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地理
11041900000021

第21章 西北区

本区包括甘肃、宁夏和新疆3省区,也可称为甘宁新区。西北区最西端在新疆乌孜别里山口以西,最北端在新疆北部友谊峰以北,最东端为甘肃合水县境内,最南端在甘肃文县南部。总面积218.0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2.71%,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边境线长约5700千米。2008年区内总人口5376.61万人。

本区主要经济中心: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喀什等。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

一、独特的风沙地貌

西北区许多高山、高原的高度位于雪线以上,成为中纬度山岳冰川和多年冻土发育的理想场所。北起阿尔泰山、南到昆仑山、西起帕米尔、东到阿尼玛卿山,所有高山都有现代冰川发育。

中国沙漠主要部分在西北干旱区。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4%。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流动沙丘比例高达85%。沙丘高大,大部分超过50米,个别高达100~150米,甚至200~300米也很常见;沙垄通常长10~20千米,最长可达45千米。

黄土是沙漠和古冰川堆积物中的粉沙通过风力吹扬到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并经过黄土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区内黄土分布很广,但大面积连续覆盖的厚层黄土主要分布于陕甘宁三省区,并形成了著名的黄土高原。新疆塔里木南缘、甘肃河西走廊、西秦岭和岷山山地中的盆地和谷地都有黄土分布。

黄土疏松,具垂直节理和湿陷性,极易被流水侵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含沙量特高的直接原因,由黄河水输送的黄土物质在黄河下游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但遗留给高原自己的,却是千沟万壑、极为破碎的地表形态。

二、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区地域辽阔,各地纬度和海拔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各异,因而气候十分复杂。陇南南部谷地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甘肃黄土高原和北疆大部分属半干旱气候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干旱少雨、多风沙和辐射强是主要的气候特征。

太阳辐射量大。西北区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小,成为中国太阳辐射高值区。除陇南一带外,河西走廊及新疆大部均高达5900~6300MJ/m2.一年中夏季辐射量大,冬季只及夏季的一半。日照时数除个别地区不足2000小时外,大多在2600~3000小时,河西走廊北部和新疆东部超过3200小时。

气温垂直变化显著。高山高原与盆地之间温差极为悬殊。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吐鲁番盆地最高气温不低于30℃的暑热日数长达145.4天,塔里木盆地亦达75~100天。炎热日(最高气温≥35℃)数,吐鲁番为100天,至于酷热日(最高气温≥40℃)数,吐鲁番为38.2天,居全国之首,极端最高温49.6℃。这不仅远远高于同纬度地区,还高于较其纬度低的地区。从总体上说,西北各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同海拔其他地区的状况,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

干旱面积广。区内降水量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南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到宁夏北部则减到200毫米,河西走廊西段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几乎都在50毫米以下。位于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成为全国最少雨的地方。实际上,包括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东部在内的地区,都是降水最少的地区,以至有人称之为亚洲干极或极端干旱区。准噶尔盆地中部不足100毫米,但边缘区接近200毫米。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高山带都可达400~600毫米。昆仑山西段和阿尔金山由于降水垂直梯度太小,高山带也很难超过300毫米。

强风沙时间长。当风速超过3~4米/秒时,即可使地面细粒物质飞扬,称为起沙风。每年西北区干旱盆地约出现起沙风100~400次,合成风速最高可达2000米/秒。从整体上说,西北区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在全国都算不上高值区。西北各地年平均风速多在2~3米/秒之间,大风日数多在5~15天以内。但是,部分地区的特殊地貌作用风速增高。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山地及河西走廊,由于处于山口和峡谷,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自然大为增加。达坂城是天山山地内贯通准噶尔盆地与吐鲁番盆地的峡谷,年平均风速高达6.1米/秒,大风日数多至148天。阿拉山口是准噶尔西部山地与北天山之间的一条峡谷,年平均风速达6米/秒,大风日数多达164天。

三、生物资源

西北区地域辽阔,植被、土壤的水平方向的变化仍然是最显著的。东西方向因降水量递减形成自森林和森林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变化;南北方向的变化由于热量条件不同而形成纬度地带性分异。

