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地理
11041900000019

第19章 西南区

西南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五省、市、自治区。西邻青藏,北连甘陕,东接鄂湘粤,南濒北部湾,拥有近16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600千米的岛屿海岸线,西南部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全区面积13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4.3%,2008年区内总人口2.84亿。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有40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本区主要经济中心:重庆、成都、贵阳、南宁、北海等。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

西南区位于中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农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立体性。

一、地表结构

西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川滇西部山地自北而南的走向,反映了山脊线、高原面和谷地海拔沿同一方向递降的特点。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从横断山脉经云贵高原至桂南平原,海拔由4500米降到不足100米。本区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

区内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大面积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如广西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由于形态最典型、风景秀美,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此外,由于流水作用,横断山地、长江三峡等形成典型峡谷地貌。

西南区在中国以深、长的峡谷著称。峡谷与高大山脉山河相间并列,成为阻隔川藏、滇藏交通的屏障。金沙江峡谷群总长度超过1000千米,其中,虎跳峡岭谷高差最大可达5000米,在16千米距离内河流落差170米,而江面最窄处仅有30米,堪称一绝。

冰川作用对西部高原山地地貌影响巨大。冰川作用作为一种外动力,虽未能改变川西、滇西高山高原的宏观地貌特点,毕竟对其现代地貌的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地区现代雪线高度约在4600~5200米之间,而高原面普遍达5200~5400米,并有数十座山峰海拔超过6000米。

西南区山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活跃。川藏公路沿线由于暴雨或冰川融水剧增,夏季常常多沟齐发泥石流,威胁西南与西藏的交通。云南东川蒋家沟每年发生泥石流10余次至数十次,以致被称为“中国暴雨泥石流之王”。

二、气候资源

北回归线横穿云南南部和广西中部,大部分处于副热带高压带范围。季风成为西南区重要的水汽来源。夏半年在西南区形成典型的对流性天气和降水。

云贵高原的隆起对西南区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气温分布状况,使云贵与四川盆地间出现了热量南北倒置现象。秦巴山地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西南区少受寒潮影响。西南区地理位置离海岸较远,大大减弱了台风影响和梅雨现象。

西南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在14℃~24℃,但空间分布非常复杂。如横断山地年平均气温在4℃~8℃,云贵高原大部地区则在12℃~16℃,为区内气温低值区,主要是由地面海拔高、气温垂直变化所致。在西南区东部,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降的趋势比较明显。7月平均气温滇东黔西低值区不足20℃,1月12℃等温线在北回归线两侧摆动,云南大部、黔南和广西北半部在8℃~12℃,贵州大部和四川盆地在4℃~8℃,四川盆地与同纬度长江下游相比较,高2℃~3℃。大部分地区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远小于其他区。昆明最冷月均温7.7℃,最热月19.8℃,年较差12.1℃,因而获得了“四季如春”的美誉。

降水丰富。区内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2500毫米。降水空间分布明显呈自东南向西北,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川西北高原在400~600毫米,横断山干旱河谷和山地北段,尤其是澜沧江、金沙江谷地,为区内降水低值区。金沙江谷地的年降水量245毫米,是已知最低值。广西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春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35%,以西南季风降水为主且位置偏北的地区,比例最低;以东南季风降水为主且位置偏东和偏南的地区如广西、云贵高原,比例最高。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8%~66%,西南季风降水为主的地区比例最高。秋冬降水量分别占全年的21%~28%和1%~13%,西南季风降水为主的地区冬季成为干季。

三、生物资源

西南区植被类型除不含青藏区腹地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西北区的温带、暖温带荒漠、荒漠草原外,几乎包容了东部季风区从海南岛直到东北地区所有地带性植被。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热带亚热带常绿、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寒温性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亚高山草甸、竹林。据统计,云南省以426科、2597属和13278种植被类型,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被称为植物王国。

四、水资源

西南区河网密集,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珠江七大水系。主要河流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等,发源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元江、南盘江、乌江发源于云贵高原,嘉陵江发源于岷山和秦巴山地,漓江—桂江、贺江发源于南岭。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占西南区面积的81.28%,居于主导地位。

