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男孩骑摩托车带着女孩超速行驶。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女孩说:“慢一点,我怕。”男孩说:“不,这样很有趣!”女孩说:“求求你,这样太吓人了。”男孩说:“好吧,那你说你爱我。”女孩说:“好,我爱你,你现在可以慢下来了吗?”男孩说:“紧紧抱我一下。”女孩紧紧拥抱了他一下,女孩说:“现在你可以慢下来了吧?”男孩说:“你可以脱下我的头盔并自己戴上吗?它让我感到不舒服,还干扰我驾车。”第二天,报纸报道:一辆摩托车因为刹车失灵而撞毁在一幢建筑物上。车上有两个人,一个死亡,一个幸存,驾车的男孩知道刹车失灵,但他没有让女孩知道,因为那样会让女孩感到害怕。相反,他让女孩最后一次说她爱他,最后一次拥抱他,并让她戴上自己的头盔,结果,女孩活着,他自己死了。就在瞬间,爱向我们展示了真谛。
青春与我们朝夕相伴,因为在青春的路上,我们经历着人生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无论男女老幼,都经历过或将要经历爱情。那些关于青春的秘密,大多与爱情有关。所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是父母必尽的义务与职责。
爱情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情感的发展、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幸福的获得的重要途径。爱情教育的核心,是一种真善美的教育,一种人生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可能会回避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他们认为孩子不懂得爱情,还没到谈论爱情的年龄,正是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孩子越发憧憬爱情,对爱情产生好奇。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受到情感的伤害,因此不少孩子形成了畸形的爱情观,如对爱不负责,寻找刺激,抱着玩乐的心态游戏情感。这样长久下去,会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美好的爱情,总是炽热而又忠诚的,严肃而又隽永的,她闪烁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积淀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美好的爱情在于“两情”“长久”厮守,心心相印,而不在于“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爱情的意义就在于:想要拥有长久的爱,就要永远学会——倾听对方,感谢对方,尊重对方,宽恕对方。因为“LOVE”中,“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O”代表Obligate(感恩),爱需要不断地感恩,付出更多的爱,灌溉爱的禾苗;“V”代表Valued(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发自内心的赞美;“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接受对方的全部。
我们在爱着的时候,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用心去包容,要心胸宽广,要尊重对方,要支持对方、帮助对方,要积极向上,要开心快乐。歌德说:“如果你不愿意失去你的幸福,就应该控制这种突如其来的爱情冲动。幸福就在你眼前,但你必须经受一些考验才能得到它。”真正的爱情经得起岁月和生命磨砺的忠诚考验。
父母可将电视、电影、书本中有关爱情的内容集中起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从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友谊。
很多同学之间有好感,传纸条或是喜欢一起上下学、出去玩,就被很多父母认定孩子早恋了,父母对早恋的态度无一例外是反对的,有的父母一旦知道孩子有早恋倾向,就会立即阻止孩子接异性打来的电话或者是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等,还经常采取不让孩子出去玩或是打骂等过激的行为。其结果是,孩子们越发觉得爱情深不可测。
其实很多同学互相有好感,喜欢接触,并非就是恋爱。大家喜欢接触,只是找到了一个青春时期的好伙伴,很多同学喜欢在一起交流爱情这个话题,也是想多一些讨论来有助于修正彼此的爱情观。这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朋友。
其次,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爱情。
爱情究竟是什么呢?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由于老师和父母一律反对中学生恋爱,很少有人向学生推荐过爱情方面的书籍。爱情在校园和家庭中为双重禁区,这让学生们只得在没有引导的前提下,互相传阅一些关于爱情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些是有着美好感情的读物,有些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往往很多学生在对异性产生好感后,一旦对方不回应,便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无心学习。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父母可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书籍,推荐适合孩子的电影,给该了解爱情的孩子讲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应该追寻的爱情方向,推荐他们阅读高尚美好的爱情作品,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这样才会有助于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地健康前行,而不至于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弯路。
哈佛的家教精髓:
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中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人间正常、美好的事情。孩子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与异性朋友交往,对于这种状况,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与孩子直面对待爱情,坦诚交流,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生理和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