山地自然带分布呈垂直分异。由于各山地所处基带不同和降水垂直梯度相差很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甘肃河东地区的山地,如西秦岭、岷山北支等,以暖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为基带。新疆各山地,如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多以暖温带、温带荒漠和荒漠草原为基带,荒漠侵入山地海拔3000米以上,森林带下限更高,上限更低,带幅狭窄,或者完全缺失,草原类垂直带在带谱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山体两侧不对称和气候条件不同等原因,南北坡带谱组成及结构差异显著。

四、水资源

(一)河流

西北区外流区面积只有24.37万平方千米,占西北区总面积的11.53%。在外流区域中属于太平洋水系的大约18.2万平方千米,分布于甘肃;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大约6万平方千米,分布于北疆;属于印度洋水系的大约4410平方千米,分布于南疆。西北区分属三大洋水系的特点是东北、华北等区所不具备的。西北区主要外流河有长江支流嘉陵江、黄河、额尔齐斯河和奇普恰普河等。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流域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北部,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奇普恰普河是一条常常被忽视的河流,但它却是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印度河的上游河段。塔里木河是全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2137千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北部,上游流经山区,水量较多,但下游逐渐干涸,最后消失在沙漠之中。

河流的主要特征是:

(1)平均河网密度偏小,补给形式多样化和冰雪融水补给比重大。越是干旱区冰川融水补给率越高。

(2)径流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显著。冬春两季径流量一般只占全年的10%~20%,干旱区河流则大多发生断流。春汛不明显,夏季为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40%~50%,冰源河可达60%~70%。秋季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20%~30%。显然,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平衡是与多种补给方式的组合特征密切关联的。

(3)冰川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突出。通常情况下,多雨年夏季气温偏低,抑制冰川消融;少雨年夏季气温偏高,促进冰川消融。

(二)湖泊

据估计,本区湖泊大约(面积>5平方千米)30多个,总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29‰,可以说是数量少且面积小。绝大多数湖泊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较少。西北区湖泊以断陷湖、堰塞湖、冰川湖和风蚀湖为主。

(三)冰川

中国共有冰川面积58912.58平方千米,冰储量53048.6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其中甘新两省区冰川面积27851.58平方千米,占47.3%,冰储量29114亿立方米,占55%,可见西北区是中国冰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昆仑山居全国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的第一位,分别为12259.55平方千米和12857.07亿立方米,其中约有75%冰川面积位于新疆境内。

西北区山地冰川,以其丰富的固态水量作为补给来源,对干旱区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和在现代气候变化中的指示作用等特点,在干旱区地理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布局

尽管西北区矿产资源和农产品都比较丰富,但是,1950年之前,区内现代工业很少,工业生产水平十分落后,工业部门以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经过近60年的努力,现在西北区已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例如北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南疆的库尔勒、哈密、喀什;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金昌,陇中的兰州、白银、天水,宁夏的银川、石嘴山等城市。

一、冶金工业

西北区金属矿产,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天山东、中段,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地。矿石多为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已探明储量共约15亿吨,几乎全部分布于新、甘两省区,但新疆富矿比例高,甘肃多为贫矿。宁夏贺兰山也有铁矿,但储量很少。钢铁企业主要有酒泉钢铁公司、八一钢铁厂、兰州钢厂等。

有色金属矿藏特别丰富。镍矿高度集中分布于甘肃和新疆,储量占全国的3/4.位于甘肃金昌白家嘴子的铜镍矿床,是一个超大型矿,仅次于加拿大德贝里矿,居世界第二位。已探明镍储量553.64万吨,是中国最大的镍矿基地。此外,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西段特克斯附近也发现了镍矿。西北区镍矿的发现和开采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国缺乏镍矿并依赖进口的局面。

已探明铅锌矿主要分布于甘肃西和、白银、安西、南疆卡兰古—托格拉克、霍什布拉克。成县李家沟矿是世界超大型矿床,铅锌储量约1000万吨。

铜矿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坡、金昌、白银等地。兰州、白银、乌鲁木齐等建有电解铜厂和铜加工厂,年产电解铜约5万吨。

西北区铝矿极少,但因电力相对丰富,电解铝厂数量较多,规模也较大,电解铝产量居全国首位。集中分布在兰州、白银、青铜峡等地。

二、机械工业

20世纪50年代,为了促进西北区农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了农用汽车、收割机、割草机、剪毛机等农用机械。同时,为了给采矿、冶金、有色、电力、轻纺等优势行业提供配套服务,重点发展了石油钻探设备、炼油化工设备的生产。90年代以来,重点研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业。目前,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兰州、白银、天水、银川等城市。

