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11042000000022

第22章 绘画作品在单亲家庭儿童心理评估中运用的研究

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另一方可能亡故或因离异等原因而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子女的监护和抚养义务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单亲家庭儿童数量的增多,单亲家庭儿童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他们的身心发展。目前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研究大多是通过问卷和心理评定量表来进行。而从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作品出发来探讨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但真正对儿童绘画作品的研究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当时,人们开始尝试系统地通过图画来了解人类自身,而研究的重点就集中在儿童身上。虽然目前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绘画作品分析是解读儿童心理最适宜的方法,也是评估儿童心理状况以及对一些儿童心理问题做出诊断的有效方法。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认为,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儿童的语言掌握和表达能力尚未成熟,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形成,思考理解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而绘画针对儿童在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相对不足和落后,所具有的具体、形象生动,且容易掌握的特点刚好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我们了解和走进儿童心理的非常适宜而有效的途径。

目前,绘画作为一种评估手段、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对儿童。儿童在绘画中通过符号和视觉语言进行交流、宣泄伤痛和不快、应对创伤和失落、表达机体的伤痛等。绘画能够帮助我们评价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儿童对自我和家庭的认识,有助于评价创伤、情感困扰和人际关系等问题。总之,绘画是我们了解儿童问题窗口,它能使儿童通过另一种语言来与别人交流他们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感情、观念、幻想和认识。

鉴于国内对儿童绘画作品在其心理评估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尚少,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少,而以绘画作品为工具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具有一定优势。所以,本研究从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作品着手,探讨绘画作品对其心理状况的评估与诊断意义,即通过研究探寻一种评估单亲家庭儿童心理以及对单亲家庭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诊断的更适合、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便为单亲家庭儿童的临床研究、心理辅导以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某小学中一到六年级的28名单亲家庭儿童为实验组,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中抽取一名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共26名学生组成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生18人,女生10人,7岁儿童2人,8岁2人,9岁9人,10岁5人,11岁5人,12岁5人。对照组男生18人,女生8人,7岁2人,8岁4人,9岁9人,10岁3人,11岁4人,12岁4人。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4名被试。他们的年龄均处于7岁到12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资料收集,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学习状况等。

2.量表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该量表含80个条目,包括行为问题、学校和智力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和满足分量表。量表为正性记分,凡得分高者表示该分量表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如“行为”得分高,表示该儿童行为较恰当,“焦虑”得分高,表示该儿童情绪好,不焦虑,总分得分高则表示该儿童自我意识水平高;某一量表得分低,表明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例如,“行为”得分低,提示该儿童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得当,“智力与学校情况”得分低,提示该儿童有学习方面的困难,“焦虑”得分低,提示该儿童有情绪问题。该量表已制订了中国城市常模,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要求。根据中国常模的评分标准,以低于第30个百分位(总量表分小于46分)判断为低自我意识水平,得分高于第70个百分位(总量表分大于58分)判断为高自我意识水平。

以组为单位,统一指导,集体当场填写。对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指导进行填写,包括读题并给予统一的解释。

对回收的量表进行计分并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3.绘画测验和绘画作品分析。《我的一家》主题绘画,统一采用A4纸并进行统一指导,以组为单位进行绘画,时间大约15分钟。画完后在图上标出所画的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然后对回收的绘画作品进行心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构成

(三)不同类型家庭儿童的绘画结果

1.绘画纸张的方向、画面大小和位置

绘画的纸张统一采用A4白纸,纸的上方有指导语和绘画要求,发给每一个学生时统一呈垂直方向。但绘画的结果是,单亲家庭儿童组28人的绘画中,有7人调转了纸的方向,呈水平方向进行绘画,占单亲家庭儿童组总人数的25%,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26人中,只有2人调转了纸的方向,以水平方向绘画,占非单亲家庭儿童组总人数的7.69%;至于画面大小,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9幅画的画面显得比较小,只占了整张纸的1/2或1/4占所有画总数的32.1%,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却只有2幅,占所有画总数的7.69%。

先将纸划分成四个象限,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有7幅(25%)画在偏于纸的左边,11幅(39.3%)把房子画在偏于纸的下部,其中有9幅(32.1%)所画房子的下面界限就是纸的下部边缘,2幅明显偏于纸的左下。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画面偏于纸的左边的有2幅(7.69%),4幅(15.38%)偏于纸的下部,其中2幅(7.69%)所画房子的下面界限就是纸的下部边缘。

