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11042000000009

第9章 大学生阅读爱好类型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研究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的一份针对公众的调查报告显示,57%的人认为可以通过看别人阅读什么书判断出该人的性格,另外还有42%的人相信可以从这个途径判断一个人的智商。”这份调查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读什么类型的书与一个人的性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这种读书影响性格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现代,而且可以追溯到古代。关于读书对性格形成的影响,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的这句话和中国的一句老话“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异曲同工,都提示了读书对性格养成的影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们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孔子时代以来,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学对民众的教化作用。几千年里,儒学作为国学,“诗教”思想早已经深入民心,虽然说中国始终没有提出阅读疗法这个概念,但是利用阅读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在医学史上没有明确提出来有阅读疗法的案例记载,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却可以发现大量的阅读疗法的实用案例,证明阅读疗法源远流长。目前,阅读疗法已经是一种疗效确定的临床心理辅助疗法,尤其是对某些心理疾病的治疗,在培养和完善人格方面,阅读疗法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当今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应的,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数也日渐增加,阅读疗法是一种切实有效而又便于操作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阅读类型和阅读量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探讨读书与性格养成相关性的问题,旨在找到引导大学生健康阅读、愉悦身心、完善人格的方案和方法,为大学生群体服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假设及考察指标的确定

本次研究,直接目的在于探讨对阅读类型的偏好是否真的会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产生一定性质的影响,即了解喜爱阅读的类型、程度与人格特质的内外向、倔强性以及情绪化三个维度是否呈相关关系。

为便于搜集数据,首先把这三个因素的考察指标分别确定如下:①阅读爱好的类型,分为五大类,A生活时尚类、B人文思想类、C政治经济类、D科学实验类和E实用技能类;②阅读爱好的程度,用每月阅读的平均本数,即月均阅读量反映,分为5个等级:A0到5、B6到10、C11到20、D21到30、E31以上;③人格特质的结构和特点,分内外向、倔强性以及情绪化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参照常模(均数50,标准差10)把受测对象,划分为五个等级,例如内外向维度:A典型内向(小于或等于38.5)、B倾向内向(38.5和43.3之间)、C未分化(43.3和56.7之间,包括43.3和56.7)、D倾向外向(56.7和61.5之间)、E典型外向(大于或者等于61.5)。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1.关于阅读爱好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关于阅读爱好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的文献,目前较少见,这可能是由于此类研究较难获得有代表性的被试,保证原始调查数据的信度所致。也有研究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过往文献中整理出两者关系,但由于可依据的文本大多为采用阅读疗法的案例,鉴于上述限制,基本也只能停留在对阅读者本人被动地接受某一类阅读材料后自身人格的改善状况的探讨上。对于因阅读者主动选择乃至爱好阅读而使其人格受到影响的研究,始终鲜有成文者。

在现阶段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中,以治疗心理学领域把阅读疗法施用于不同特定人群后探讨其人格因此而出现的各方面的改善的研究,以及教育心理学领域关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的文献为数最多,另还有部分针对一般人群的研究阅读相关动作(如动眼)与人格特征关系的以及少量外国文献。下面进一步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相关文献的研究概况。

由于不少临床疾病均具有心身交互影响的性质,尤其各种心理疾病及过激行为的形成更是与患者自身的人格缺陷有密切关系,如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的关系,破坏性犯罪与攻击型或反社会型人格的关系等,因此在被正式定义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前,阅读疗法便已经多次为古今不同年代的人所使用,也留下了大量的记载。阅读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系统,包括教化说、宣泄说、意象说、游戏说等各具特色的学说,每一学说均有其代表人物及代表性论著。但在所有相关的成功应用此疗法的案例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阅读者对于要起作用的阅读材料,都并非主动自愿选择,或为在实施疗法者指导下被动接受,或是经一定引导后才选择阅读,极少有原本便爱好并一直有主动选择阅读的情况存在。

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健全人格而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角度众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从阅读材料的类别出发,针对不同类别确定相应的阅读方式,以提高材料的利用度及学生的投入度,达到塑造人格的最佳效果。如根据课程标准把阅读材料分为论述类、文学类与实用类三大类别,针对论述类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格与道德人格的特点,提议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采用展开个性化阅读、施行多重对话等模式。

其二,从改善阅读材料的周边项目(如末尾引导性问题等)出发,进一步提高材料利用度。如提出可以针对材料设计更多不同角度的探究性问题,避免给出标准答案,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经验从更多不同层面与角度进行对阅读文本发散性的解读与探索。