三、能源工业

(一)石油工业

西北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相当丰富,发现和开采最早的地区。现已证实克拉玛依是一个绵延100千米的大油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叶城、喀什和盆地北部库车一带以及吐哈盆地都有油气储藏,甚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也打出了高产油井。预测新疆石油储量达数10亿吨。甘肃玉门油区,位于甘、宁、陕交界的长庆油田,预测甘肃石油储量可达15亿吨。宁夏油田较分散,储量较少。目前西北区原油区,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玉门、兰州、庆阳等地建有炼油厂,石油产品多达200余种。

(二)煤炭工业

西北区煤炭资源具有分布广、埋藏浅、煤层厚、储量大、种类多和质量好六大特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起乌苏,东到吉木萨尔的准南煤田,面积达4400平方千米,已探明储量72亿吨,预测储量高达1560亿吨;吐鲁番—哈密煤田探明储量53亿吨;甘肃煤矿主要分布于陇东华亭,陇中靖远等地以及祁连山东段北翼,河西走廊东部,探明储量85.14亿吨,预测资源量可达1870亿吨;宁夏含煤地层的分布面积几乎占自治区面积的1/3,理论储量十分巨大,已探明储量308亿吨。主要煤田有贺兰山煤田、香山煤田、宁东煤田、宁南煤田4个。其中贺兰山无烟煤以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的特点成为全国最好的无烟煤,并以“太西煤”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四、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西北区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60年前兰州只有一个化学材料厂,乌鲁木齐只有一个硫酸作坊。现在西北区的化学工业已拥有20多个行业,以石油和煤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五、轻工业

西北区是中国主要牧区、产棉区和合成纤维产区,羊毛、驼毛、牦牛绒、棉花、芦苇、罗布麻等纺织工业原料丰富,可谓得天独厚,就近充分供应原料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纺织工业已成为西北区轻工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

第三节 农业生产与布局

西北区共有耕地984.25万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1%。耕地面积虽小,但全区人口较少,人均占有耕地达0.24公顷,超过东部地区。牧草地面积6643.6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7%,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新疆、甘肃河西及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即使有肥沃的土壤和足够的光照与热量,如果不能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就不可能发展农业。因此,绿洲灌溉农业成为西北区有别于湿润半湿润区农业的一大特色。

一、绿洲农业

荒漠中有地表径流通过或地下水出露、地势相对低平且地表主要由土状物质组成的地段,在天然状态下植被发育良好,经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兴建工厂和城镇,即成为绿洲。

西北绿洲所在地区同全球其他荒漠绿洲区相比较,其海拔和纬度双双偏高,但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值高,热量标准至少达到温带水平,一般情况下适合农业生产,绿洲水源则堪称得天独厚,因此农业发达,成为中国西北的粮棉瓜果基地。

据统计,中国西北区人工绿洲共约9.45万公顷,其中新疆7.34万公顷,甘肃1.79万公顷,宁夏0.32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天山山间盆地、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区荒漠中涌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镇,如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甘肃嘉峪关、金昌等。有人称之为工业绿洲,实际上它们只是戈壁城镇。

西北区约有442万公顷分布于绿洲中。其中新疆314万公顷,甘肃河西地区95.24万公顷,宁夏32万公顷,它们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基地。绿洲农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前规模的农垦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师或农垦局在西北开辟了大片新垦区,建立了近500个国有农场。这些农场都有完善的防护林网和灌溉渠系,实行机械化耕作,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为西北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绿洲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冬小麦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北部、准噶尔盆地南部、伊犁谷地、甘肃渭河流域、宁夏南部。春小麦分布于准噶尔、河西走廊、甘肃中部和宁夏平原。水稻在干旱区分布于河流沿岸绿洲,在湿润半湿润区则分布于山间盆地和谷地。棉花广泛分布于西北大部分绿洲,而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喀什三角洲及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为主。并以盛产优质棉花著称。

油料作物以向日葵和油菜为主,还有胡麻、芝麻、花生等品种,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主要分布区为沙湾、石河子一带。