2.绘画擦拭情况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有14幅(50%)有明显的多处或多次擦拭迹象,其中7幅(25%)显示出作画者之前已画好或已画出整个大概轮廓,却又擦去重新来过,整个纸面显得有些污浊,纸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在非单亲儿童组的绘画中,体现有多处擦拭迹象的有5幅(19.2%),而显示出作画者之前已画好或已画出整个大概轮廓,却又擦去重新来过的只有1幅(3.85%)。

3.所画人物

在单亲儿童组中,所画人物包括爸爸、妈妈、自己和兄弟姐妹的一共有15人(53.6%),所画人物除了爸爸、妈妈、自己和兄弟姐妹外还把外婆、外公、爷爷、奶奶画进去的一共有5人,所画人物不包括父母离异后离开自己的父母一方,也就是只包括父母离异后和自己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自己以及兄弟姐妹的一共有8人(28.6%)。其中7岁的1人,9岁的2人,11的岁3人,12岁的2人。而在非单亲组儿童中,所画人物包括爸爸、妈妈、自己和兄弟姐妹的一共有20人,所画人物除了爸爸、妈妈、自己和兄弟姐妹外还把外婆、外公、爷爷、奶奶画进去的一共有3人,所画人物不包括父母一方的一共有4人,其中1人直接写出没有画爸爸的原因是爸爸很忙,经常出差,所以总不在家。

4.画面背景

单亲家庭儿童组和非单亲家庭儿童组儿童在画中都是以自己的家为背景,而以家为背景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家的外部结构或外观来表示自己的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另一种是以家的内部结构来表示自己的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如以家中的摆设、家具等来表示,常见的如沙发、电视、桌子、凳子等。在单亲家庭儿童组中,以家的内部结构来表示自己的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的有10人(35.71%),以家的外部结构或以简单的外部结构连同简单的内部结构来表示自己的家,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有18人(64.29%);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中,以家的内部结构来表示自己的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的有20人(71.4%),以家的外部结构或以简单的外部结构连同简单的内部结构来表示自己的家,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有6人(28.6%)。此外,单亲家庭儿童组中,人物活动为室外的有4人,室内的有24人;非单亲家庭儿童组中,人物活动为室内的有3人,室外有24人。

5.人物活动

(1)活动气氛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中,第一类,画中所有人物都在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等休闲活动,画中透露和充满着轻松、自由快活、没有压力、悠闲自在气息的一共有15人(53.6%),而第二类,画中所有或部分人物在工作、学习或做家务,体现一种相对紧张气氛的有13人(46.4%)。其中,在15人中,7人没有把父母离异后离开自己的那一方父母画出来的,在另外的8人中,画中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只有2人(25%),爸爸妈妈不在一起(包括爸爸妈妈在同一场所但不在一起以及爸爸妈妈不在同一场所)的有6人(75%)。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中,第一类,画中所有人物都在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等休闲活动,画中透露和充满着轻松、自由快活、没有压力、悠闲自在气息的一共有9人(34.6%),第二类有17人(65.4%)。其中,在前者的9人中,所有人都在同一个场所活动,且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的有6幅(66.7%),相反的,人物活动在不同的场所,爸爸妈妈不在一起的有3幅(33.3%)。

(2)人物活动之间的整体交流互动关系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中,用分隔线表示墙壁把所画家人完全分隔或部分分隔在不同楼层或不同房间的有14幅(50%),而把所有家人都画在同一场所,之间没有用分隔线隔开的也有14幅(50%)。其中,在用了分隔线的14幅画中,有11幅是把爸爸、妈妈、自己和兄弟姐妹完全分隔开来,每个人之间都用厚厚的墙壁和楼层隔开,各自处在自己的一块小天地里,相互之间毫无交流和互动。在14幅没有分隔的画以及3幅部分分隔的画中,有9幅未分隔画和3幅部分分隔画(42.9%)显示出一家人虽然处在同一场所或部分家人处于同一场所,之间没有任何外界的阻隔,但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毫不相关。其他5幅画(17.9%)中的人物体现出有一定的交流和互动,而其中2幅是没有画爸爸的,其余3幅中,有2幅是一家人站在一起照相,1幅是自己和妈妈送爸爸去上班的情景。在非单亲儿童组的画中,有9幅(34.6%)是把爸爸、妈妈、自己和兄弟姐妹完全分隔开来,有7幅(26.9%)是把自己的家人部分分隔开来,而没有分隔的有10幅(38.5%)。其中,在10幅没有分隔画和7幅部分分隔画中,体现交流互动的有12幅(46.2%),5幅(19.2%)是没有体现交流互动的,每个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与他人不相关。