西南区部分大河为国际性河流,河流的中游、上游在中国境内,下游则流经东南亚国家。例如:中国境内的独龙江,流经缅甸后称为伊洛瓦底江;怒江流过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元江经越南注入北部湾。

淡水湖泊众多:主要湖泊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多为外流湖、淡水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由于人为因素如修渠排干、引水灌溉、发电、城镇供水、围垦、工业废水污染等,使部分湖泊面积出现萎缩现象。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布局

西南区是中国新兴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以硫、磷为特色的化学工业基地;由于能源资源富集,尤其是水能蕴藏量巨大,经过初步开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的主要源头。

一、冶金工业

西南冶金工业原有基础薄弱,只有一个小型的重庆钢铁厂,年产钢不到1万吨;而钒铁冶炼则是空白,丰富的矿物资源长期未曾得到开发利用。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金沙江畔建设攀枝花钢铁公司。至90年代,该公司利用本地盛产的钒钛磁铁矿作原料,已形成年产300万吨钢和各种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全国主要钢铁企业和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也是世界知名的钒钛生产基地。从远景发展来看,攀枝花市本身及邻近的川滇黔地区有丰富的铁矿、炼焦煤和有色金属矿藏,附近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具有发展冶金工业的良好条件。

此外,西南地区主要钢铁企业还有昆明钢铁公司、贵州水城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公司、成都钢铁厂、贵阳钢厂等。

西南的有色冶金工业,除前面提到的钒铁冶炼以外,还生产多种有色金属。其中,云南个旧的锡矿已有400多年开发史,锡的产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之一。经过多年来的改造和扩建,已发展成为生产锡、铜、铅、锌的大型采选、冶炼联合企业,因此,个旧有“中国锡都”之称。

云南铜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以前。目前,以东川铜矿生产规模最大。地处贵州东部黔湘交界的贵州汞矿,是中国最大的汞和朱砂生产基地;贵阳市附近地区拥有丰富的铝土资源,已成为中国主要铝矿产区和炼铝工业基地。

二、机械工业

工业部门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年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从机械电子工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以动力设备制造、军工机械、飞机制造、摩托车、彩色电视机、电子仪表为主,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有量具刃具、机床、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冶金设备、汽车及其他运输工具、轻工机械和农机。

在地理分布上,西南区的机械电子工业主要集中于重庆、成都、绵阳及其周围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动力设备、矿山机械以及各种类型机床和仪器仪表等。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区,则以制造电站设备、电子仪器、矿冶机械、量具刃具和农业机械为主,至90年代中期,发电设备的生产能力超过400万千瓦,并已具备生产5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和100万千瓦的核电汽轮机分包件的生产能力。90年代期间电子工业发展快,目前,以绵阳为中心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彩电生产基地之一。

除上述三大中心以外,西南区机械工业布局还有一些次要中心。如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四川资阳及绵竹等。

三、能源工业

西南地区境内的煤炭储量较丰富,但过去因主要煤田位于贵州、云南、四川3省交界的横断山区,交通不便,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从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为配合内地工业建设,逐步开发了丰富的煤炭资源。

电力工业方面,作为中国“西电东送”的主要源头,西南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占全国水力资源总量的68%,川、滇、黔3省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仅川、滇两省可开发装机容量即达1.6亿千瓦,占全国的43%。从1999年底二滩电站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后,西南水电已形成很大规模,二滩—万州—上海超高压输电线路建成后,连同其他输电通道在内,西南区成为中国“西电东送”源头的地位已确立。

本区先后开发建设了一系列大、中型水力发电站。其中已建成发电的主要有龚嘴低坝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鲁布革水电站、天生桥水电站和二滩水电站,即将建设的大型水电站有川滇交界处金沙江的溪洛渡水电站(1260万千瓦)、云南澜沧江小湾水电站(420万千瓦)、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330万千瓦)等。

从2000年起,中国已确定进一步加快发展西南水电,构筑西南地区能源产业平台,并以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四、化学工业

区内化工原料丰富多样,如天然气、井盐、磷矿等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化学工业是全区工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

四川是全国生产农用化肥最多的省份之一,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内。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型氮肥企业有:四川化工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和云南天然气化肥厂。除氮肥厂外,云南磷肥厂是全国最大的高效磷肥加工企业。此外,其他基本化学工业亦较发达,特别是硫酸的生产与制造,四川、云南两省生产硫酸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五、轻纺工业