由于光照充足和日温差大,西北区还富产甜而多汁的优质瓜果。其中许多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伊犁苹果、库尔勒香梨、库车白杏、哈密甜瓜、民勒黄河蜜瓜等。棉花、啤酒花、番茄、红花、枸杞、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和田石榴等特色农产品饮誉国内外,其中啤酒花占全国总产量的70%,枸杞占50%以上,红花占60%以上。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甜菜糖生产基地。

除绿洲外,西北区部分耕地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浅山区、黄土丘陵和河谷地,主产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

二、畜牧业

西北区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场主要位于山地和高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甘南高原、贺兰山、六盘山都有大片草场分布。海拔高度不同,放牧季节也随之变化。高山草甸和草原宜夏季放牧。中低山带的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宜冬季放牧。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结构的复杂性,农业区内不宜垦殖的丘陵、黄土沟谷、坡地,也多用于放牧。因此西北农区放牧现象比较普遍,畜产品至少半数出自农业区。

西北区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巴里坤马、伊犁马、新疆细毛羊、库车羔皮羊、宁夏滩羊等。此外,新疆和甘肃河西产骆驼、甘南高原产牦牛。驴、骡、黄牛等家畜更为普遍,但各类牲畜中仍以绵羊最多。

目前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过牧现象,而草场建设相对薄弱,因而处于退化状态,急需加强综合治理,以保证天然草场的良性循环。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一、铁路运输

1952年10月1日陇海线西延至兰州正式通车。1958年包兰线和宝成线建成,宁夏通车,陇南地区东部终于有了铁路。1963年初兰新线修到乌鲁木齐。此后南疆线吐鲁番—库尔勒段于1984年正式交付使用,目前已延伸到喀什。北疆线修到阿拉山口,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贯通大西北,彻底改变了西北陆路交通状况。目前,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已达2998.5千米,铁路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兰青线、宝中线、兰(州)阿(干)线、兰(州)永(靖)线、嘉(峪关)三(岔口)线等干线、支线和专用线的建成,既促进了西北与邻区(如青藏、晋陕蒙区)的交流,更加速了区内矿区建设和矿产品外运。

二、公路运输

西北区公路宽阔平直,大多铺设了沥青路面,高山多雪地段设有防治风雪流的导板,风沙地段有防沙设施。目前,区内路网虽远不如东部各地稠密,但公路交通发展迅速,网络四通八达已是名实相符。银川与北京,兰州与连云港,伊宁至上海,兰州南抵昆明和景宏,柳园到格尔木直达拉萨,乌鲁木齐与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南疆城市连接为一体,目前,新疆公路通车里程8.65万千米,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7条国道为主骨架,东连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南通西藏,并与境内68条省道相连接,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

三、民航运输

西北区民航业发展迅速,60年来,国家加强西北边疆民用航空建设,现已形成乌鲁木齐、兰州、银川3个重要航空港,定期航班往返东部沿海各地和部分国际航线。新疆因其地域辽阔,乌鲁木齐与阿勒泰、富蕴、克拉玛依、伊宁、喀什、和田、若羌、库尔勒间开辟了区内航线。目前,全疆现有民用机场12个,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11个国外城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1.18万千米。甘肃因其东西狭长,兰州与敦煌、嘉峪关、庆阳之间有省内航班,很好地弥补了地面交通耗费时间过多的不足。

第五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特色的旅游业

宁夏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如战国、隋、明长城与宋代的壕堑,西夏王陵、一百零八塔、须弥山石窟、沙坡头治沙工程、1800多座清真寺,工农红军长征旧址等名胜古迹。今后重点整合建设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六盘山旅游区,打造饱览塞上江南、体验沙漠探险等特色线路。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在中国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居全国之冠。新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在新疆5000多千米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古屯田遗址等人文景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和风情习俗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甘肃旅游资源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为代表,文物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历史文物等多种类型。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等奇风异俗引人入胜。

天水、陇南相邻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二、区内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西北地区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逐步形成沿边、沿桥(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区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等因素考虑,科学规划不同区域的发展策略。

(1)优化开发区域。

主要是石嘴山、银川、吴忠市的部分开发较早、已有一定开发密度的区域。银川市突出“塞上湖城、回族之乡和西夏古都”城市文化特色。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特色旅游、绿色清真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高新技术等产业。今后发展方向应严格限制低水平的盲目开发和占地耗水多、耗能高、污染大的产业发展,保留较多的绿色空间。石嘴山市以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为目标,构筑大武口、惠农、平罗经济圈。发展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工业,改造提升煤炭、钢铁及压延、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培植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等新兴产业。