(3)父母活动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画中,包括父母双方的画一共有20幅(71.4%),但画中父母之间体现出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的画1幅都没有。而父母都在看电视也即以电视为媒介,体现父母同步做同样事情的画有3幅(15%),同样的,以照相为媒介的有2幅(10%),而还有1幅(5%)以分离即妈妈送爸爸上班的时刻来体现父母之间的交流,且在这幅画中,妈妈在向爸爸挥手再见,但爸爸却背对妈妈,对妈妈的挥手再见没有相应的回应和表示。在其他画中,他们都在做自己的事,之间没有交流和互动,或者他们做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交流和互动。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包括父母双方在内的画一共有23幅(88.5%),其中,体现出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的一共有10幅(43.5%),3幅是爸爸妈妈一起娱乐运动或锻炼身体,6幅是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1幅是爸爸妈妈一起辅导自己做功课。而父母都在看电视,以电视为媒介体现父母同步做同样事情的画只有1幅(4.3%)。

(4)父母和子女活动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画中,体现父母和子女活动之间有一定交流和互动的画有8幅(28.6%)。2幅是没有画爸爸的,在吃饭情景中,其中1幅是妈妈给自己和姐姐盛饭;另一幅是自己和妈妈对坐在饭桌旁准备吃饭时互相望着对方的情景。2幅是一家人在照相的情景,3幅是大家都在看电视的情景,还有1幅是送爸爸离开去上班的情景。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画中,体现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一定交流和互动的画有6幅(23.1%),1幅是自己和爸爸在打羽毛球的情景,2幅是父母指导和监督自己写作业的情景,1幅是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情景,一幅是一家人都在睡觉的情景,还有1幅是一家人都在看电视的情景。两组儿童的画除了以上所例举这些外,其他的画中,父母和子女都在做自己的事,每个人似乎都不用去考虑和理会别人在做什么。

(5)自我的活动

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画中,自己在学习如看书、做家庭作业的画一共有3幅(10.7%),1幅是在学钢琴。而自己在玩游戏、玩电脑、看电视、吃东西、发呆或无所事事的一共有17幅(60.7%),1幅是自己在浇花(3.6%)。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的画中,自己在学习如看书、做家庭作业或画画的一共有15幅(57.7%)。自己在做运动或浇花的有6幅(23.1%),自己在玩玩具或与兄弟姐妹一起嬉戏的有4幅(15.4%),自己在看电视的有1幅(3.8%),自己在玩电脑、吃东西、发呆或无所事事的1幅都没有。

6.线条特征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画中,整幅画明显表现出线条断续、不连贯,而且呈非常短的速写笔触的有11幅(39.3%),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有6幅(23.1%)。整体上,单亲家庭儿童绘画中的线条更多更频繁地显示出短线条、断续不连贯的线条、重复多余的线条、杂乱的线条、粗拙滞重的线条,显得杂乱,浑浊和有污团。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则更多的是长线条、圆润光滑、坚定有力的线条、灵活变动的线条,显得清晰明朗,粗重适度。

7.细节、夸张和省略

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和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相比,无论是在人物细节还是在家庭摆设、环境事物方面的细节描绘上都表现出均衡、细致和清晰。具体表现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只有4幅表现出在人物描绘和家庭摆设方面比较简单、单调,而其他22幅都很好的描绘了人物和家庭摆设或环境方面的细节,显得内容充实,复杂。

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表现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所画的人物、家庭外观、构造、内部布置、摆设都非常简略,只有大概轮廓,草草了事,而对家中的电器,如电灯、电视、电脑、空调,还有天空和太阳却表现出重视和强调的倾向。

8.房子、特征物和附加物

(1)房子特征

单亲家庭儿童绘画中,大部分房子都是用房子的平面外观来表示和描绘,简单的线条构成简单的三角形、方形,再构成简单的房子外观以表示自己的家,这样的房子不需要描绘内部空间结构和布置,简单容易,当然所占空间位置也很少。但是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基本上都是用房子的内部结构和布置来表示和描绘自己的家,包括家中的各种空间位置,家中各种摆设、布置,还有人物在家中的空间位置,与各种摆设的关系等等,显得复杂,所占的纸面位置也很大。在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有20幅画出房子的外观和结构,但房顶上有烟囱的只有7幅,其中4幅的烟囱有烟,3幅没有烟。有烟的4幅中有2幅对烟囱做了特别细致的描绘,对烟囱做了强调,而4幅中3幅烟的方向都是由左至右,其中1幅是浓烟,还有1幅烟的方向是由右至左。在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画有窗户的有10幅,其中4幅的窗户很多,1幅的窗户很大,2幅是有窗帘的窗户。