其三,从阅读的方式出发,培养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意识,提出“创新阅读”、“个体化阅读”等新形式,或提出进一步推进已有的、巩固阅读成果的方式(如讨论、写读后感等),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选择阅读、广泛阅读、投入阅读。如可在校内开展更多大型的专题读书活动,设立“读书日”或对某一经典名著展开全班、全级乃至全校的读后感写作大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等。

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包括患病人群或犯罪人群,又或是学生,对于阅读的利用也是出于治疗矫正性或教学性需要,但这是从区分运动、购物、美食等大的爱好角度来研究阅读与某些特定群体的人格影响关系的,而没有具体研究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某一特定阅读爱好对特定人群的人格影响。

此外,还有眼动(eye movement)与人格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在此类研究中,考察的对象具体化成了可见可测的动作,可较便捷地利用相关仪器进行,且被试范围可扩大到社会上一般人群。例如,通过眼动实验探索英文快速阅读的阅读成绩与人格的关系,得到S-N、T-F、P-J三个维度在眼动特点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的结果。S-N在眼跳速度、第一次注视次数上差异显著;T-F在瞳孔大小、第一次凝视时间等方面差异显著的结果基础上,表明眼动与人格有关。

关于眼动与阅读的关系,国外也有不少相关研究,不过以研究对信息的提取及保持居多。而与阅读爱好有关的文献,则较多为对此的一般性广泛社会调查,没有具体到阅读题材、具体人群、人格特质定性定量的测量分析等。

2.关于儿童和成人的人格特征的研究

人格(personality)是指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出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格健康教育课程,优化心理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目前关于儿童和成人人格特征研究的文献比较多。研究者或通过分析人格测量(多采用16PF或UPI)结果,或在回顾总结过往相关资料基础上自行拟定角度进行总结分析,大致的结论是儿童的人格特征受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等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多,具有可变性和外在影响性,成人的人格特征也与工作、学习环境有关,但更多与个人因素如爱好等相关,更具有稳定性和内在性。此外亦有部分文献进一步探讨所得结果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3.关于阅读疗法的相关研究

阅读活动是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活动,美国青少年健康指导中心所做的关于儿童和家庭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1世纪初,大约有28%的13岁左右和25%的17岁左右的青少年每天都独立地、自觉地阅读书刊。美国国家教育联合会调查发现,在2001年,有41%的青少年阅读书籍的量在15本以上。诸多资料显示,美国当代青少年在观看电视、上网聊天的同时,仍挤时问阅读书籍。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文艺类书刊杂志非常受美国当代青少年的青睐,其中小说是文学书籍中最受青少年欢迎的一类书籍。

阅读对增长知识和促进心理成长都能起到重要作用。邱鸿钟教授十分重视强调阅读疗法在治疗心理问题上的作用,他认为,阅读疗法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达到修身养性,建立新的认知,调节情绪、重建行为模式等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具有治疗目的藏而不露、治疗过程潜移默化、治疗方法温文尔雅的特点。并提出文学作品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从而达到调节心理平衡,治疗心身疾病和调节精神状态的目的,是一种“不用出门的精神旅游”。

西方研究阅读疗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中世纪,医师在给病人治病时朗读《圣经》或《古兰经》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这便是西方阅读疗法的起源。1810年,美国内科医师B·拉什呼吁精神病院提供有益精神健康的读物,通过阅读减轻病人的压力,矫正病理性情绪状态。20世纪,阅读疗法的研究在美国精神病学界活跃起来,医学词典将“阅读疗法”列入精神病学词条下。1984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发表了《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强调了阅读疗法在病人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有悠久的“书疗”历史,文献记载了不少关于图书疗法的医案、佳话和奇闻轶事。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阅读疗法素材,以王波为代表的学者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阅读疗法思想和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勾勒出阅读疗法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虽然图书疗法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形成高度的理论,只停留在经验介绍阶段,且大多是文人墨客的个人体会,所以,中国对阅读疗法的专门研究起步甚晚,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注意到西方在这方面的研究。

