储备量,是根据储备定额计算的,只有当物料需用量、物料储备量确定之后,才能确定物料供应量,从而合理地组织订货和采购。

(2)物料储备定额,是掌握和监督物料库存动态,使企业库存物料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储备定额,才利于做到既能保证生产的正常需要,又能防止物料的积压和浪费。

(3)物料储备定额,是企业核定流动资金的重要依据。物料储备一般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制定和贯彻先进、合理的物料储备定额,对于节约资金、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4)物料储备定额,是确定企业物料仓库面积和仓库所需设备的数量,以及仓库定员的依据。只有制定了先进、合理的物料储备定额,才利于减少仓库的基本建设投入,提高仓库及设备利用率,合理配备人员,以节省开支。

8.3.2 物料储备定额的确定

物料储备定额是指在前后两批物料进厂的供应间隔期内,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物料储备量。一批物资进厂,物料储备达到最大数量,随着生产的消耗,物资逐渐减少,物料储备量逐渐降低,当下一批物资进厂,物料储备又达到最大数量,如此周而复始,所以,物料储备又称周转储备。

1.经常储备定额的制定

(1)以期定量法。先是利用物料供应间隔期的长短来制定储备定额。主要由进料间隔天数和平均每日需用量决定。在每日需用量既定的情况下,进料间隔时间越长,物料储备量就越大;进料间隔时间越短,物料储备量就越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常储备定额=进料间隔天数×平均每日需用量

在确定经常储备定额时,如果有些物料在入库后投产使用之前还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则还需要考虑这部分准备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常储备定额=(进料间隔天数+物资准备天数)×平均每日需用量

式中,进料间隔天数是指前后两批物料进厂时间的间隔天数。确定进料间隔天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如供应条件、供应距离、运输方式、订购数量以及采购费和保管费等。一般根据上期实际的进料间隔天数计算出加权平均天数后,再按计划期供、产、运等情况的变化加以适当调整后确定。

物料供应前的准备时间,主要取决于物料的化验、加工、整理等工作的效率,可根据技术分析和实际经验来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每日需用量=年度物料计划需用量

每年日历天数

这种确定经常储备定额的方法,考虑企业的外部条件比较多,而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较少,在经济合理性上缺乏定量分析。为了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物料储备的最优经济效益,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即经济订购批量法来确定储备定额。

(2)经济订购批量法。它是以某种物料的经济订购批量为依据来确定经常储备定额的方法。经济订购批量是指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者之和的总费用最低的一次订购数量。在总需要量一定的条件下,订购批量大,订购次数少,订购费用就小,而保管费用则相应增加;反之,订购费用大,则保管费用小。所以,只有总费用最小时的订购批量才是经济合理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订

购批量=2×一次订购费用×物料年需用量

单位物料年平均保管费用=2×一次订购费用×物料年需用量

物料单位价格×年保管费用率

例:某种物料一年需用量为12 000件,每件价格为20元,年保管费用率为12%,每次订购费用为64元,试求经济订购批量。

解:经济订购批量=2×64×12 000

20×12%=800(件)

由于年需用量为12 000件,经济订购批量为800件,因此,一年订购15次。

以期定量法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企业外部条件,而经济订购批量法则主要从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来考虑。但采用经济订购批量法需要掌握详细的资料和较好的供应条件,否则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2.保险储备定额的确定

保险储备定额是指为了预防物料供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到货误期或来料品种规格不符等不正常情况,保证生产继续进行所必须储备的物料数量标准。对于容易补充、供应条件很好的物料,可以不建立保险储备。保险储备定额是物料储备量的最低点。在正常情况下不予动用保险储备,当确有需要动用时,必须设法尽快补足。保险储备定额主要是由保险储备天数和平均每日需要量决定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

式中,保险储备天数一般是根据供应条件确定的,也可根据上年统计资料中实际到货平均误期天数来确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大部分物资在当地可以组织供应,或有代用物资可以及时生产补充、影响不大的,可以不建立保险储备。

3.季节储备定额的确定

季节储备定额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使物料供应具有季节性,而必须储备的物料数量标准。这类物料储备在供应发生困难之前提早准备,以保证在供应中断时,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季节储备定额可用下式计算:

季节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

式中,季节性储备天数由季节性供应中断天数决定。在建立了季节储备的时期内,一般不需要再建立经常储备和保险储备。

在确定了某种物料的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之后,就可以求出该种物料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储备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最高储备量=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

最低储备量=保险储备定额

平均储备量=经常储备定额

2+保险储备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