(2)特征物

电视:在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有12幅中出现了电视,且11幅(91.7%)中点明了家中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或全家人在看电视,1幅(8.3%)中只是画了电视,但没有人在看。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画中,同样有12幅画中出现了电视,其中8幅(66.7%)有人在看,4幅(33.3%)只是画有电视。

灯和太阳:在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14幅(50%)中出现电灯或太阳,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的绘画中,只有5幅(19.2%)中出现电灯或太阳。

附加物:单亲家庭儿童组中,画有云朵的有3幅(10.7%),而在非单亲家庭儿童组中有1幅(3.8%)。

三、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儿童组在因子行为、焦虑、合群以及总分得分上比非单亲儿童组得分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单亲家庭儿童比非单亲家庭儿童更多的表现出行为方面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打架、贪玩、不完成家庭作业、不尊敬父母和老师等;更多的焦虑、紧张等。且单亲家庭儿童比非单亲家庭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不合群、孤僻,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这些结论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有人对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儿童对比研究分析得出,处于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儿童有明显的抑郁、焦虑、脱离现实等性格特点。从中还观察到,父母离异的孩子有许多性格缺陷,性格懦弱,不愿意讲话、孤僻,还有许多孩子讲话结巴,甚至含糊不清,有时撒谎,有的自卑心理很严重,甚至有的孩子有暴力倾向;而和睦的双亲家庭子女则多数性格开朗,说话声较大,语言流利,能够明确表明自己的意愿。在行为方面,我国1988年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占8.3%,其中和睦家庭占7.7%,离婚家庭占17.7%。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亲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双亲组。单、双亲A、N行为比较亦有显著差异。单亲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其退缩、社交问题、焦虑、抑郁较为突出,说明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离异或一方丧亲密切相关,单亲家庭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统计结果还显示,非单亲家庭儿童表现出较高较好的自我意识。而儿童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人格的成熟度,与其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水平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它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对自身价值观念的评价,是个体实现社会化、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儿童从婴儿期起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渐趋成熟。如果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及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离。所以,自我意识水平是影响和关系到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可以说,相对于单亲家庭儿童,非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各方面表现得更和谐,更良好。

(二)《我的一家》绘画作品的心理评估

1.在绘画中,更多的单亲家庭儿童在不接受事先安排的纸的垂直方向,而是调转纸张为水平方向。有学者认为,受创伤而且懂得去辨识侵略者的小孩,他们可能会将纸张转成水平位置。这一点在单亲家庭儿童身上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父母离异或一方父母过世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和创伤。其次,在与一些儿童接触和辅导的过程中以及一些父母反映的情况中,我们发现单亲孩子大部分都会遭遇其他一些孩子的嘲笑、看不起甚至是欺负,家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阴影,家庭对大部分单亲孩子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当触及到他们心中的痛楚时,他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进行防御。纸张方向的调转可能就是他们防御方式的一种体现。更多的单亲家庭儿童把画面画得很小,只占整张纸的1/4或1/2,这体现单亲家庭儿童更多的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拘谨、胆怯和害羞,也可能体现出他们缺乏安全感或情绪低落或有退缩的倾向。从画在纸上的位置来看,更多的单亲家庭儿童把画画在纸的左边或纸的下部,而且他们更多的倾向于把纸的下部边缘作为自己绘画中房屋的边界,这显示单亲家庭儿童更多的关注过去或他们更多的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或者说他们更多的有一种匮乏感,情绪低落倾向和悲观主义倾向。从两组儿童在绘画中表现的擦拭情况来看,单亲家庭儿童更多的表现出对绘画擦拭过多或过分,显示他们更多的对自己不满意或自我期望过高、或者不自信、不确定,忧心忡忡,踌躇不定和焦躁不安。