(2)重点开发区域。

主要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业园区等区域。这一地区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实行重点开发、综合开发,引导产业集聚,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土地供给,满足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

(3)限制开发区域。

主要是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中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地区、草原“三化”地区、重要水源保护地区等。实行适度有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本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地方特色经济。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好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防护林体系,为保障西北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发挥应有作用。

(4)禁止开发区域。

主要是六盘山、贺兰山、罗山、白芨滩、云雾山等自然保护区。严禁不符合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开发六盘山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草畜、马铃薯加工等地方特色经济。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用地功能转变。

(二)甘肃省

甘肃省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差异,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突出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中部地区。

兰州和白银是这一地区的两个中心城市。兰州是西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与环保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白银是资源型城市,做好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使产业持续发展。突出定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甘南、临夏特色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和发展能力。

(2)河西地区。

依托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现有基础,以酒(泉)嘉(峪关)城市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利用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突出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发挥大企业的重要作用,推进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3)陇东南地区。

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带作为重点项目。今后,天水将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平凉、庆阳能源基地地位,推进陇南多种经营发展。陇东南地区的地缘优势明显,可以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参与跨省区的经济联合与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4)少数民族地区。

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特色优势产业。抓好牧区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场、饲养基地建设,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生态屏障作用。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着重建设三大工业带。

(1)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区。

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拉山口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实施产业转型。构筑新疆特色经济的产业集群,建成开放度高、结构合理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经济区域,更好地带动和辐射全疆经济发展。

(2)乌昌经济区。

建设以乌昌为中心的经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石化、钢铁、机电、纺织等工业为重点的全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发挥区内商品集散的贸易枢纽功能,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3)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带。

新疆石油、天然气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据最新一轮资源评价,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油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4个盆地之一,勘探前景十分广阔。结合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等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原油炼化为龙头,以天然气化工、轻烃和凝析油综合利用为重点,建设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带动南疆经济快速发展。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西北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简述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简述新疆天山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

4.简述西北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5.简述西北区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

6.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具有哪些优势?

§§参考文献

1.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谢光辉,熊小兰,中国经济地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胡欣,中国经济地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5.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李祯等,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9.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10.胡兆量,王恩涌,韩茂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1.曾昭璇,台湾自然地理,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

12.杨利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13.周特先等,宁夏国土资源,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14.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新社,2006

15.肖怀远,西藏产业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16.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地方统计公报网数据中心(www。database。ce。cn),2008

17.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地理及解题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9.张荣祖等,西藏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0.彭琪瑞等,香港和澳门,香港:商务印书馆,1986

21.西北大学地理系,陕西农业地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22.中国地理地图集编辑部,中国地理地图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3.王静爱,左伟,中国地理图集(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

24.张文扬。E时代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25.张羿,中国地理速读(图说经典),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26.崔钟雷,博学天下——中国地理图鉴,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

27.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地理常识(中英对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8.《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编委会,图说天下: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29.《中国自助游》编辑部。2010中国自助游(全新彩色升级版),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

30.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精装),北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2006

31.李振泉,杨万钟,陆心贤,中国经济地理(修订4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2.黄小黎,地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后记

地理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中国地理”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基本特点的课程之一。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区域范围内的自然与人文综合体,探讨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与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结构、地理过程(区域演变过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中国区域的人地关系系统,阐明中国及各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地理”也是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掌握中国自然、人文景观的演变背景、规律和空间格局,理解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国情教育的必修课。

《大学预科系列教材·中国地理》针对境外学生对中国地理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而编写,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念,融自然、人文因素为一体,以中国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以区域分析为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区域研究的能力。本书探讨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机制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区域调查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途径、方法和规律。通过重点分析中国及区域重大的地理问题和现实问题,加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区域开发、保护资源和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

本课程教学内容由基础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分析四部分构成。其中,基础知识部分可根据学生的基础选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系统论述中国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学习重点;区域分析部分阐述中国各综合区的地理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学习。

本书由黄小黎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第一编、第二编、第三编由黄小黎编写,第四编由蔡贤榜编写。

孙丽博士负责第一、二、三编,张争胜副教授、牛东风博士负责第四编的审稿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张声才副教授、陈广万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是与他们的帮助和辛勤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