近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如宫梅玲等在2001年曾调查了大学生心理困扰救助解决方式,结果发现72%的学生曾求助过图书解决心理问题。其中,对性困惑、交际困难、就业压力与恋爱苦恼求助图书的人较多,求助心理医生和辅导员的却很少。又如宫梅玲、王连云等曾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治疗前后的SCL-90评定分析,发现参加阅疗的大学生经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与对照班相比,不论是SCL-90总分还是各因子分都有显著降低,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因子(p<0.01);阅疗前后阅疗班SCL-90总分降低分值(14.22±7.28)显著大于对照班的降低分值(4.88±2.52,t=8.81,p<0.01)。二是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作用。阅读疗法作为目前新开展的针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期的干预方法,其效果已得到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肯定。国内如范文田、王踼等探讨了影响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疗效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受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对抑郁症患者开展阅读疗法时,提高治疗依从性、受教育程度较高、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善于运用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无慢性躯体疾病,是取得较好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三是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作用。丁佑萍、彭蓉等探讨了阅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而认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阅读疗法,对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肯定。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及中山大学6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爱好阅读的大学生共300名进行调查,一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95.67%。

6所高校有效问卷的各年级总人数分别为大一84人,占29.3%;大二84人;占29.3%;大三68人,占23.7%;大四51人,占17.8%。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所占比例依次递减。

广州中医药大学49人,占17.1%;华南理工大学50人,占17.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9人,占17.1%;华南师范大学49人,占17.1%;广东商学院48人,占16.7%;中山大学42人,占14.6%。各学校人数比例大致相同。

另外,在287份有效问卷中,按性别比例划分:男生157人,占54.7%;女生130人,占45.3%。男女比例大致相同。

按专业划分:理科专业59人,占20.6%;文科专业60人,占20.9%;医学专业59人,占20.6%;工商专业59人,占20.6%;其他50人,占17.4%。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采用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等人编制的一种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EPQ)问卷,分析受测对象的人格的特质或结构,在此基础上加入自编的关于阅读爱好类型的提问(6道选择题)制成问卷进行调查。此次研究对象为爱好阅读的大学生,故不限专业,先由每校联系人通过人际网随机选择其校每年级爱好阅读的大学生,再对愿意填写问卷的人数作统计,笔者再根据回报的数目分别发送相应数量问卷,一周内回收;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1.阅读爱好类型的分布情况

根据资深的高中语文老师提供的分类标准,阅读类型按照以下题材的不同,划分为五类:A生活时尚类、B人文思想类、C政治经济类、D科学实验类和E实用技能类。

在287份有效问卷中,62人喜欢阅读生活时尚类书籍,占总人数的21.6%;88人喜欢阅读人文思想类书籍,占总人数的30.7%,63人喜欢阅读政治经济类的书籍,占总人数的22.0%;32人喜欢阅读科学实验类书籍,占了11.1%;42人喜欢阅读实用技能类书籍,占了14.6%。

所以,本次调查中,最多人喜好的阅读类型是人文思想类,高出了第二类9.1%,差异比较明显,比理论平均20%的水平高出了10.7个百分点。而最少人阅读的类型是科学实验类,比最高水平类型少了19.6%,比理论平均水平20%低8.9个百分点。不同阅读爱好类型,其数据分布差异比较明显。

2.月阅读量的分布情况

考虑到派发问卷时主要调查的是喜欢阅读的大学生,所以月阅读量的设计和选择考察数字化量度,从0到31以上,分为五个选项:A0到5、B6到10、C11到20、D21到30、E31以上。

接受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11到20本”、“21到30本”和“31本以上”。其中“11到20本”为120人,占41.8%;“21到30本”102人,占35.5%;“31本以上”(即每天至少一本)53人,占18.5.这3组加起来总共275人,占了总人数的95.8%。而每个月看书10本以下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4.2%。

3.性别差异性分析

4.人格特质各维度均分的描述性统计

E、N、P在各组的平均分分布情况:①生活时尚类,E平均分为3.59,N平均分为3.35,P平均分为2.63;②人文思想类,E平均分为3.43,N平均分为3.34,P平均分为3.47;③政治经济类,E平均分为3.74,N平均分为2.10,P平均分为3.75;④科学实验类,E平均分为2.13,N平均分为2.13,P平均分为3.66;⑤实用技能类,E平均分为2.19,N平均分为2.04,P平均分为2.45.

具体相关分布:①0到5水平,E平均分为3.50,N平均分为3.08,P平均分为3.30;②6到10水平,E平均分为3.08,N平均分为2.47,P平均分为3.20;③11到20水平,E平均分为3.23,N平均分为2.90,P平均分为3.30;④21到30本的水平,E平均分为3.36,N平均分为2.92,P平均分为3.14;⑤31以上水平,E平均分为3.30,N平均分为2.92,P平均分为3.09.