西南区纺织工业以棉纺业最为发达,毛、麻、丝、化纤纺织也有一定规模。棉纺业主要分布在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但本地棉花不足,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丝织业以生产生丝为主,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多用于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南充、绵阳、成都乐山,重庆市和贵州遵义等。其中以南充规模最大,是中国缫丝和丝绸工业基地。云南纺织业重点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纺织品。

卷烟工业在近十多年中发展迅速,2008年云南省的卷烟产量达679.55万箱,烤烟产量83.9万吨,占全国的1/5;贵州省的卷烟工业亦发展很迅速,卷烟产量已上升到全国第五位。

第三节 农业生产与布局

西南区地处中低纬度,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生物种类之多居各大区之首。但区内各地农业生产水平不同,差异较大。四川是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适宜,集约化程度高,农业最发达,是中国商品粮、油、猪的生产基地之一。云贵两省河谷平原、山间盆地以外的广大地区,耕作粗放,是低产区。

西南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1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人均占有耕地0.077公顷(1.16亩),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数0.1公顷(1.5亩)。贵州省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29%,远远高出其余4个省(市、自治区)。云南耕地占全省比例最小,约为7.5%,由于山区面积广大,水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大农业、大粮食观点出发,全面进行农、林、牧、副、渔及众多的土特产等多种经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一、粮食作物

种植业是西南区农业的主要部门,以粮食作物为主,播种面积通常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是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分布于四川盆地,河流沿岸浅丘区,广西盆地特别是桂东南地区,滇中、滇南亚热带及热带坝区,黔中盆地和黔东河谷坝区。广西双季稻可占全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88%,稻米为全区居民的主粮。川、云、贵3省的稻谷产量较大,占各自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也位居全国前列。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云南省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的山地,黔桂两省区也有零星分布,但滇西北中甸、维西一带及川西海拔较高处为春小麦。

玉米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部山地,其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9%,产量则超过粮食总产量的30%。云南省东北、东南和西南海拔1000~2000米山地,广西西部山地,川西山地和四川盆地内的丘陵区也是玉米产地。

薯类主要分布在黔西、黔东北和黔中温凉山区,其余各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较少。

二、经济作物

西南区经济作物,以烟草、油料、橡胶等为主。油菜籽是西南区产量最多的经济作物,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基地,产量大且商品率超过80%。广西是全国最重要的甘蔗产地,产量独占全国糖料的1/3强。全区产量占全国糖料总产量的一半。

烤烟集中分布于云贵高原,其产量约占全国的30%,居全国各省区之最。云南、贵州、山东、河南是中国四大烤烟产地。橡胶树种植仅限于西南区最南部的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及桂南沿海区的丘陵、低山和台地。

滇南地处南回归线附近,为种植热带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气温高,雨量丰沛,空气湿润,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不易侵入等优点,对橡胶种植甚为有利。现在橡胶林已成片分布,并扩大到北部一带地区,使云南橡胶生产的地理分布打破了国际上公认的“植胶禁区”,已成功地将橡胶树移至北纬25度、海拔1200米,在橡胶种植上创造了纬度和海拔高度两项纪录。西双版纳地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茶叶主产于川、黔、滇3省。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区是茶生产基地,盆地南部和东南部主产红茶,盆地东北部主产绿茶。

亚热带水果种类齐全,如橘、橙、柚、香蕉、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

三、药材基地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基地。中药资源约有4500种,其中植物药约4200种,动物药260多种,矿物药近40种。区内中药资源具有品种多、分布广、蕴藏丰富等优势,许多大宗药材、名特产品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黄连、木香、茯苓、天麻、三七、当归等,充分体现了本区中药资源的特有优势。

四、畜牧业

西南区有广阔的草原,但全区牧业生产以农区养畜业为主,牧区的牧畜业居次要地位。川西北高原及横断山地以放牧牦牛为主,农区则普遍圈养猪、黄牛、水牛、马、山羊、绵羊和家禽。四川、重庆生猪的年存栏率长期高居全国前列,黄牛和水牛数量都居全国前列。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西南区幅员广阔,地形崎岖,自古交通险阻,常被视为畏途,早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长期以来,除广西外,其他省区交通运输条件均较落后。

