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激发无限潜能:哈佛教育法
11041500000051

第51章  根据特长培养孩子

小兔子、猫头鹰还有鱼都住在同一片森林里,这片森林大家都叫它黑森林。黑森林里大家都互助友爱,却有不好的风气——攀比。比如,兔妈妈想让小兔子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游泳,而鱼妈妈想让小鱼像兔子那样拥有强健奔跑的本领。

小兔子一出生,兔妈妈就带着小兔子家的兄弟姐妹们练习奔跑,因此在整个森林里,小兔子是奔跑的冠军。但是,兔妈妈希望小兔子像鱼一样学会游泳。于是,每天一起床,小兔子就被兔妈妈赶到河边去游泳,有几次,小兔子因为呛水,都差点淹死了。小兔子花了很多时间也没学会游泳,它不仅很困惑,而且非常痛苦。

在大家的劝阻下,兔妈妈开始犹豫是否还要继续让小兔子学习游泳。这天,聪明的猫头鹰大哥对兔妈妈说:“小兔子是森林里的奔跑冠军,奔跑就是小兔子的强项,它可以通过奔跑去获取食物,逃避灾难,不一定非要学习游泳。”

本身就很犹豫的兔妈妈,不得不在深夜辗转反侧地思考这个问题:是保护小兔子的强项,还是去开发小兔子游泳的潜能?兔妈妈犹豫不决。

后来,兔妈妈经过慎重反思后,听从了猫头鹰大哥的话,不再让小兔子学习游泳了,小兔子终于又恢复了快乐的天性,天天奔跑着给黑森林的动物带回来很多美味的食物。

我们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具有做好一切事的本领。为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激发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一定要让大象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

有些孩子本身就具备某些方面的特长,家长就要利用孩子自身的这些资源,给孩子提供继续挖掘此种潜能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不顾孩子自身特点,给孩子设立既定的榜样。

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父母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总是希望孩子学习他们认为好的东西。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无法发现和激发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孩子的某种潜能得不到正确的开发和挖掘。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既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更取决于父母的胸怀、雅量以及对教育的认识水平。父母不妨睁大一只眼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眯着另一只眼睛去看孩子的短处,在得知孩子的特长后不强加制止,而是挖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如此,我们眼中的孩子肯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作为父母,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哈佛的家教精髓:

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拥有别人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找准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