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学家,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她创立的“儿童之家”风靡全球,这种新式的幼儿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创立,学校招收3~6岁的幼儿,在“儿童之家”建立之初,蒙台梭利对教员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蒙台梭利要求教员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一个主动施加影响力的传统教师。教员应该尊重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一些刚接受完蒙台梭利的新式教育训练的教员,往往理解了蒙台梭利的意思,却很难在现实中实施。他们不明白自己要从事的新工作为何这样被动,就像是坐在望远镜前的天文学家,看着地球和星星在天空中高速运转,而自己却只能一动不动。
有位应聘来到“儿童之家”的旧学校的教员感到非常空虚,因为长期以来,她的工作就是抑制孩子的行为,确保孩子遵守学校纪律。而在“儿童之家”里,孩子们的自由活动受到鼓励,自己不能干涉。当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到处走动时,她看上去非常尴尬,还流露出请求原谅和委屈的表情,仿佛希望那些在场的目击者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开始询问蒙台梭利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新的工作,与其这样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如辞职,因为她感觉自己已不再是一名教员了。面对这位教员的困惑,蒙台梭利表示理解。因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几乎和传统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开始的困惑是必然的。后来,这位教员的实验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挥了作用,她开始发觉自己的责任是辨别孩子的哪些行为应该制止,而哪些行为应该进行观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战争几乎在每个家庭都上演过,父母越是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就越反叛。很多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特立独行。实际上这类孩子是被控制得太死了,他们需要追求自由,因此才和父母处处作对,故意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就越强烈,对父母为他们设计的人生道路越抵触,他们不喜欢父母事事都帮他们安排好,他们希望自己能独立自主去面对人生路。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限制孩子的自由,实际上是在制造与孩子的距离,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反叛独行的原因。父母要明白,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因为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迪斯尼乐园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一手设计,经过了3年的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联通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大师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了70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他想清醒一下,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里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人们将无数的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人停下来。
当他们的车子进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在那里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带走一篮葡萄。据说这座葡萄园主是一位老太太,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能否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格罗培斯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发了一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了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都被绿草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窄有宽,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计迪斯尼乐园的道路时,格罗培斯说了一句话:艺术是人性化的最高体现,最人性的,就是最好的。
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父母需要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孩子自由地活动和学习,他们会学会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唤,而只有在孩子有了自发的行动后才能产生所谓的纪律。这种纪律,这种秩序,必须让儿童在自由地发展中出现一种选择自我的趋向。这种趋向一旦出现,儿童的智力活动就会开始按照一个轨道发展。
在自由中快乐成长的孩子,也能会学会维持生活秩序。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在有危险的情况下,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比如吃饭需要坐在凳子上,上完洗手间要自己冲水,垃圾要亲手扔进垃圾桶里……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会判断是否危险,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一切,都是他在自由中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实施学会的。
孩子是灵动的,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应该把孩子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孩子不是父母进行思想灌注的容器;不是父母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父母可以任意刻画的画板;也不是父母养的花草动物。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父母和老师不要把分数作为检阅孩子的唯一标准,父母也不要急功近利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这不是为他们的成长加固了一道保险,而是给他们的人生上了一道禁锢的枷锁。自由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的,只有自由的天地才是强者生存的土壤。孩子年少好动,渴望自由是他们的天性,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即使父母管得再严再紧,孩子也会想办法冲破种种管束,如果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生活的强者,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哈佛的家教精髓:
一颗深埋在地下的植物种子,也要破土自由生长,享受成长中必需的空气、阳光、雨露和水分,更何况是有灵性的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孩子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要使孩子遵守纪律,父母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拥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