E得分、N得分、P得分随着月阅读量的水平变化而变化,各组均分的标准差也随着月阅读量水平变化而变化。各组E得分、N得分、P得分有这样一个规律,标准差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从0到5水平增加到最大值的6到10水平,然后逐渐递减。这说明人格特质各维度的均分和稳定性与月阅读量的水平变化存在相关性。

(二)相关关系分析

1.阅读爱好类型、月阅读量与人格特质(E、P、N)的相关关系检验

在本研究中,各项人格得分属于等距数据,且经单样本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阅读爱好类型和月阅读量属于等级数据,故可以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进行阅读与人格的相关性分析。而对各种阅读爱好类型的喜爱属于二分变量,例如可分为喜爱生活时尚类和不喜爱生活时尚类,其他四种类型以此类推,可以使用点二列相关进行阅读爱好类型与情绪的相关关系分析。因为SPSS统计软件没有提供点二列相关分析的功能,故本研究将数据代入公式:r=E(Xp-Xq)/St×。pq,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

对生活时尚类阅读的喜爱与大学生E、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

对人文思想类阅读的喜爱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P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对政治经济类阅读的喜爱与大学生E得分、P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N得分显著负相关。

对科学实验类阅读的喜爱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得分显著正相关。

对实用技能类阅读的喜爱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P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0~5的月阅读量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P得分均无显著相关。(r绝对值接近零)

6~10的月阅读量与大学生E得分、与N得分、P得分的相关系数较小,属于弱相关,可认为二者不相关。

11~20的月阅读量与大学生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N得分、P得分的相关系数较小,属于弱相关。

21~30的月阅读量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P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31以上的月阅读量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P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性别与大学生E得分、N得分、P得分均无显著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1)阅读爱好类型对内外向的影响。

爱好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政治经济类的大学生倾向外向,其外向程度依次递减;爱好科学实验类型、实用技能类的大学生倾向内向,内向程度依次递增。分析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①爱好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和政治经济类存在共性,都是以人为基点去思考和做事,比较擅长与人有关的内容,懂得变通,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新信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②爱好科学实验类、实用技能类的人也有共性,就是以物为基点,通过掌握、利用事物规律来改造世界;③爱好生活时尚类的比人文思想类接受的外界新信息更多、更宽泛,所以爱好生活时尚类的人比人文思想类更外向,其他同理;④内外向性特质和个体因素、环境氛围等有关,爱好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政治经济类、科学实验类、实用技能类影响了内外向特质,同时内外向特质也强化了阅读爱好类型。

(2)阅读爱好类型对情绪化的影响。

爱好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政治经济类的大学生倾向情绪化,其情绪化程度依次递减;爱好科学实验类型、实用技能类的大学生倾向情绪稳定,稳定性程度依次递增。分析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①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和政治经济类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因为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所以人类社会从物质到意识,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在理性和感性中波动是必然的规律;②科学实验类、实用技能类探究的是物质的存在和变化规律,利用掌握的规律改造世界,因为物质没有感性和理性,是被动的,而人是主动的,所以一般较少情绪上的波动;③生活时尚类比人文思想类涉及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更多的情绪变化起伏;④情绪化特质和个体因素、环境氛围等有关,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政治经济类、科学实验类、实用技能类影响了情绪化特质,同时情绪化特质也强化了阅读爱好类型。

(3)阅读爱好类型对倔强性的影响。

爱好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政治经济类的大学生倾向倔强,其外向程度依次递增;爱好科学实验类型、实用技能类的大学生倾向温顺,温顺程度依次递增。分析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①爱好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和政治经济类的人存在共性,都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生活时尚类会随着大众改变而改变自己,人文思想类会跟随某些崇拜的偶像改变自己,政治经济类会根据自我判断而改变自我;②科学实验类、实用技能类的人会利用事物规律改造世界,根据情景变化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实用技能类比科学实验类更懂得灵活判断所处的情景,所以更温顺;③倔强性特质和个体因素、环境氛围等有关,生活时尚类、人文思想类、政治经济类、科学实验类、实用技能类影响了内外向特质,同时内外向特质也强化了阅读爱好类型。

(4)阅读量对人格特质的影响。

人格特质在阅读量0~5水平上,E、N、P的标准差没有特定规律,也就是说E、N、P得分的起伏比较无规律。分析其原因:阅读量未达到一定程度,阅读爱好类型对人格特质的影响没有形成指向。

阅读量6~10水平、11~20水平、21~30水平、31以上水平,人格特质E、N、P的标准差均逐渐减小,也就是说E、N、P得分越来越稳定。分析其原因:①阅读频率越高,对爱好类型题材的内容识记越深刻,越容易内化为行为,形成习惯;②阅读数量越多,该爱好类型接触面越大,越容易形成知识框架,形成思想和意识,化作价值观、人生观,表现为个性倾向;③阅读量会影响爱好类型对人格的作用,同时爱好类型对人格的作用也会反过来影响阅读量,从而造成阅读量与人格的相互影响。

