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简史
11041600000060

第60章 5、王羲之与《兰亭序》

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七岁开始学习书法,曾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等人,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兰亭序》是他的得意之作。

《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据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聚会,会上各人做诗,《兰亭序》是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喜爱,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

《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