一、铁路运输

由于地形复杂多样,铁路建设工程难度大,建设周期长,使西南地区铁路网相对落后。目前,已形成3条对外主要通道,即北上通道以宝成、襄渝线为主;南通道以湘黔、贵昆、南昆为主;东通道以枝柳、湘黔、黔桂线为主。此外,国家规划和推进西南国际通道建设,尤其是中缅印通道和中缅泰通道。

中缅印通道是指滇西地区对外西行通道,新建大理经宝山至瑞丽(或腾冲)铁路,境外与缅甸铁路的腊戍或密支那站接轨,缅甸境内修建铁路同印度利多或萨地亚地区铁路连接,这是西南地区经由滇西穿过缅甸北部抵达南亚、中东各国的一条陆路国际通道。

中缅泰通道是指滇西地区对外往南通道,新建昆明—玉溪—思茅经景洪至打洛或勐腊铁路,经缅甸或老挝与泰国铁路接轨,通过泰国铁路可直通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修建昆明至曼谷高等级公路,该通道是西南地区联系东南亚各国、对外开放、发展贸易的重要陆上通道。

二、公路运输

近十年来,西南地区重视高等级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以成都、贵阳、昆明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例如:成都至重庆、乐山、绵阳、都江堰、雅安;昆明至曲靖;贵阳至黄果树、遵义、新寨等高等级公路。其中,成渝高速公路成为推动川渝经贸发展的“黄金通道”,沿线逐渐形成“川渝经济走廊”,对西南经济布局已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加强跨区域公路网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构筑公路“西南大通道”,即重庆经贵州遵义、贵阳,广西南宁、钦州、北海至广东湛江的高等级公路,全长1314千米,2000年基本建成,对渝黔桂粤4省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分有利。尤其是广西区域性枢纽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广西已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各市、连通周边省份和出海、出边、出国的网络化目标,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省市“东进”必经的高速公路网。广西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优势已跃升为中国连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的优势。

此外,加速进藏公路建设。进入西藏的交通,迄今仍主要依赖“川藏”、“滇藏”、“青藏”和“新藏”4条长途公路干线。川藏公路(成都—拉萨)长2155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经多次整治、改建,实现了路面沥青化,成为世界上通车里程最长的高原公路。

三、水路运输

西南地区内河川江、乌江、嘉陵江、陀江、岷江以及金沙江和澜沧江—渭公河国际航道,均已通航。长江干流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俗称“川江”),是西南、中南、华东区之间水运交通的主动脉。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川江航道上的重要港口,港口年货运综合通过能力900万吨,年客运旅游通过能力近1000万人次,码头泊位114个。除重庆外,其他内河港口主要还有万州、涪陵、宜宾等。经整治后的川江,航道通行能力提高,三峡工程完成后,万吨货轮可直达重庆港。

近年,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迅速,这是一条“一江连六国”的著名河流,源于青海,经中、缅、老、泰、柬、越,注入南海,长4880千米,在中国境内2130千米,主要航道是从云南省关累港经缅、老至泰国金三角这一段。1998年,中国西南水运开发集团的浅水船队在澜沧江—湄公河进行昼夜试航成功。从关累港出发,到金三角只需20小时,下游国家的海鲜、矿产、木材和中国的五金、机械、百货等,多在关累港集散。

2001年中、老、缅、泰4国通航后,国际旅游航线也随之开通。云南省将扩建思茅、景洪、关累等对外开放港口;还将扩建水富港,开通中越红河航运、中缅伊洛瓦底江水陆联运通道。

四、航空运输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区的航空运输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在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攀枝花、松潘等地均建有机场。1990年建成并启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目前,与重庆通航的国内外城市达55个,航线70余条,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含香港、澳门),除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外,各省会城市均已通航。200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步入全国10大机场行列。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成为年起降6万架次的大型航空港,目前,该机场是西南区最大的国际机场。

至2000年,西南地区干线航空网络大体形成,并开始规划、建设支线机场,增辟支线航空线路,配备支线飞机,使包括西南、西北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逐步形成支线航空网络。