2.从两组儿童画中所画人物来看,大部分单亲家庭儿童都把离开自己的那一方父母也画进画中,画进自己的家庭中,这说明对于他们来说,家是不能缺少父母中任何一方的,他们很怀念和向往过去完整的家庭生活,或者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目前的单亲家庭生活没有采取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而是一种不接受和逃避的消极态度。从所画的背景来看,单亲家庭儿童主要是通过房子的外观来表示自己的家,对内部结构要么不画,要么就是简单的应付,草草了事;而非单亲家庭的儿童则基本上是通过房子的内部结构、摆设布置来表示自己的家,细致地描绘出家中的各种布置、摆设,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等等。这显示出两组儿童对自己家庭所持的不同态度。单亲家庭儿童主要通过外观来描绘自己的家庭,即使有画内部结构也非常简单,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有一种逃避的消极态度,家庭内部给他们的不是温暖和幸福,不是他们向往的,而是不开心的甚至给他们带来创伤的,不想面对的痛苦回忆和失落感,所以他们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避免痛苦。而这对于非单亲家庭儿童来说却不一样,他们有一个完整、温暖、幸福充满爱的家,家中的每个角落带给他们的都是成长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所以画出它们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乐意去面对。可见,父母离异或一方父母的离去对儿童影响是很大的,这对他们来说是难以面对和承担的,当遇到和要承担时,他们大多也采取一种回避的应对方式。

3.从两组儿童画中人物活动看,似乎有更多单亲家庭儿童画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一种轻松、自由和愉快的气氛。从画画的风格来看,采用区隔式绘画的单亲家庭儿童和非单亲家庭儿童人数差不多,但从体现人物活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看,虽然大部分单亲儿童所画的画中包括已经离开自己的一方父母,但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互不相干,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与互动;而非单亲家庭中则体现出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尤其是父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没有一幅体现出父母之间良好的交流与互动,而非单亲家庭儿童通过画父母在一起娱乐、做家务、做运动锻炼身体等方式体现了父母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尽管体现父母与子女互动交流的绘画在单亲儿童组和非单亲儿童组中数量差不多,但他们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却不一样。单亲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交流似乎只出现在吃饭、看电视、照相和要分离的时候,而非单亲家庭中则发生在一起娱乐、做家务、休息、学习的时候。以上这些反映了目前所有家庭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和互动。父母之间、孩子之间、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没有一个充足的、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没有相互的关心、尊重和支持,这从两组儿童绘画中电视出现的频率也可以反映出来。而这个问题在单亲家庭中就表现得尤为突出,包括没有成为单亲家庭以前和成为单亲家庭以后。其实,目前的很多调查和研究已经表明,缺乏充分而良好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是家庭走向破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单亲家庭儿童的眼中,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不亲密、不和谐的,他们不会在一起做事,更不会一起做同一件事,父母也很少关心自己,不会和自己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运动。而在大部分非单亲家庭儿童的眼中,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亲密和谐的,他们会一起做很多事,一起娱乐、一起做运动、一起做家务等等,而且父母是关心自己的,他们会和自己一起娱乐、一起做家务、并帮助自己学习。

从两组儿童绘画中所画自己的活动来看,单亲家庭儿童几乎没有画自己在学习的,而大部分非单亲家庭儿童画的都是自己在学习。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学习的不同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以及父母对他们学习的态度。学习是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但儿童还没有形成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主要来自于父母和老师,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关心、重视和引导以及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在成为单亲家庭之前,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或其他原因,家庭气氛不好,父母引导、督促和关心孩子学习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家庭气氛也影响孩子安心、认真地学习。而成为单亲家庭后,孩子心理上更是受到影响,好多孩子会悲观失望,自卑,怨天尤人,没动力学习,从而学习成绩下滑或成绩一直很差,没有进步。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儿童的学习成绩差于核心家庭儿童。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

4.从绘画的线条特征来看,单亲家庭儿童绘画中多使用短线条、断续不连贯的线条、重复多余的线条、杂乱的线条、粗拙滞重的线条,显得杂乱,浑浊和有污团,而且很多还表现为非常短的速写笔触。这些都显示出单亲孩子冲动、兴奋的倾向或不安全、犹豫不决、焦虑、紧张、不确定、压抑和胆小的倾向。而非单亲家庭儿童的绘画中则更多的使用长线条、圆润光滑、坚定有力的线条、灵活变动的线条,显得清晰明朗,粗重适度。这体现了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安全、坚定、果断和自信的倾向。