五、结论

(1)阅读类型与人格存在相关关系。

阅读爱好不同,人格特质有不同的特点。阅读不但能增加人的知识,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目的明确的一定量的阅读去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格特质,从而实现完善大学生人格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全面的均衡的阅读,平衡好人格的过度分化,从而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和谐健康的目标。

(2)阅读量与人格存在相关关系。

阅读量与人格特质的分化呈正相关。阅读量越多,阅读频率越高,阅读越深刻,阅读的内容越容易内化为思想和行动,转化为行为和心理,表现出相应的气质和个性类型。相反,减少和杜绝阅读量,可以减弱某一类型的内容和思想的记忆强度,从而弱化某种类型的人格特质。

(3)性别对阅读和人格的相关性没有影响。

男女大学生的阅读爱好类型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主要在政治经济类。人格特质方面无差异。

六、建议

“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业余时间阅读爱好,有针对性地挑选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来完善他们在个性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情绪方面的某些变化。

生活时尚类的阅读爱好者,E>3、P<3、N>3,特点是外向活泼,不稳定,随和,建议多读实用技能类书籍,在实学实干中稳定性情,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修正爱幻想、眼高手低的缺点。这类型的大学生可以尝试读读侦探小说,侦探小说会让人乐意接受思想上的挑战,成为一个出色的解决问题者,别人不敢碰的难题,他都愿意去对付。

人文思想类的阅读爱好者,E>3、P>3、N>3,特点是乐观灵活,有主见,情绪变化大,建议多读科学实验类书籍,在细节中把握事情,避免盲目乐观和好高骛远。这类型的人可以读读历史、物理、化学等实证性书籍,以养成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的原则,培养务实、守时、严谨的品质,把时间用在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做学问上面,而不是浪费在和无所事事的人了无意义的闲聊。

政治经济类的阅读爱好者,E>3、P<3、N<3,特点是乐天,善交际,讲话权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建议多学习人文思想类,尤其心理学,学会换位思考和聆听、体恤他人,改正主观、自负、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不足。还可以多读诗歌,学会热爱生活,对人世间的一切钟爱有加。大自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充满着温馨和朝气,令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有意识地在诗的熏陶下,进行反思,会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科学实验类的阅读爱好者,E<3、P>3、N<3,特点是内敛,沉默,性情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建议多读生活时尚类书籍,增加幽默感、生活激情和趣味。快乐生活、激情工作才是完美愉悦的人生。可以多读时装书刊,改善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可以多读爱情小说,培养感性和乐观、浪漫;还可以读画报或大型画册,以变得亲切、柔和,乐于与人相处,多结交朋友。

实用技能类的阅读爱好者,E<3、P<3、N<3,特点是说得少,干得多,思想灵活,情绪稳定,建议多看人文思想类书籍,在人类文明的长廊中攫取奇思妙想、感悟五光十色的思想,在缤纷多彩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中找到个人的信仰和归属。可以看看《圣经》,在为人诚实、手脚勤快、从不偷懒、尊敬智者、尊重知识的同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和与人为善,体验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快活。可以看漫画书刊,学会玩乐,学会无拘无束,学会不把生命看得太沉重,轻松过生活。可以看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理解美,陶冶美,包容实用美之外,还有一些奢华的、浪漫的、虚幻的、不靠谱的美,悦纳世界上截然对立却异曲同工的矛盾美。

读书,依每个人的性情来,本是无可争议、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不过,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在自然喜欢倾向的基础上,可加入理性和规划的元素,调味好大学生的阅读,平衡好大学生的精神营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打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本人也好、对学校也好、对社会也好,一个心智健全、人格成熟的人是基本的。所以要开展大学生阅读工作,提倡大学生人格培养和完善,“因人制宜”地引导大学生的阅读趣味,以利于其健康成长。

大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对大学生阅读爱好的引导,可定期组织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状况与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宣传、鼓励学生做到“读书有道”;另外,也要关注图书馆书籍的收藏借阅情况,定期调整、补充图书种类,确保学生可以始终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有益的书籍;最后,要调动各班力量,及时发现那些沉溺于阅读言情小说、武打小说、漫画和其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书籍的学生,发动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共同工作,使高校的大学生始终处于有追求、有干劲、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