第五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特色的旅游业

川渝两地旅游资源广布,该区由于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多民族聚居的特征,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古建筑工程、文人遗迹、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烹饪技术和名小吃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景点相对集中,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科研价值为旅游活动的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川渝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胜地,长江三峡、九寨沟、黄龙寺、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风景名胜誉满全球。

云贵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有壮、苗、傣、依白、水、纳西和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等民族风俗引人入胜。

云南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曾经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其民族传统的服饰、歌舞等也各具特色、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厚而有力的一大亮点。

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地貌形态奇特。黄果树大瀑布、金洞等自然风景;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人文景观;民族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爷节”等,此外,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成为发展民族旅游业独特的资源。据统计,贵州省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古迹400多处,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40处。

二、区内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区内自然资源条件、地理区位特点和原有工业基础,可将全区经济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带。桂北地区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林资源为依托,发展科技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桂中地区充分发挥原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机械工业和光机电一体化加工装备设计制造业;桂南沿海地区可以发展海洋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临海工业,以信息化带动临海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动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二)云南省

云贵地区城市交通和经济

云南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可在昆明和河口、磨憨、瑞丽、腾冲等国家级口岸、边境沿线设立边境开放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云南—泰北、云南—老北等已有的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云南—缅北合作机制,针对东盟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相对优势和互补性强的产业,实施产业对接和转移。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旅游等方面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以扩大贸易和合作开发为重点,共同建立面向东南亚的商贸物流基地和出口产品加工基地,联手开拓南亚市场。

积极推进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把参与“9+2”区域合作与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结合起来,使云南成为“9+2”区域各省区对外经贸合作的桥梁。以开发水电、矿产、生物、旅游等优势资源为重点,开展产业及技术合作。推动“9+2”区域开展物流、旅游、制造业等重大项目的合作,并为各省区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提供服务;启动珠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污染防治、珠江下游对上游生态补偿等合作,共同加强珠江流域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三)贵州省

贵州省经济发展重点:①能源产业,力争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把大型煤矿建设作为能源建设的重点,建设以毕节、六盘水、黔西南为中心的煤炭工业基地。坚持“水火并举”的原则,有序推进“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建设。②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优势,加快把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以煤液化制油、合成氨、烯烃等煤化工产品为重点,尽快形成煤电化一体化、上下游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③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和休闲旅游。

(四)四川省

四川省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空间分配特点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逐步形成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生态5大经济区。

四川省城市交通和经济

(1)成都经济区。

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5市。重点发展以发电设备、重型装备、工程机械和机车车辆为代表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以金融、物流、会展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历史文化、商务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以都市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构建成都平原城市群,逐步建成中国西部最强最大的经济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

(2)川南经济区。

包括自贡、宜宾、泸州、内江、乐山5市。发展以水电和煤炭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以化肥、甲醇、氯碱为代表的化学工业,以工程机械和大型锅炉为代表的重大装备,以名酒和茶叶为代表的饮料业,以纤维和高档面料为主的化纤纺织工业,建成省内重要的能源、化工、装备、化纤纺织工业、饮料业和旅游产业基地。

(3)攀西经济区。

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雅安市3个市(州)。发展以水电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以钒、钛、稀土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轨梁、管材和板材为代表的精品钢材,以早熟蔬菜、亚热带水果、花卉和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阳光旅游”,逐步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新材料、精品钢材和亚热带农业基地。

(4)川东北经济区。

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广元6市。发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发挥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主动加强与重庆市产业布局的衔接和协作。

(5)川西北生态经济区。

包括甘孜、阿坝两个州。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搞好天然林资源、天然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以观光、度假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蔬菜、水果、中药材、草食牲畜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和特色畜牧业。

(五)重庆市

以建成特大城市为突破口,作为发挥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的核心载体,强化其在信息、科技、商流、物流、金融、文化等方面的集聚、创新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通道的功能作用。现在已初步形成许多特色工业园区,如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北部新区现代医药产业基地、仪器仪表研发与制造基地、软件开发基地、西永微电子工业园、惠普软件园基地等。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西南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简述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简述广西南部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有利条件。

4.简述西南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

5.简述云贵高原自然条件的特点。

6.简述西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

7.影响西南区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