5.对细节的描绘反映了个体知觉和对外部世界的兴趣。(Jolles,1971)从单亲儿童组和非单亲儿童组绘画中细节的描绘以及他们在绘画中所夸张强调以及省略的部分来看,单亲家庭儿童更多的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低、关注少。一般来说,所画的细节越多,表明孩子对环境的认知越深,越全面,给予的情感和关注越多。Hammer(1980)相信,不完全的细节描写,暗示着内在空虚、低活力、沮丧和內向型的个性。而绘画将某些部分省略掉或画得过于简单,则表示其想忽略或逃避某些东西。单亲家庭孩子所画的人物、家庭外观、构造、内部布置、摆设都非常简略,只有大概轮廓,而对一些特定的事物,如家里的电灯、电器以及外部的太阳,却有强调的倾向,这说明了他们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家庭兴趣低、关注少,更说明了他们想逃避自己的家人和家庭,不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人和家庭没有情感,而是这些带给他们的都是负面情感,他们渴望得到温暖和爱,这些他们在画中借着电灯、灯光和太阳已经表达出来了。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的爱被剥夺,所以在心理上需要和渴求更多的爱和温暖。

6.在附加物中,云朵代表焦虑和忧郁,尤其是缠绕在头脑中的引起焦虑的事件。在两组儿童的绘画中,单亲家庭儿童更多的在房子外面添加云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他们更多的体验到焦虑和忧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与非单亲家庭儿童相比,单亲家庭儿童在行为、情绪、人际交往、性格以及与家人的互动交流方面,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的感知和需求方面、对家庭和家人的情感、态度和接受程度方面,爱和被爱的需要以及自我肯定、自信方面,还有对外在世界的人和事物的兴趣和感知方面都表现出更多更明显的问题,他们面临和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困扰和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鼓励、正确的引导和关爱。

(三)量表法与绘画评估的相关性与比较

从以上量表结果分析和绘画结果评估中,我们可以看到,量表统计结果所反映的单亲家庭儿童在行为、情绪、人际交往以及整体的自我意识或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题画《我的一家》也能够反映出来,而且绘画还能够反映出儿童所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情况,绘画儿童自身人格方面特征以及他们的一些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一些想法和需求,对外在世界的关注和情感以及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关注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也即,绘画评估结果与量表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但相对于量表测量来说,绘画测验能反映出更丰富的信息,一些量表不能测量到的信息。也就是说,在测量和所反映的内容方面,绘画测验具有广泛性,它能反映出多方面、多维度的问题和信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而一般来讲,一个量表只能测量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特征,其测量和评估效相当是有限。在适用对象方面也是,量表都有自己特定和适宜的施测对象,往往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群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量表对施测对象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绘画测验则不存在这些要求。所以,它的适用对象比较广泛。这些都是绘画测验的优越性。卡明斯(J。A。Cummings,1986)也认为,绘画测验有以下重要功能:1.容许那些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的儿童通过绘画来表达。绘画是儿童的自然语言,儿童与心理学家之间可以使用绘画中的象征进行沟通。2.通过绘画可以了解儿童的内在冲突、恐惧等心理状态以及他们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对他人的知觉等。3.可以从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了解儿童,如性别认同、自我的力量等。但绘画测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没有一个客观、量化的标准,这就给解释和评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既是它不及量表测量的地方,也是没有量表测量应用广泛和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论

(一)主题画《我的一家》能够较好地评估和反映单亲家庭儿童个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与量表测量结果有很好的一致和互补性。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将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和评估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健康水平。

(二)绘画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对绘画者没有文化水平、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对于被评估者来说具有安全性,可以降低他们的防御心理,使其在安全、放松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心中的想法;它对于研究具有绘画天赋、而文化水平低、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单亲家庭儿童来说是一种最适宜有效的途径。所以,绘画作品分析是评估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一种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并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

(三)绘画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绘画有不同的作用,可以评估不同的心理侧面。我们不但可以灵活利用不同类型的绘画对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而且可以针对他们的问题利用不同类型的绘画进行辅导和治疗。如利用绘画来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引导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从而认清自己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引导他们去积极面对和承担,而不是逃避。

(四)绘画测验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地、量化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解释也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要慎重使用。

(五)对于绘画作品的分析一方面应该让绘画者自己讲解自己的作品,主题画《我的一家》实质上属于家庭动力绘画,我们可以向绘画者提出一些问题,让绘画者根据这些问题去讲解自己的绘画。另一方面应该对绘画者的绘画过程进行观察,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动作以及绘画顺序、绘画所使用的颜色等信息也能反映出绘画者的一些心理特征。本研究由于被试数量比较大,时间上和条件上的限制,只是简单地让绘画者在图画上标出每个人是谁,在做什么事,这是本研究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期待以后能够灵活、科学而有效地运用儿童绘画作品更好地了解、评估、和走进儿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